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这就是山东·我为家乡代言 | 淄博赵圣贵:朱彦夫精神的根在这里

2019

12/17
来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朱彦夫当年在这个庄里当书记,确实是受了累吃了苦……”

  12月14日,站在镜头前,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村民、朱彦夫同志事迹报告团成员赵圣贵话语朴实饱含深情。

  这份深情,是村民们对朱彦夫这位原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的由衷赞美。

  张家泉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乞讨村”,1957年朱彦夫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小山村自此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家泉村三面环山,稀少的耕地七零八落地分布在山沟里,朱彦夫拖着残缺的身体,爬山头、下田间,带领村民开山劈岭,平了两道梁,垫了三道沟,硬是让零散的田地连成了片。

  农以水为命。村里缺水,朱彦夫就组织人打机井、修水渠,一举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难题。

  “通过修三个机井,特别是友谊机灌站,浇了一千多亩地,好几个庄。那时候那么干旱,能浇到地那亩产量不得提高么,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生活就得到了提升。”赵圣贵说,当年修的机井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在朱彦夫的带领下,20多年间张家泉村早已变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粮丰林茂”的美丽乡村。而朱彦夫,依旧是村民口中的“老朱”,他的精神也正在村里传承着。

  正如赵圣贵所言:“当清清的泉水流到地里,每当秋天咱村里采摘果实的时候,都没有忘记老朱在这里的辛勤。朱彦夫精神的根在这里,要想全面奔小康,还得学习朱彦夫战天斗地的那种精神。”

  (制作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蒲忠宁 宫瑞瑞 策划 马景阳 孙宏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