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两创”大家谈丨田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孝亲敬老思想如何“两创”?

2021

11/2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满倩倩

手机查看

  编者按: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八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努力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程中当好排头兵。

  围绕山东推进“两创”工作的实践探索,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两创”大家谈》系列报道,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畅谈“两创”认识,阐释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田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济南报道

  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水平的发达,人类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规模增大,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根据“七普”数据,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在这种人口老龄化国情下,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到,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实施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

  今天的《“两创”大家谈》,大众网·海报新闻邀请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杨,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谈孝亲敬老思想的“两创”。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就是孝的文化。“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华民族的首要美德。《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儒家孝思想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从代际关系出发,由家至族,由族至国,不断丰富其内涵,扩充其外延。孝德作为一种伦理和文化,其作用范畴远远超出家庭,沉淀为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孝思想,通过代际间身体力行的教化和传承,世代延续下来,在维持家族和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田杨认为,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盘接受、复古宣传,要寻求其适应社会变迁、与时代相融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孝文化受历史环境的制约,具有时代特征。孝德思想也需要现代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精神下,孝德实践的途径和方式日益多样化。在实践过程中赋予孝文化现代意涵,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孝德文化,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社会安定和谐。

  孝亲敬老,这是孝思想的本质,也是孝德思想传承到今天仍需积极提倡的核心内容。孝行体现出人类对生命价值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尊老敬老的精神和行为不只是局限在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家族内部,推己及人,可以泛化到整个社会,由家庭孝老扩展到社会孝老。作为社会的一员,“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应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爱老精神,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孝精神,不仅是维持家庭、家族代际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也是构建家国共同体以及和谐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田杨提到,西方社会家庭代际间是“接力”模式。“接力”模式中,子女一旦长大成人,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和子女之间经济独立。而中国家庭重视下代对上代的反哺,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多层面支持,为“反哺”模式。个人的生命意义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个人与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关系,高度重视家庭内部的连续性。目前,在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内部解决的传统模式下,子女供养仍是主要方式。但是家庭内部特别是核心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子女供养体系的弱化已经有所呈现。中年人在抚养下一代的同时,要承担四个或更多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女性经济独立意识及就业率的提高,对主要由家庭女性成员承担的传统家庭照护方式形成强烈冲击;年轻人有自己的发展需求,时间和精力都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一直守在父母身边进行照顾。子女因为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长期离家,中老年夫妇独守家庭的空巢现象普遍发生,冲击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

  田杨指出,孝的本质,即子女对父母的奉养责任不会因时代变化而变质。但孝的表现形式不应停滞于某个断面。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孝亲敬老文化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养老资源提供者的多样化,老年人自身或政府、社会其他成员共同提供养老资源的方式日趋现实化。来自家庭外部的支持逐渐成为养老资源的有力补充,多元化力量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养老资源和服务的趋势日益明显。例如最近刷圈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项目。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时代特征,孝亲敬老的涵义可以灵活拓展。伴随着老年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寿命和接受赡养的时间日益延长,需要不断创新养老方式来发扬和继承孝文化。老年人自助,家庭帮助,老年人群体内部互助,政府公助,社会援助,“五助”共同担起新时代养老责任,推动发展孝亲敬老新模式。

  孔子描述的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景象:“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田杨表示,儒家传统思想注重由己及人,认为私德是公德的基础,修身才能平天下。今天的国家、社会这个大共同体的稳定、发展仍然要以家庭这个小共同体的建设为迁移和基础。虽然现在家庭已经核心化、小型化了,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仍然延续抚养、教化、赡养的功能,家庭建设搞好了,社会才能和谐。我们应结合现代生活实践,以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式,把家庭私德与社会公德内在地统一起来,建设和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使其在当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过程中更加健全、有力地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孝亲敬老文化的实践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家庭赡养和老年人福祉水平、妥善处理代际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付兴帅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