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2/2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手机查看
22日上午,在孟子故里邹城举办冬至祭孟大典,社会各界人士800多人齐聚孟庙。冬至祭孟活动既不同于家祭,又有别于公祭,而是以民间祭祀孟子的形式进行,以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再现周礼中的吉礼
集乐歌舞礼于一体
12月22日上午8点40分,邹城孟庙棂星门外,自发参加冬至祭孟大典的市民排起长长的队伍。
上午9点10分,随着一声“启扉”,孟庙的棂星门缓缓打开,在礼乐团原创的《祭祀行进曲》中,引导官以及佾舞生引导下,三献官身着宋制祭祀古装,沿着神道亦步亦趋进入邹国公孟子享殿院内。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气,也是孟子逝世的日子。《孟氏宗谱》记载,公元前289年孟子寿终。孟子故里乡亲们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选择在这一天素斋并隆重祭祀孟子。久而久之形成邹城延续至今、独具特色的“冬至废礼”习俗。
“世道兴衰,阴阳损益……道统一脉,传薪递炬。”孟氏后裔高声诵读祝文,颂扬亚圣孟子功德,追思孟子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表达后人的崇敬怀念之情。
冬至祭孟大典是专为祭祀孟子而还原的大型礼乐章程,属于“周礼”中的吉礼,集乐、歌、舞、礼于一体,再现2300多年前冬至祭孟大典原状。
举行祭祀仪式之前,祭祀人员要遵照礼制素食忌酒。活动结束时,参加祭祀活动的人每人分得一块胙肉,以示敬意。这些做法,是对祭孟活动的一种创新传承,具有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意义。
传统礼仪具象化
让更多孩子参与
《四库全书》记载,古代孟庙每年春、秋两次“丁祭”和忌辰祭祀,以忌辰祭最为隆重。春、秋两次“丁祭”为家祭与官祭,冬至祭孟属于民间祭祀。每逢孟子忌日,周边百姓、乡贤、私塾先生都会自发前来祭祀孟子。
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主任米怀志是本次冬至祭孟大典组织者,他志在系统恢复传统儒家礼仪。2014年在恢复推出成人礼、乡射礼等儒家礼仪及孟母教子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米怀志组织邹城本地的文化学者和一批文化爱好者,经过系统的研究挖掘和排演,重新推出冬至祭孟大典。
“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情,其实是社会的整体需要,每年参加的祭祀的群众代表都不一样,有从祖国各地赶来的,也有从海外赶来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传承使命。”米怀志说,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具象化的仪式感,让人们记住这个人,也记住孟子故里邹城,这也映衬了今年祭孟大典的口号“缅怀一个人,温暖一座城”。
米怀志说,孟子对于大家来说已经很熟悉了,孟子诗篇里的很多话放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回味。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的这种大丈夫的性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正是老百姓能够记住他、缅怀他、学习他、敬仰他的主要原因。
本次祭孟大典按照宋代《政和五礼新仪》中的记载呈现的,在传统礼仪恢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
本次祭孟大典除了邀请孟子合唱团外,还有邹鲁少儿礼乐团,“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们看得到、听得到、触摸得到、感觉得到。”米怀志说,仪式结束之后,还会给每个孩子发一本有关孟子生平的小册子带回家,给孩子们一种仪式感和体验感,也把孟子的思想精华,一代代传承下去。
尊古以传承
继往以开来
冬至祭孟由来已久,但自1948年孟子嫡系后裔孟繁骥离邹迁居中国台湾后自行终止。2014年12月22日,中国农历冬至,邹城举行民间冬至祭孟大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行冬至祭孟大典。
冬至祭孟大典主要来源于《三迁志》、《邹县志》、《孟府档案》和《四库全书》,所有素材都经过文化学者的潜心挖掘研究。整个祭祀大典包括启户、排班、瘗毛血、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读祝、焚帛、彻馔、送神等仪式,礼乐伴奏皆为现场演奏,形象地阐释孟子思想中“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等思想。
冬至祭孟仪式沿用宋代祭祀仪式,力求原味复制、完整再现古代庙堂下、古韵中的祭孟仪式。
冬至作为节候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祀所表达的正在于此。孟子也被后人尊为“继往开来”的典范,在冬至日恢复传统祭孟活动,亦有尊古以传承、继往以开来之意。
“礼不可废,因为礼是规制,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冬至祭孟,让我们感受千年来对孟子的尊崇,让我们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米怀志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崔培 房体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