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视频|梨花开处曲满园!阳谷梨园村戏曲情感记忆这样被唤醒

2022

04/28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杨书记说了,俺这嗓子还挺亮堂。原来扮演‘沙奶奶’需要化妆,现在带上头套就能演,更简单了。”一棵梨树下,阳谷县郭屯镇梨园村村民杨文渊正“鼓捣”着在网上新购的一套直播设备“开嗓”,“过两天村里大舞台开戏,俺还得上台唱‘主角’”。杨文渊说。

  杨文渊口中的“杨书记”是聊城市信访局派驻梨园村第一书记杨亚杰。2021年,杨亚杰刚到村就被村民问了个“大红脸”。原来,梨园村不仅因梨树种植而出名,还曾是远近闻名的戏曲村。

  “扒了房子卖了砖,也要娶阳谷的杨文渊。”说起50年前的趣事,72岁的梨园村村民杨连基笑了起来。

  “人人都想娶”的杨文渊是土生土长的阳谷县郭屯镇梨园村人,也是梨园村文艺宣传队的主角之一。

  1967年,梨园村成立了一支由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为主的文艺宣传队,光锣鼓队员就有8个人。“村里的干部是主要组织者,白天村民们下地干活,晚上组织大家义务排练,每到晚上,村学校的三间瓦房里就灯火通明,唱戏的、看戏的人挤满了,一练就到晚上11点半以后。”71岁的锣鼓队员杨安华回忆说,当年20岁出头的杨文渊容貌出众,常扮演样板戏《沙家浜》里的沙奶奶,也赢得了不少的“铁杆粉丝”。

  村里有了杨文渊,梨园村村民对戏曲的爱好更加坚定,人人都能上台唱一段。有时候唱戏的“角儿”来不了,经常来看戏的村民就被“抓”上来“顶缸”。梨园村的文艺宣传队还经常到周边村进行义演,演出的作品除了《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京剧,还有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小品《问路》、快板书《梨园里都是好风光》、舞蹈等20多个节目,最红火的时候,文艺队有40多人,到周边村演出时,杨连基经常要嘱咐村干部留个专人拾鞋,“人挨人,人挤人,观众迷得经常把鞋挤掉了都不知道。”

  1982年,因骨干演员离乡、生产形式变更等诸多原因,原本红火的文艺宣传队随之消沉了下来。“原先是‘出门就唱’,后来是‘低头挣钱’,人人都忙得没工夫了,哪儿还有心唱戏?”55岁的梨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同斌说,曾经热闹非凡的排练场,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危房。“草长得有一人多高,我每次从那里走,心里就‘咯噔’一下,荒凉得让人难受。”

  杨亚杰回忆说,“当我到村时有村民问,杨书记,你是来驻村的还是来作秀的,你要是有能耐,就把俺村的文艺队找回来。”杨亚杰在最初入户调研中了解到,村里老文艺队队员年龄偏大,年轻人外出打工,出现人才断档,而且想要举办活动,经费也是不小的困难。

  杨亚杰认识到,重组老文艺队伍不现实,进入互联网时代,也要想“新点子”对梨园村进行宣传。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入户调研后,杨亚杰与聊城市电视台、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妇联等多家单位联系,招募各领域文化能人来梨园村表演节目、展示才艺,同时在公众号“初心梨园”录制才艺视频进行网络宣传,《心动梨园》等系列短视频陆续上线,梨园村在网络建了“云舞台”。

  “线上”有舞台,线下更要有队伍。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帮扶下,以县文化馆为主力的专业队伍走进梨园村开展公益培训,舞蹈、曲艺、京剧、小品等15种文化套餐成了村民的“家常菜”。“现在是想唱啥就学啥。在老师的帮助下,俺还有了自己的‘直播间’,在梨园里一有空就‘开播’,粉丝量已有300人啦。”52岁的村民王先梅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梨园村的戏曲情感记忆正在被唤醒。

  “目前,我们注册了‘梨园子弟大舞台’网络平台,让更多的戏迷歌迷通过视频投稿的形式来展示,只要质量好的,还通过县融媒体中心免费给作者策划录制视频。”杨亚杰说,“下一步,我们还邀请聊城的文艺名人、网络名人都到‘梨园舞台’来亮相,让更多的人知道‘梨故事’,讲好‘梨文化’。”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商贺 张传思 报道)

责编:

审核:陈凤祁

责编:陈凤祁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