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盘点山东2021,大众日报连发5篇重磅报道!

2021

12/28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赵洪杰 李子路 刘兵 李振 李丽 于新悦 蒋兴坤 王召群 蔡明亮 于海员

手机查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岁末年初之际,大众日报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实践新成效新开局”系列报道,回顾一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凝聚全省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奋进力量,笃定前行再出发。

  系列报道刊发《重大发展战略纵深驱动高质量发展航程》《改革攻坚,闯关夺隘马蹄疾》《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聚峦成峰》《营商环境:做优生态成色足》,《新起点上,共富之路铺展新画卷》等五篇重磅综述,敬请关注。

  重大发展战略纵深驱动高质量发展航程

  ——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盘点①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赵丰 刘 兵

  12月7日9时30分,伴随10响钟鸣,位于诸城市的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我省迎来今年第40家A股上市企业,创造近10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数量的新纪录。

  上市公司数量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从2019年的16家,到2020年的18家,再到今年的40家,上市企业衔枚疾进,背后是我省向着“五年取得突破”加速迈进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一以贯之、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八大发展战略,纵深驱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航程,“第一步”迈出了新成效、新气象。

  新成效是保持战略定力干出来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在三年初见成效基础上,今年初我省紧锣密鼓制订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细化形成14项指标、119项任务,进一步明确聚力突破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前三季度,全省新动能增加值、“十强”产业增加值、“四新”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16.3%、18.3%、17.0%,分别高于GDP增速6.4个、8.4个、7.1个百分点。

  再过两天,在我们与2021年挥手告别之际,地处鲁西南的菏泽将驶出首班“复兴号”。纵贯东西的鲁南高铁全线通车,标志着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年初到岁末,按照既有部署,山东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的步伐不断加快:三大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明确功能定位、发展布局;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近130项高含金量政策全面落地,前三季度菏泽地区生产总值3002.4亿元,增长10.1%,稳居全省上半区;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亮相”,拉开山东省级新区建设大幕……

  不仅是新旧动能转换、区域协调发展,一年来,山东重大发展战略齐头并进,亮点纷呈。“重大发展战略将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促进,驱动山东高质量发展步步深入。”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袁红英说。

  格局关系全局。深入实施重大发展战略,需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抢抓新机遇、拓展新空间。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落实好国家战略,是山东的神圣使命、重大机遇。今年10月,总书记亲临视察,为我们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开启了崭新的乐章。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今年5月,山东省与河南省签署黄河流域第一份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1亿元生态“对赌”,彰显跨流域生态治理的决心。心系“国之大者”,山东精心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生态保护、水利等9个专项规划,集中推进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加快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全力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各项建设,奋力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

  既要拓空间,还要添动力。重大发展战略推进中,遇到痛点难点堵点怎么办?我省发起九大改革攻坚,为高质量发展扫清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涉及面之广、程度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随着“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兴产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遇到瓶颈——现行体系中没有新职业专业职称,要晋升只能与传统产业人才挤“独木桥”。以改革思维打破“条条框框”,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新职业职称评审,引导人才投身新兴产业“主战场”。

  改革中,我省创新设置工业互联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等6个新职业职称,按照新职业的发展规律破“四唯”立新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时磊虽没发表论文,但因长期扎根一线、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并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在“新赛道”上“意外地”获评了副高职称。

  今年,山东持续深化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成效,谋划推出了112项年度改革任务,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驱动高质量发展航程,肯綮在持续深入实施重大发展战略。而正确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践行“严真细快实”的工作作风,今年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全体干部职工深入一线督导解决问题,“拼”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前三季度,潍坊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同比前进23个位次,空气综合指数、空气优良率等5项主要指标改善率均为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我省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的意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全省各地各单位、各级各部门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干事创业、你追我赶的氛围更加浓厚。

  新征程上,山东正因时乘势驱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更广阔的新航程。

  改革攻坚,闯关夺隘马蹄疾

  ——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盘点②

  □ 本报记者 李振 赵洪杰

  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持续深化九大改革攻坚行动迈出的坚实步伐——

  谋划推出112项年度改革任务,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动100余项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在全国率先将“一业一证”改革由20个行业拓展到50个行业,实现全省全行业全覆盖……

