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职场PUA,反击还是忍?

2020

07/28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7月21日,前“火箭少女101”队长Yamy(郭颖)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公司会议录音。录音中,她的老板号召员工一起羞辱她,从外貌、时尚品位,到自我认知、专业能力,对Yamy进行了全方位的否定。Yamy表示,自己被曾经最信任和依靠的老板打压,受到了极大伤害。

  整件事的是是非非暂且按下不表,单从Yamy的遭遇来看,她极有可能受到了“职场PUA”。PUA原指搭讪艺术,之后演变成对目标对象通过打压、洗脑的方式,达到占有、控制甚至是欺骗的目的。PUA不仅发生在亲密关系中,也出现于职场,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悉的名字——职场暴力。

  不止在情感关系中存在的PUA

  PUA,全称Pick-up Artist,其本质是通过长期的精神打压,使对方在潜移默化下逐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无法认清自己,将主动权交由对方掌控,从心理上“臣服”于自己的一套精神控制法。

  简单来说,它是通过对他人诱骗洗脑,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不当行为。国内最耳熟能详的PUA案例莫过于北大女生包丽自杀事件:包丽在长期被自己的男友利用各种方式打压、控制之下,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以至于最终选择自杀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一场由情感PUA引发的悲剧。

  不止是恋人、配偶之间,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员工和老板之间……很多场景下都有PUA的身影。职场PUA特指发生在职场中的精神控制现象。比如,一个老板会不断打击员工,摧毁他们的自信心和主观判断力,目的则是让员工们诚惶诚恐地主动加班、为自己效力,这就是职场PUA的一种典型场景。

  相对于职场PUA,职场暴力是人们更加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我们收回的310份调查问卷中,既有刚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也有工作20年以上的“老手”,他们之中,87.1%受访者表示“听说过”职场PUA或职场暴力”,仅12.9%受访者表示“不知道”。

  精神折磨比拳打脚踢更可怕

  “之前的一位上司,特别爱劝酒,哪怕我反复说明自己有胃炎不能喝酒,他也一副‘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的样子,逼得我每天都把药装在包里,一旦遇到劝酒就掏出药来解释……”

  步入职场已经7年的陆女士在“Yamy事件”发生后,想起了自己的上一份工作。上司爱劝酒、喜欢“夺命连环CALL”在她看来都是职场暴力的表现,“一天能给我打十几个电话,不论是不是上班时间,而且有事不在电话里说,一定要我到他办公室。有一次我下班到家接到电话,又开车半个多小时回到他办公室,结果就为了纠正一个错字。”

  陆女士认为,职场PUA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比拳打脚踢更具有杀伤力的精神上的折磨,而且不一定只有上下级之间存在,同事们也在无形中“施暴”。“刚刚工作的时候被同事们排挤,到饭点他们大声约着去吃饭,但没有一个人问我要不要去,我主动回话他们也像是没听到一样。虽然我可以一个人去吃饭,但被大家忽略的滋味真的不好受。”陆女士说。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获知,同事排挤、劝酒、任务分配不公、上司嘲讽、欠薪等都是职场暴力的热门选项,而受访者们之中只有16.13%认为自己从没有遭遇过职场暴力,48.39%的受访者曾经遭遇过,还有35.48%的受访者正在遭遇职场暴力。

  面对PUA,职场人总会两难

  市民秦先生已经不止一次被部门主管当众羞辱,他形容那位主管“说话很难听,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人格侮辱。”

  “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当我知道主管在刻意针对我的时候,我不可能服气的。”可即使如此,秦先生还是一忍再忍,毕竟这是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秦先生说,他曾多次跟朋友抱怨自己遇到了个难搞的主管,甚至想过辞职。不过当主管指责他的时候,他还会忍不住去思考对方的话里是否有正确的地方,是不是自己确实有问题。而每当秦先生自认为改正了错误,主管还是能挑出新的差错继续对他冷嘲热讽……

