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11/29大众网
杜虹晓 赵鹏程 辛振东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赵鹏程 辛振东 东营报道
十一月下旬,北方已进入孟冬时节,站在东营黄河入海口的大平原上,远眺芦苇恰似一片金黄,与火焰般热烈的碱蓬簇相映生辉。“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鸟儿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
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里,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该保护区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每年有60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类国际机场”。
从中专生到高级工程师,“保护区人”33年如一日的坚守
几乎每个清晨,53周岁的张希涛都会背上褪了色的旧布包,扛着望远镜,跨上相机,坐上深入保护区的车。他就是33年如一日,坚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级工程师。
一望无际的湿地在张希涛眼里仿佛变成了一张三维地图,“你看,距离100米左右那片鸟儿有四五种。现在起飞的就是东方白鹳,远处那三五成群的是普通海鸥,还有红嘴巨燕鸥、鸥嘴噪鸥、白额燕鸥,远处那13只是丹顶鹤,前几天还只有三只,这几天增加到了13只。”甚至不需要望远镜,张希涛对百米外鸟类的品种、习性、迁徙过程如数家珍。
“这就是东方白鹳,以前是种候鸟,现在冬天就在咱这过年了。”张希涛兴奋地用手指着远处的鸟儿,“最早的时候会觉得枯燥、无聊,现在真的很喜欢这个工作,跟他们有感情了,一天不见就想得紧。”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希涛自此开始了他与鸟儿几十年的和谐相处。2007年,张希涛拥有了第一台相机辅助观测鸟类,几十年过去了,相机已经换了三台。如今这台相机也已跟了他三年多,虽然被保护得很好,但还是掩盖不住风沙留下的痕迹。5000多个日夜、近10万张照片,张希涛带着他的相机日夜穿梭在这片保护区中,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张希涛每次巡逻都背着那个旧布包,张希涛说:“里面装着些急救的药,在路上看到受伤的鸟儿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救治。”百毒解、兽药、纱布……张希涛随身背的包中没有一粒干粮一滴水,只有给鸟儿准备的应急物资。“我们一出来就是好几个小时,真的没有卫生间,那我们就干脆不喝不吃,坚持坚持就行。”开车沿公路一圈需要一个半小时,张希涛和同事还要沿途进行监测和记录,经常一趟就要三四个小时,“其实工作起来没觉得时间这么长,每天不进来看两遍总是不放心。”
“你像这种鸟叫大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这里最多的时候上千只,最近几年的记录最多是33只,'越级'成了一级保护动物了。”30多年的保护区工作经历,中专毕业的张希涛自学掌握了300多种鸟类相关知识,如今已成为工作站的高级工程师。
“这种鸟这两年来得多,那说明是好事。可那种鸟这几年来得少甚至不来了,很可能就说明种群数量少了,我就会觉得担心。”每当遇到受伤或生病的鸟儿,张希涛总是十分难过,甚至会责怪自己早些怎么没有发现异常,没有尽早进行人工干预。张希涛深深地叹了口气,“这都是跟我孩子一样,少一个我都能看出来。”
采访中,张希涛不停地介绍保护区内的珍稀鸟儿,就像是在炫耀自己健康长大的孩子一样。张希涛坦言,“看着它们越来越好,我真的有种自豪感,有种使命感,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真是很不舍得,真想一辈子在这陪着它们。”
与三角洲“一见钟情”,“85后”女博士7年下沉一线
与此同时,身在黄河对岸的远望楼,还有另一群鸟类检测人员在忙碌着。
今年34岁的赵亚杰是一名鸟类检测员,2014年,27岁的她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博士毕业之后,她原本计划去东营市农科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赵亚杰了解到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的工作内容,黄河口的湿地生态也跟自己的专业十分对口,于是赵亚杰就选择留在这里工作。
家在辽宁的赵亚杰从没见过黄河口的平原景观,一下就爱上了这里。“一大片的平原,生长着芦苇荡,成群的鸟儿在里面栖息,这种壮观的景象我从没见过。”为了这份喜欢的工作,赵亚杰的丈夫和女儿一起留在了东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野外监测水平的提高,保护区内布置了部分监控,赵亚杰着力于鸟儿跟踪器等深入保护区人工无法监测的项目,每天自己一个人在一百多平的监控室,挨个排查保护区的监控,对鸟儿的数量、种类、生活区域等等进行统计、监测。看似无聊的工作,对赵亚杰来说却相当的重要。
多年的基层工作让赵亚杰熟知了黄河口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以及鸟类迁徙路径。她认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濒危物种,光靠工作人员的保护,效果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让全社会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让全社会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于是,赵亚杰大胆转型,在鸟类监测之余,加强有关鸟类知识以及保护环境的科普宣传工作。
建设国家公园 打造鸟类“永远的家”
近年来,山东在推进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立足于国家公园建设,山东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
根据国家公园建设要求,启动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与此同时,东营颁布实施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渔业等部门赋予自然保护区119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理顺了执法体制,实现了综合执法;编制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先河。
山东坚持系统修复,促进生态系统健康。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坚持“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是生命共同体” 理念,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近年来先后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16个湿地修复项目,创新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 构建起“河-陆-滩-海”连通体系,累计修复湿地30万亩;科学组织生态补水,近两年累计补水3亿立方米,保持了湿地良好生境;实施互花米草治理、海草床种植,逐步恢复潮间带原生生物种群。
同时,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架设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115个),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以贝类为主的水生生物恢复,就地保护生物种群。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每年有60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责任编辑: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