  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写就的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答卷——

  前11月,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10.5万户,同比增长1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7.1%……

  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只有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才能不断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更深层次改革,要在战略上布好局,关键处落好子。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2月9日,莒南县陡山灌区灌溉管理所500万立方米取水权使用权转让给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标志全省首例跨行业水权交易落地。农业灌区节约下来的水资源流转到新增工业项目,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和高质量利用。

  稀缺要素资源如何既高效又公平流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今年以来,山东大刀阔斧开展要素市场改革,完善能耗、煤耗、水资源、排污权等要素市场化交易流转机制,重点区域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标准地出让,搭建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探索集体土地入市有效路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今年以来,山东对不罚、轻罚的违法行为事项逐项进行多轮合法性、合理性审查,编制公布29个行政执法领域374项清单,既最大程度激励企业创新创业,又在法治的框架下确保了不同层级、不同地区按照统一标准执法。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专题刊发。

  一方面大力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大力推进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一方面坚持放管结合、宽严相济,不断增强政府效能,山东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今年位列全国第5名,比上年度前进1个位次,整体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深化。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用好“关键一招”,啃下“硬骨头”。

  曾几何时,位于桓台县的山东德信皮业有限公司因发生环境违法行为,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中被评为“黄”。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把绿色发展情况作为获取财政资金的先决条件。环境违法的德信皮业不仅要缴纳罚款,还被科技部门停发科技创新财政补助,感受到了环境违法的“切肤之痛”。

  “切肤之痛”,让企业不仅投入600多万元补上环保设备缺口,今年还主动加严节能环保标准:两台天然气锅炉安装完毕,近日已全部替代原有的煤粉锅炉。“改革激励倒逼我们走上了高质量、低能耗、低排放发展之路。”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这一年,从持续深化财税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国企改革,到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山东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广度。

  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则满盘活。今年,山东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结果位列全国首位。

  前10月,华鲁集团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约80亿元,超过了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利润之和。动力活力何来?董事长樊军一语道破:“华鲁集团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吹响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混改企业户数、资产占比分别达到88%、97%,子公司主要负责人薪酬最高相差11倍,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自贸试验区是高水平开放的前沿,也是新企业落地扎根的热土。今年,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在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不用跑政务服务大厅,不用见工作人员,只需线上填报资料提交审批,就能拿到注册企业的营业执照,企业登记确认环节优化了50%,办理时间缩短了80%,市场准入效率显著提高。

  开放是在更大空间中优化配置资源,创新是新元素和既有元素之间的重新组合,什么束缚了创新,改革就改什么。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完成2.12万亿元、1.23万亿元、885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39.3%、33.4%,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这一年,山东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89项,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关港贸税金”全链条运作,发挥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引领作用,落地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及产业链引擎项目93个……

  开放也是改革,寓改革于开放之中。在改革与开放互促共赢中,山东高质量发展闯关夺隘马蹄疾。

  代优势产业集群聚峦成峰

  ——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盘点③

  □ 本报记者 刘 兵 赵丰 于新悦

  12月10日,荣昌生物制药宣布,一款治疗围手术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获得国家受理。今年以来,山东一类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中医新药和生物制品有8个上市,是过去5年的2倍;中医新药获批数量居全国首位。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高素质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代表了山东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回望“十强”产业发展历程,从“培育”到“壮大”,从“深耕”到“做强做优做大”,可谓纵深推进、步步为营。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山东加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实施“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迎来新嬗变——“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7年的21.7%增长到今年预期的32%;前三季度,“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8.3%,高于全省GDP增速8.4个百分点。

  在今年4月印发的《“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2021-2022年)》中,每一个产业计划后都附带着一张“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涵盖重点企业、重大支撑性项目、重点园区、重大产业攻关、重点品牌。不到100页的“计划书”,沉甸而厚重。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当今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网络,任何一条产业链上都聚集了成千上万家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的重点,就在于打造产业龙头。

  突出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山东分三批甄选154家“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将更多资金和项目向这些企业倾斜,其总产值已突破2.1万亿元,平均每家企业产值约136亿元。