  职场PUA有多大破坏力?从网友的分享中可见一斑。“躲在家里无缘无故哭到天亮”“打压指责让我嫉妒低落”“整日活在自我怀疑中”“丧失信心”“每天哭着硬逼自己吃饭”……而面对这些,很多人都像秦先生一样一边挣扎一边寻找解决方法。

  受访者中,面对职场暴力,19.36%的人选择“忍气吞声,得过且过”,25.8%选择“以牙还牙,绝不忍让”,还有54.84%认为应该“合理维权,善用法律”。而97.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出台相关措施,帮助职场人应对职场暴力。

  微观点

  应对职场暴力

  也有法律武器

  律师 王新亮

  在职场中,暴力只是一个常用词语,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这不意味着职工们无法可依。

  对于职场PUA,尽管没有法律条文作出明确规定,但如果上级利用一些技巧对员工进行心理控制从而侮辱下级的人格,对下级造成人格权侵害,下级可以要求上级或者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公民的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此外,在2021年1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人格权编对公民的人格权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在职场工作中,无论是上级、下属,他们的人格权一律平等。如果上级利用职权对下级员工进行人格贬低,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我建议职场人还是要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比方说中层领导对你进行了语言侮辱,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向上级领导进行反映,这也是实际中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如果对方对你造成了一些精神或肉体上的伤害,要注意保留证据,像是录音、聊天记录,或者是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等,利用证据上诉维权。

  PUA这个标签

  不要随意给人贴

  网友@月亮与星宿

  在职场暴力和PUA的概念里,似乎上级领导一直都是“反面教材”,但我觉得在职场当中,上级实际上也是弱者,如果一点批评和贬低就被认为是暴力或者PUA,上级的工作也会很难开展,所以不要把职场中的不愉快都冠以职场暴力或PUA的名义。

  我更提倡先去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流方式,而不是随意给对方安PUA这样的标签。当然,如果你发现对方的做法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的,并且无法沟通、无法改变,令你感到孤独、无助,那值得警惕了。

  记者手记

  在职场的隐秘角落

  捍卫自己说“不”的权利

  我并不认识这位女明星,但还是在听完录音后被震惊了。

  在会上,老板先是骂yamy“丑、有病、不时尚”,再骂yamy“唱歌难听,业务能力差”,然后把数据下滑全部归咎于“Yamy不听话,自我认知有障碍,公司对她太好了”,最后又对Yamy的出身进行了一番批判,“别飘了,没有公司,你啥也不是”。

  短短3分钟,把Yamy从外貌,到能力,再到出身和性格,全方位批判了一遍。而且他自己批判还不够,还要强迫其他参会同事一起批判。不管其背后是否还有隐情,但从录音来判断,让人不禁想问:这是业务探讨吗,这是人格侮辱吧?

  所谓的职场PUA,实际上就是精神剥削和羞辱,是职场中的隐秘角落——它没有给谁的脸上留下疤痕,没有给谁的肉体带来淤青,只是动动嘴,就让很多职场人的心百孔千疮。

  采访过程中,很多受访者人都坦陈,即便自己遭遇了职场暴力或PUA,或许也很难潇洒离开。毕竟,成年人面对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人的选择,而要衡量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的利弊和得失。偏偏暴力这个词,在职场上并没有明确的认定和界限,一想到耗费的精力和可能不会圆满的后果,正经受着暴力的他们很难做出维权或辞职的选择。

  我想,不论是在哪里,不论是否存在上下级关系,只要存在性格的强弱和利益的不均,就注定会有人成为被忽视甚至被欺负的那一个。只有说“不”,才能扭转弱者身上那些“不反抗”“好欺负”“软柿子”的标签,PUA才会绕路而行。

  我们也希望,应对职场暴力和PUA的手段,能成为高校、社会、法律共同发力的课题。让它消失,而不是悄悄转移。

  (济南日报 记者:曹雅欣)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