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我的山东故事丨年味,贴过门钱

2020

01/02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手机查看

  小时候,过春节最喜欢的事就有贴过门钱了。

  年除夕,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贴对联、贴过门钱。门楣上、门框上、窗檐上、灶台前都要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钱,就连猪圈的门上、小推车上、面瓮上,也贴过门钱。而堂屋门口、大门口贴得多,这两处的门楣上、门框上、墙上,密密麻麻贴上三层。红的、粉的、橙的、黄的、绿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一阵风出来,过门钱上下翻动,翩翩起舞,迎风招展,发出

  “窸窸窣窣”的声音,充满了欢快喜庆的味道。

  年集上买来过门钱,除夕的中午,阳光正浓,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贴过门钱。

  我用铜盆端着糨子,哥哥用簸箕盛着对联、过门钱,拿着一把破笤帚、一把新笤帚,到门上、窗户上贴对联、贴过门钱。先用扫帚把门上、门框上、墙上的旧对联、灰尘扫得干干净净,再把对联端端正正地粘在大门上、门框上,用新笤帚轻轻把对联扫平。最后,小心翼翼地把过门钱搭配着颜色,整整齐齐地贴在门框、门楣上。

  贴完了自家的对联、过门钱,我就在村里转,看其他人家对联、过门钱。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对联、过门钱。对联火红。过门钱多彩,村子焕然一新,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我总觉着,贴了对联、过门钱的人家,才有了过年的样子;贴了对联、过门钱的村子,才有了过年的味道。

  有一年,上面来了指示,说过门钱是封建的东西,春节不能贴。于是,集市上没有了卖过门钱的。那一年过年,村里家家户户的门楣、窗楣上光秃秃的,缺少了喜庆的气氛,人们觉的年过得清汤寡味。

  第二年一进腊月,村里一些人开始自制过门钱了。他们用钉子、豆条砸扁了,砸成大小不一的小凿子,买来红、黄、绿、蓝、紫等彩纸,裁开了,一沓沓订好。放在木板上,用小凿子在上面凿出花纹、凿出图案、凿出

  “福”字。那年的春节,村中又贴上花花绿绿的过门钱。

  后来,我到泰安工作了,发现这里过春节不贴过门钱。过年不帖过门钱,我总觉着缺少一种欢快的气氛,有一些遗憾。当地很多人不知道过门钱是什么东西。

  过门钱是门笺的俗称,在山东集中流行于潍坊、临沂、枣庄等地。

  门笺,历史悠久,《后汉书礼仪志四》云:“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

  汉代迎春礼仪,每逢立春日,都要迎春于郊外,祭祀青帝句芒,百官着青衣青帻,立青色幡旗在城门口,以青色象征万物生长、年丰民阜之意。大概在唐宋之际,民间在门楣上贴春幡,以代青幡,并蔚然成习。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皇朝岁时杂记》云:“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戴之,或贴于门楣。”这当是门笺的原型,意在迎春纳福。

  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时令类》诗云:“桐城好,元旦贺新年,大族中堂悬福字,小家单扇贴春联,处处挂门钱。”

  门笺已形成今天的式样。在临沂流传着“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的说法。

  不过,我不明白的是,在山东,为什么只有潍坊、临沂、枣庄这些地方过年贴过门钱,其他地方不贴呢?

  (作者:林泉高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