  领军企业“高峰巍峨”,中小企业也“层峦叠嶂”。助推潜在龙头企业发展,山东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快速成长,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个,总数居全国前列。

  12月14日,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年产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配套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枣庄。让欣旺达最看重的是,枣庄拥有诸如吉利、保力新能源、天能等一批头部企业的重大锂电项目,以及当地完整的产业链条。

  龙头的“强磁效应”不断显现,吸引了一个个企业纷至沓来,拉动造就山东一大批千亿级产业集群:青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数量达105个,规模突破5.7万亿元。

  市场大潮中,企业自发“用脚投票”的同时,政府各项政策举措精准滴灌,也为高端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今年,在全省全面推行的产业链“链长制”就是重要举措——以“十强”产业为重点,在42条产业链推行“一个千亿级产业链、一名牵头省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个工作专班、一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联盟(协会)”的产业链“六个一”推进模式,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双招双引、政策扶持等工作。

  在不少企业和项目负责人看来,省级领导牵头,倒逼各职能部门更加重视产业链发展,更加主动解决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和项目发展营造了更加优质的环境。

  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集聚是手段,生态才是目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山东经济未来增长,归根到底要靠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就要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努力打造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生态。

  智能化改造提升,效果堪称“神奇”:焦炭质量预测准确率达98%,每吨焦炭生产用煤成本降低15元,每年节省煤炭成本近1500万元——位于肥城市的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配煤项目给出了答案。

  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过程中,山东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达10771个。以企业技改为基础,将创新延伸全链条,依托在全国率先建立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我省推出370个试点示范项目,鼓足干劲谋突破。

  推开新的发展大门,关键要有决心、有信心,更要有大智慧和大投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山东建立“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会商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持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今年省级财政安排科技资金132亿元,较上年增长10%;聚焦制约“十强”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重点支持126个项目开展课题攻关,预计成果转换效益将达305.6亿元。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必须要翻过的一座高山,是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站在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山东一定能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营商环境:做优生态成色足

  ——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盘点④

  □ 本报记者 李子路 赵洪杰 刘 兵

  临近年末,济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上再落一子: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项目签约落地济南高新区,成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主要生产基地。从今年8月签署合作协议到年内项目签约,该项目一期“四证连发”,办理时限压缩80%。大项目快速落地,得益于济南高新区全链条优化审批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生态优劣的重要体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坚持以“一次办好”改革为主线,以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为抓手,寻标对标国内最优水平,累计推出193项改革举措,构建“1+18”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东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含直辖市),今年位列全国第5名,比上年度前进1个位次。

  山东有1300万市场主体,是经济稳增长的力量载体。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企业发展困难凸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聚焦市场关切。今年以来,省政府梯次推出四批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共182项政策,仅前三批政策全年就可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规模260亿元以上。“这些政策如冬日暖阳,提振了市场信心,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

  营商环境建设“优”无止境。为市场主体营造一流服务,我省今年的一个热词是“聚焦全生命周期”。围绕这个“热词”,我省优化集成服务场景,推动100余项高频服务实现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平均压减70%以上,部分事项实现了零材料、零证明、零跑腿。

  青岛的做法是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一个好案例:在企业开办环节,今年青岛推出“全链通”服务,将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刻制等7个环节1个工作日,压减至全流程1个环节0.5个工作日。企业运行过程中,政府则通过购买服务,免费为各类企业提供电子劳动合同、电子集体合同的签署、存证、出证等服务,合同签订从30分钟缩减到2分钟。而到了企业生命周期末端,凭借全流程数据互通共享、清税证明实时传送,具备条件的企业注销登记实现了全程网办。

  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山东深化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寻标对标全国最优水平。以前开一家休闲农庄,要跑好几个部门,办8张证,现在只需要开出一张综合许可证。变化源于山东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将这项改革由20个行业增加到50个行业,实现2个以上行政许可事项的行业全覆盖。截至11月底,全省50个行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26万张,其中30个新增行业3.3万张。

