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2/25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手机查看
在医学界,心外科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的科室之一,一台较复杂的心脏手术往往持续5~10个小时,薄薄的柳叶刀下,生死就在毫厘之间。
从医30余年,滕和志教授在威海市立医院心外科这个“舞台”上倾情奉献,刻苦钻研医学技术难关,倾心为患者服务。他用四句话总结自己的从医感悟:“心中有患者,脑中有方案,眼中有层次,手中有感觉。”
脑中有方案:为患者设计最优治疗方案
在滕和志的办公室,书柜和桌上摆满了医学专业书籍,每天即使工作再辛苦,但凡有点空余时间他就会翻上几页,进行理论学习,这种坚持一直贯穿着他的职业生涯。在他看来,心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强大的内心、坚韧的意志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缺少任何一样都走不长远。
心外科手术堪称医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没有创新很难登上技术高地。为了把更多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滕和志不断创新拓展新技术新途径,还经常派科里优秀的同事外出学习,使市立医院心外科始终保持技术先进。 姜先生母亲今年61岁,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很多年了,这次,滕主任为她母亲更换了2个心脏瓣膜,修补了1个瓣膜,整台手术用了将近8个小时。“手术前,滕主任把手术方案向我和家人仔细讲解,我们虽然听不太懂,但始终记得滕主任的一句话‘我反复确认过,这是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姜先生说,听了滕主任这句话,一家人就没有那么忐忑了。
“在‘心外’当大夫,自己的心脏必须强大。”这是滕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送到心外科的患者情况都比较危急,医生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制定好最适合患者的方案,而且要应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家属的问题,稍有情绪波动便会危及患者生命,而这都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做后盾。 “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接到命令马上出发,导致睡眠质量长期低下,但所做的每台手术都关乎生死,容不得半点懈怠。”在光鲜亮丽背后,滕和志和他的同事们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因为职业特性,心血管外科手术往往少则4—5小时,多则10余小时,错过饭点,那是家常便饭,由于心脏手术的高难度和高危性,术后往往需要三天甚至一周的监护,监护病房内席地而睡成了日常必修课。
手中有感觉:多年临床经验练就手上功夫
心脏瓣膜置换和心脏搭桥,分别是心外科最高难度级别的手术,而这两项手术,却正是滕和志所擅长的。 难在哪里?心脏瓣膜,是心脏的“阀门”,控制着血液的出入循环,一旦这扇门出现问题,将给人体带来致命影响。心脏换瓣术,一度被称为“涉险手术”,对心外科医生的技术有着极高要求。 心脏搭桥手术是一项“精细活”,当人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时,需要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使血液顺利绕过狭窄部位。这座生命之桥,要求心外科医生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链接两条不足2毫米的血管。
而最难的,是手术关键过程需要停止患者心跳,期间患者的生命靠体外循环机维系。一般而言,停跳时间越长,给患者带来后遗症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心外科手术的每一分钟都在赛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手术台上娴熟的技术并非一日练成,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心外科医生一点也不为过,经过多年历练,心外科医生会有一种“得气”的感觉,一招一式见功底,做到得心应手。 1988年参加工作的滕和志,已经在这个岗位上“修炼”了31年。据他介绍,缝合是心脏手术的基本功,针针关“心”,线线牵“命”,只有把这项技术练到家了,做起手术来才能游刃有余。为了练好缝合技术,年轻时的滕和志可没少下功夫。他说:“心脏手术人命关天,99分等于0分,来不得半点马虎。”
初见到滕和志时,笔者很快就注意到了他十分修长的一双手,不单单是笔者,滕和志在做手术时,这双灵巧的手往往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滕和志看来,这只是心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做心外科医生,手上功夫是最重要的,说心灵手巧一点也不为过,开个玩笑,如果我做不了医生,做个裁缝应该也能行。但对于医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做事情的专注力,心外科需要医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专注一件事情,这个要求很高。” 此外,医生还需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患者的病变,做出迅速判断。“心外科手术的风险很大,如果术后其他方面的效果却不理想,就不能说这是一个成功的手术。让患者更好地活着,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滕和志这样认为。
心中有患者:要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不管我们想给患者什么样的治疗,记住,要让患者受益最大化。”这句话是滕和志经常说的,他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滕和志经常在科室说,患者看病不容易,可用可不用的药不要用,不必要的治疗不要开。住进市立医院心外科的患者有不少来自农村,滕和志经常考虑的是既要治好病,又要尽量让患者少花钱。护士长李洁与滕和志共事没多久,她说:“以前在其它科室,就听说过滕主任对患者的细心周到,后来一起共事,真是这样。” 换心脏瓣膜是医院经常要做的手术,相比换瓣膜来说,对瓣膜进行修补更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改善,而且可省大量药费,但手术技术难度大,医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责任。在滕和志的手术里,患者瓣膜出现问题,第一个考虑的是修,如果能修补好的,绝不会换。
“患者找我们治病是信任我们,作为医生,一定要不负所托,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服务。”滕和志说。 从医31年,滕和志取得了很多成绩,1996年、1997年率先在威海地区开展了连续缝合法二尖瓣置换术,小切口微创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017年又带领心外科医师团队成功实施单纯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开创了我市全超声引导下先心病经皮封堵术的先河,共填补威海市心血管外科技术领域空白十余项,主持科研课题5项,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分获威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三等奖。2009年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是医院首批知名专家。 回首自己的从医生涯,滕和志有过手术成功后的喜悦,也有过无能为力时的惋惜和遗憾。他怀揣着一颗赤子初心,精心打磨着自己的技术,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向着更高技术发起冲击。他说:“面对患者和家属期待的目光,我将永远坚守初心,一路前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