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视频丨颜神古镇,被记忆留住的乡愁

2020

10/14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小时候,拼了命的往外跑,以为离开村子就能过得更好;长大后,不再担心房顶漏雨,却又格外怀念土灶台的一碗油粉。

……

厌倦了灯红酒绿,便格外向往山水田园。

在不进则退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博山的城市决策者选择留住一份乡愁,将颜神古镇这种浓烟滚滚的工业场景与团结向前的峥嵘岁月,留在了烧痕斑驳的匣钵墙上,回荡在里弄胡同的青石巷中,也将这一个个炉火鼎旺的古窑,一条条蜿蜒曲折的街巷,一座座淳朴亲切的村庄,烙印在了老博山人隽永温暖的记忆中,成为众人脑海中不断翻涌品咂的乡愁。

乡愁是一颗小小的“弹弹”

先在土地上挖一个比弹弹略大的小坑,叫做“皇”,距离“皇”较远处的地上再划一条线,是为“杠”。

玩家人手拿一个“弹弹”,在距离“杠”几米远的地方横成一排,各自用手指把手中的“弹弹”弹向“杠”的方向,谁能把自己手中的“弹弹”弹得距离“杠”最近,谁就能先走下一步。

而下一步就是把属于自己的“弹弹”弹进“皇”里去。如果第一个先弹的人没有做到,那么他的“弹弹”原地保持不动(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弹“弹弹”以后,只要没有输掉,“弹弹”都必须保持在滚动完成的状态。)由距离“杠”第二近的“弹弹”的主人再弹。谁能把“弹弹”滚进“皇”里,谁就可以用自己的“弹弹”去击打别人的“弹弹”,两个“弹弹”一旦发生碰触,哪怕是最轻微的摇动,这个“弹弹”的主人就输了,输的一方的“弹弹”的所有权就转到击中他的“弹弹”的那个人手里。

……

提及弹“弹弹”这一童年游戏,张天雪不禁哑然失笑:“这三个字写出来原来是一模一样的呀!”

这三个同字不同音的字撑起了张天雪大半的童年,在张天雪看来,对于这种几乎绝迹的游戏,很有必要用博山话来做个注音:tán“ dài dai”。

对孩子来说,比输赢胜负是相当刺激好玩的一件事,在过去普遍比较贫穷、物质稀缺、玩具匮乏的年代,一个简单的“弹弹”足够让一个孩子开心一整天。

之所以叫“皇”,是因为只有“弹弹”进了“皇”,才有了击杀别的“弹弹”的权力,古代还有什么权力比还“皇”更大呢?这样看来,把地上的小坑叫做“皇”,还是蛮有想象力的。

张天雪坦言,“弹弹”有着浓浓的“博山味道”,这其实是一种琉璃产品,而它的产地就是现在的颜神古镇——古窑村。

乡愁是一处祥和的村落

发黑的榆木大门,落满灰尘的青砖白墙,满院的花草盆景,东西厢房檐下连起的晾衣绳,组成了对于“家”的最初印象。

庭院深深深几许,窑巷弯弯故事多。

来到这座千年传承的颜神古镇,古窑村的乡愁气息似乎来得更加热烈而自然。

古窑村原始、质朴、真切,具有相当的独特性、稀缺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美得自然、亲切、令人心动。

窑居合一、生产与生活合二为一、无缝衔接、毫无违和感,是古窑村的一大特色,没有厂居分离、互不干扰等现代的概念和需求,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窑匠,都从事和陶瓷烧制有关的工作,所以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窑”,都围着“窑”来转。

建窑开窑既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技术,也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相当的人力,并非轻轻松松就能在自家院子里矗立起“大馒头”。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随处可见、遍地皆是、家家都有,而且是大批量地有、源源不断地有,这种东西就是匣钵,当地人称之为“容盆”。

张天雪仍清晰地记着,匣钵筑成的房屋体现了一代人的智慧,古朴、淳朴、质朴、自在、自然、美观,有浓浓的烟火气和生活感,耐用,耐看,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匣钵还有什么用处?

在张天雪的记忆里,随处皆可见匣钵:盛黑煤炭和黄烧土的池子,是匣钵围起来的;屋子前搭个月台,匣钵就是现成的支架;匣钵当地砖,吸水不死板;匣钵种花,美化大家……

如今提倡的循环经济、拒绝浪费,古窑村似乎就是天生的执行者,百搭美观的匣钵、万能万用的器具家什,就是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的榜样。

颜神古镇——古窑村,满足了所有对于乡愁的想象。

这种浓烟滚滚的工业场景与吃喝拉撒的生活场景的合奏流转、同台表演、一体展现,给人足够的想象力和震撼力。生产是红红火火的,生活是热气腾腾的。左边是低矮的寝室,右边是高耸的窑炉;这边是烟火缭绕的厨房,那边是堆叠成片的匣钵;煤炭和泥浆等燃料原料从院门出出进进,陶瓷出炉,包装出货,院子里人声鼎沸、纷乱有序——这是生活,也是生产,而住家里杵着馒头状的、高出房屋几倍的窑炉和大大小小三三两两的窑炉自自然然安安稳稳地插在连片民居深处的景观,又使人分不清这是生活还是生产,使人分不清这是工业旅游还是建筑旅游、是乡村旅游还是陶瓷旅游……

乡愁是一座古朴的城镇

非常有意思、值得重视研究,但又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古窑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距离、布局,还是在体量、民风民情方面,都与博山旧城十分相似。作为一个对这两处地方都比较熟悉、了解,又对两地充满感情的老博山人,在张天雪的记忆里,基本找不出第二个地方,能和极其遗憾的已成为历史记忆的博山老城如此相像。

“对窑火温度的把控和冶炼时间的精确,导致了古窑村的宏观景观与运作逻辑呈现出窑村不分、厂居一体的特点,窑炉、屋居、村落连为一体、三位一体,生产与生活紧密相连、密切结合、自然切换、高度统一。”

今人和后人还能约略直观地感受一些博山旧城的姿态风韵,也是由颜神古镇的缩影——古窑村流溢而来,如果古窑村被全部作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或拆剩下很小的面积,那么再想看博山旧城风貌就彻底地、永远地不可能了,古朴的城镇身影也将从乡愁中抹去。

一个人参观游览古窑村,既看了窑,同时又串了村、逛了厂,根本不可能做到只赏窑而不走村,或只游村而不看窑。过去没有厂居分离、互不干扰、环保安全等现代的概念和需求,加上生产以家庭家族为单位、产权分散、人员分散,更重要的是出于方便,几乎所有窑炉都建在自家院落里,也或者建了窑炉以后,窑炉主人在其周围就地取材(匣钵、窑砖、陶罐、瓷片等)建房居住。专于陶瓷和琉璃的烧制、冶炼,兢兢业业的博山精神,让这座城镇的日子在烈烈窑火中蒸蒸日上。

在博山老城区几乎拆毁尽净的情况下,这一片村落距离城区之近、面积之大、保存之完好、特色之鲜明、地域文化之强烈、美学色彩之浓郁,非常难得、宝贵,在博山区和淄博市乃至山东、全国都可谓光彩夺目、无出其右、不可替代,真正意义上的颜神古镇的精华和缩影。

在这里,建筑艺术与琉璃艺术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并存一炉,拙而巧,土而洋,俗而雅,华而实,大气而灵气,魅力的过往在老辈人中传唱,有活力的未来承继中展现,故事还在继续,而这古朴的乡愁,夹杂着亲切和依赖,在这千言万语中述不尽、道不完。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姜涛 见习记者 李振兴 孙良栋 通讯员 张天雪 报道)


责任编辑:李云霞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