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2/16山东商报
史尚静
手机查看
百年修女楼即将“启程”记者赵天羿摄
“西行”后的老洋房正在整修装潢记者 史尚静实习生夏子繁摄
平移百年修女楼?近来可谓引起不少关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愚公为了移山,一辈子不休,子子孙孙多代不断施工才终将一座大山移走。对于现代的人来说,移山虽然有点难度,但是移古建筑物却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了。实际上,从老洋行、老别墅到现如今即将平移的百年修女楼,济南的老建筑一次次上演“乾坤大挪移”。记者 史尚静 实习生 夏子繁
百年修女楼将向东北方向平移二三十米
位于济南历山路与东关大街交叉口南侧100米处有一座百年修女楼,这座修女楼始建于1893年,全称为“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修女楼成为淑德学校,此后一直被用作教育办公场所。曾先后成为济南市立教养院、山东省第一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校舍、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山东省教育印务中心等。2013年12月20日,它被济南市文物局评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今年4月份,还曾有人在这里办公。
今年8月,济南一场土拍中,一宗名为山东教学仪器厂旧城改造项目地块的住宅用地以6.1亿底价成交。而引发关注的,则是该地块内有济南市历史文物设施,即坐落于院内的百年修女楼。根据规划要求,该历史文物设施须微调及修缮后保留使用,该文物设施微调及修缮工作须在土拍后90日内完成并无偿移交市民宗局。
根据此前的消息,由于列入文保单位,出于对百年修女楼的保护,在旧城改造中修女楼将向东北方向平移二三十米,平移至东关大街与历山路西南角。实际上,自2015年起修女楼就传出了不会拆,或将平移的消息。对于平移一事,方案也一直在审批过程中。而这场土拍,也正式将平移百年修女楼提上日程。
围栏紧闭,蓄势待发 百年修女楼即将“启程”
当年曾有房屋145间,占地约17亩的百年修女楼,今存仅为二层带阁楼的灰砖楼房。现如今,这座百年修女楼即将开启它生平的第一次“平移旅行”。
如今,土拍已过去三个多月,目前的修女楼又是什么样的?站在十字交叉的路口,记者见到了这座百年修女楼,修女楼被深绿色的围栏紧紧的包围其中,在马路两边现代化的建筑物相映衬下,显得特别醒目。在围栏周边绕了两圈有余,询问多位市民和居民,反反复复,记者终于找到了一处入口,但入口处大门紧闭,上面贴有“施工重地,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标语。
在门口等了十分钟左右,大门终于徐徐打开,随着施工车辆一起,记者终于离百年修女楼更近一步。一进入施工场地,就见到修女楼矗立在平旷的土地之上,它的周边没有一座建筑物,附近除了修女楼以外的所有建筑物已全部被拆除,修女楼在空旷的土地上显得特别的荒凉。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楼内正在进行加固施工,平移时间尚未确定,暂时无法进入。”
整修装潢,新的起步 纬六路老洋行再出发
虽说平移楼听起来挺稀罕,但在济南可不是头一回。位于济南市纬六路27号的“老洋行”建于1919年,是济南商埠区保存较完整具有南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早期代表性历史建筑。该建筑为二层带阁楼砖木结构,木结构楼、屋盖,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2005年,因纬六路拓宽,需将老洋行其向西平移十五米,工程人员对“老洋行”进行了整体平移,同时在国内率先采用减震隔震技术,使建筑物抗震能力大为提高,成为山东建成的首个减震隔震建筑。
“老洋行”反映了济南20世纪初古城开埠时期城市面貌,通过整体平移将其完整保留下来,对了解泉城发展历史与传承文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有企业租下了老洋行,并进行了重新修缮,将其改造成为“老洋行饭店”,但饭店运营不长时间就关门了,老洋行再次闲置。五年后的今天,随着敲敲打打热闹的装修声,“老洋行”又将重换新颜,即将以新的生命力展现在济南人面前。
