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2/17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手机查看
黄县当铺的石碑立于屋后,东面两间房屋今年8月份已经坍塌。
寻找黄县当铺之前,记者从网上搜索到资料依稀得知,当铺位于今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西街,2009年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于,当铺为何时、何人所建,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网上资料少有定论。24日,记者来到滨北街道办事处西街,打算一探究竟。
石碑湮没枯草丛中 如今已破损坍塌
24日,记者乘坐1路公交车前往滨北街道办事处,车上多位市民听到黄县当铺都是一脸茫然,公交车的司机师傅也摇头不知, “没听说过黄县当铺这个地方啊。”
下了公交车,记者恰巧遇到一位骑着电动三轮车向西街方向行驶的薛先生,打听后得知,薛先生为附近西关村的村民。 “这里是有个叫黄县当铺的地方,就是个旧房子,没啥好看的。”得知记者是来寻找黄县当铺的文化遗迹,热心的薛先生告诉记者。
在薛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位于滨北街道办事处中心十字路口。 “沿着向西的这条路继续走就是西街,前面有一处突出来的旧房子,那就是黄县当铺。”薛先生说。
果然,按薛先生说的,记者向西走了大概500米,一座和周围其他房屋略有不同的旧房子展现在记者眼前。房屋看起来近10米高的样子,由青砖垒建,房顶铺的是旧时用的青瓦,房屋东面部分已大面积坍塌,大量砖石散落在地。
在房后西北角,枯草丛中有一处石碑,从上面刻着的文字可知,这座房子便是黄县当铺。黄县当铺于2009年4月2日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于2009年6月份立于此处。
没有见到想象中老当铺可能存留下来的半点蛛丝马迹,若不是房屋后立着石碑,让人很难相信,眼前这座破旧、坍塌的老房子就是文物保护单位——黄县当铺。
黄县当铺现已经成为民宅,青瓦、木檐依稀可见旧时模样。
村民买下变为民宅 古韵旧貌依稀可见
从附近一位正在晒柴火的村民口中记者得知,黄县当铺现在已被西关村村民刘乐民买下,变为民宅。
沿着房屋旁的胡同向南走,有一面向西的大铁门,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打开门,这便是村民刘乐民的儿子刘蒙蒙。 “我爸妈都到外面干活去了,你们进来看看吧。”刘蒙蒙邀请记者进入院内。
进入院内,看到房屋的正面,才让人感到一些古建筑的味道:四根圆木柱支撑起青瓦屋檐,还有五扇桥洞似的拱形大窗户。 “这房子是我爸十多年前从西街买过来的,当时这并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就是一处破宅子。”刘蒙蒙说。
记者注意到除了院内北面的六间正房,东面还有两间旧时的房子,不过房顶已经被重新修葺过,铺上了结实的红瓦。站在院内,记者可以听见屋子里传出的鸡叫声。“东面这排屋子现在养着鸡。西面的房子本来也是打算建起来养鸡的。因为正房塌了没法住,我们一家就搬到西面房子来住了。”刘蒙蒙说。
刘蒙蒙带着记者来到正房内,可以看出房屋内曾被重新装修过,铺了天花板和水泥地板,墙也粉刷过。 “这儿原来有七间屋子,最西面的那一间因为挡路,被拆了改成胡同了。东面的两间今年8月份下大雨时候都坍塌了。”刘蒙蒙打开东面房屋门给记者看。
眼前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坍塌严重的一间已经完全没有房顶,折断的梁木和碎落的砖石堆在一起。另一间屋顶坍塌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是四处裂纹和漏洞。
房屋历史知之甚少 坍塌之后无人管理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到在外工作的房屋主人刘乐民。今年54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是西关村村民,1999年年底的时候,和现在自家前面的两户人家一起,从西街村买过了黄县当铺这片宅子。
据刘先生介绍,房屋和院落当时很大,是个典型的四合院。“当时房子东面西面各有10间厢房,北面是7间正房,南面也有7间房屋和北面对称,建筑格局和北面现存房屋一样。”刘乐民说,“南面和西面的屋子都已经扒了,盖了现在的新屋,东面也只剩了我家院里的这两间。”
提起房屋的历史,刘乐民表示也不清楚,只听说房屋最早的时候s是清代至民国年间,黄县姓丁的人家开的当铺。抗日战争时,曾为日本军队驻滨县司令部。解放后,当铺被改建为烈士祠和县党校,再后来成了学校。“村里30岁左右的人在里面上过学,后来还做了几年罐头厂,到我买过来之前,那地方养着鸡。”刘乐民说。
北面正房从1999年买来后就一直没有修葺。“一开始几年房子还挺好,我们家也没钱翻修就那么住着。后来2009年被确立为文物后,文物管理所里的人就不让我们随便动了。”刘乐民说,“前几年房子漏雨,我想把屋顶用红瓦翻新一下,但文物管理所里的人说,要翻新只能用青瓦还要按他们的设计规格才行。”因为按照文物管理所的要求,要多花很多钱,而有没有相关部门补贴费用,刘乐民只好放弃了修葺的打算。
“今年8月份,房屋坍塌后,我也找过一些部门,但是到现在没人管。我家经济能力有限,只能这样放着了。”刘乐民无奈地说。
采访人:杨青 此稿发表于2012年11月26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