  1.65万家小微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线上投保,稳居全国首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73项压减到48项,少于全国平均数27%;在全国首批推行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成立全国首个省会城市市级企业服务中心……这一年,山东勇于面对强手找差距,自提标杆加压力,敞开胸怀学先进,一批改革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离不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数据赋能越来越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器”。横跨两省,相距40公里,开车来回耗时2小时,还不包括办事的时间。今年,日照市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与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行政审批局签订企业登记“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两地企业办理相关业务,距离“缩短”为零。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才能让更多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跨省通办”。省大数据局电子政务处高级工程师桓德铭介绍,为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我省在山东“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了“跨省通办”专区,开设省会经济圈、胶东五市、鲁冀津等多个区域特色通办专区,在全省195个政务大厅开设通办专窗。另外,围绕社保、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还新推出了107项“全省通办”事项,目前已全部实现落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一年前,淄博万通化工公司深陷担保圈泥潭。前不久,这家差点“解体”的化工企业又购买了一批新设备,还扩大了规模。企业重获生机的“秘诀”就在于淄博中院创新推出的“生产不停、职工不散、市场不丢、税源不断”的破产审理新路径。

  法治能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在当下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商业竞争中,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愈发重要。今年,我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春笋行动”,通过构建一个政策指引、“五位一体”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模式,实现知识产权纠纷“一站式”化解。在法治护航下,今年全省新增发明专利3.03万件,同比增长49.2%。

  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营商环境创新突破释放出市场活、信心足的深度效应:1-11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10.2万户,同比增长5.8%;新登记企业71.3万户,两年平均增长4.5%。

  “近者悦、远者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生态的山东,正成为各类企业、各类人才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热土。

  新起点上,共富之路铺展新画卷

  ——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盘点⑤

  □ 本报记者 李丽 李子路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新增就业近120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全覆盖;获批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唯一试点省份;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这一年,山东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寒冬时节,气温骤降,菏泽市定陶区北王村投产不久的鲁创机械加工返乡创业车间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4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产值达600万元。啥是共同富裕?老百姓或许说不清,但一句“富了”抵得上千言万语。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13元,同比名义增长9.6%。从收入来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0.5%、9.5%、4.8%和8.7%。更可喜的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11,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让发展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发展目标,而且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河北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西河中心校健身,今年镇上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对操场进行改造提升,铺设了塑胶跑道,改造篮球场、排球场,新增20余件体育器械,操场周边进行绿化、硬化;一到午饭时间,临清市彩虹家园小区的“养老食阁”内就热气腾腾,临清市出台社区助老食堂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配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破解居家养老的关键痛点;济南市民李婧敏在给孩子办理商业保险理赔发现,过去要跑半个月才能申请下来的商业保险缩短到三四个小时,山东正在推行的“保医通”商业保险快速结算系统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一年,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山东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尽力而为,全力以赴。

  书写共富画卷,落笔在“民生”。今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左右,20项重点民生实事、两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事项全面完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关系发展大局。前不久,中国重汽集团招聘2000名大学生的公告引人关注。一些人担心,在疫情影响和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招聘是否可行。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当前企业改革正是求贤若渴之时,重汽有能力保证更有质量的就业。

  企业的底气源自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推进行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以上,居全国前列。聚焦一个“稳”字,山东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截至11月底,山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同比增长6.38%,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4万人,同比增长6.76%。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2万人,同比增长8.85%。

  “富裕”体现效率、要求做大蛋糕,“共同”体现公平、要求分好蛋糕。这一年,山东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又努力把蛋糕分好。以教育为例,今年以来,山东已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86所、中小学214所,分别新增学位11.28万个、26.5万个,山东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教学班保持了动态清零。从兜底民生到品质民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各地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延伸教育工作。济南市率先实现课后服务参与学校全覆盖、学生需求全满足、经费支持全保障三个100%。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山东进一步健全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21年秋季学期,精准识别脱贫享受政策家庭学生等11类特殊困难学生29万余人,资助资金4.6亿余元。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这一年,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2021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2021冬春文化惠民季”等文化惠民活动“多点开花”,山东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斗是亮丽的底色。这一年,山东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11月底,山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10.5万户,同比增长11.92%,市场活力稳步增强。

  以实干创实绩、以奋斗促富裕。展望新的一年,全省人民将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在接力奋斗中实现梦想,让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展现在齐鲁大地。

责任编辑:马婉莹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