上周,记者来到了老洋行。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显得特别有古建筑的韵味,在老洋行门口,不时有路过的市民驻足观看。站在老洋行门前,隐约能听见内部敲敲打打的装修声和看见不时闪过的火光。一进入老洋行内部,电焊工作的声音不绝于耳,里面一片凌乱,到处都是装修的痕迹。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具体施工的结束时间也未知。据此前报道,未来老洋行极有可能成为一家民宿。
跋山涉水,长途“旅行” 老别墅在山建大安了家
而平移的还不仅此一家,原位于经一路357号的老别墅是济南优秀近代建筑之一,也曾经历过一场长途“旅行”。经考证,它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济南商埠地区重要的近代建筑,别墅的原主人是民国时济南第一个在德国注册的建筑师。老别墅,2008年被列入济南市中区保护历史建筑,它不仅是济南优秀的近代居住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建筑晚期(1938——1949)具有极高的建筑研究价值的住宅建筑,对研究济南近代城市的变迁和近代建筑的发展轨迹都有标志性的作用。
2009年3月1日晚,山东建筑大学加固所将这座长15米左右,宽9米左右,重达200吨的老别墅用两辆运载量为1400吨的液压平板车,历时14小时,行程30公里,从经一路整体平移到新校区,创下了国内历史建筑最远距离的整体迁移记录,集中展示了建筑物平移技术。
在山建大办公楼的后面,记者见到了这座平移后的民国老别墅。老别墅在冬季一片黄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别墅上的介绍牌可知,目前老别墅作为展馆由外人观看。走进老别墅,一股木头的清香味扑鼻而来,脚踩在木地板的厚实感让人感觉这个建筑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老别墅的平移是将地基和房体分离开,由于老别墅太高,于是又将屋顶和墙体分开进行平移。我校建好地基以后,将老别墅平移过来进行加固,至于老别墅的地下室,我们这边是通过一比一技术还原后重建的。”现场一名解说员向记者说道。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首家建筑平移技术展馆,民国老别墅从平移过来就持续引来大批市民和建大学子的观看与学习。
专家说法
短途迁移用轨道 长途迁移需要拖车
平移老建筑,听起来是件玄之又玄的事儿,但在专业人士眼中,现已具备了很成熟的技术。这些老建筑有些“走”了几步,有些“长途跋涉”几十公里,说移就移,说走就走,济南的“乾坤大挪移”秘笈到底在哪里?
据了解,济南多次的平移技术都是由山东建筑大学提供的技术支持,为此,记者采访了山建大研究古建筑物的姜波教授,一探这“乾坤大挪移”的秘笈。“简单说,平移这项技术就是将整体的楼外部和内部都进行加固,楼体下面准备好一个底座,底座是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承受着百年老楼的全部重量,平移的牵引设备也都安装在这个底座上。底座放于轨道之上,事先规划好移动的位置,设定好轨道,随后用牵引力进行拖拉即可完成迁移。”姜波说,“现场的老建筑物迁移短途的需要用轨道,像民国老别墅那种古建筑的长途迁移,将其架构好以后放置于拖车之上,利用拖车行驶,即可完成长途迁移。”
除平移技术以外,古建筑的“旅行”还有一种技术叫做“异地重建”。2009年,济南普利门片区进行改造,山东建筑大学将凤凰公馆拆解后异地重建,凤凰公馆成为山东省首座异地重建的历史建筑。重建后的建筑外观保持了其原有风貌,内部空间更加符合现代人使用。而所谓的异地重建技术简单点来说,就是将房子每块砖都编上编号,拆下来放置车上运送到需要重建的区域,再用编号类搭积木似重新搭建。
姜波告诉记者,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基本不存在会对古建筑物有所损坏的可能。百年修女楼不属于木构建筑梁架结构,它属于近代建筑的砖和混凝土的结构,所以平移是最科学的办法,只需要将内部的设施固定好,修女楼的迁移基本不会有损坏的可能。
不过,姜波也注意到,“百年修女楼旁边的老建筑物其实有很多,修女楼是主体建筑物,但是其周围还有很多附属建筑物,历史更悠久。像这样的历史性的老建筑物其实都应该保留。”诚然,老建筑物的平移,移的是老建筑的主体,不变的却是老建筑文化的核心。“乾坤大挪移”的秘笈不是日益革新的高科技,而是我们愿意保留文化灵魂这一颗炙热的心,这才是秘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