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农村养老难怎么解决?2019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

2019

12/15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手机查看

  12月14日,以“健康乡村·共护晚年”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众多专家学者齐聚,就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农村健康老龄化发展方向、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

  应该做好农村养老的中长期规划

  “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局面,应该做好农村养老的中长期规划,健全农村老龄化应对机制。”12月14日,在青岛举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对农村养老发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的呼吁。

  在专家看来,农村养老面临诸多和城市养老不同的挑战,需要专门制定规划,并加强财政预算的投入。面对老龄化的大潮,专家亦认为,需要对现有的农村养老资源做重新的整合,以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局面,应该做好农村养老的中长期规划,健全农村老龄化应对机制。

  医养结合是农村养老发展重中之重

  在健全农村老龄化应对机制中,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认为,医养结合是农村未来老龄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针对当下医养结合面临政策制度和实践等方面问题,杜鹏认为,在政策制度层面,多部门共同管理,政策落实存在困难;服务规范管理及监管体系尚未建成,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待推进。在实践层面,农村也面临资源匮乏,医疗与养老服务能力弱;农村居住分散,增加公共服务开展难度;农村居民收入难以支撑消费等困难。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赵继鹏表示,从医疗角度看,目前农村普遍缺少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这项工作其实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了,但还没有深入到农村,模式还没有完全落地。

  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一帆认为,紧密型的县域医共体这样一种新的医疗服务体系,会对农村的专业化照护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持。社会组织如何调动好留守农村的资源,包括一部分返乡青年和低龄老人的力量,把他们与正式的服务体系对接。县域医共体也许是农村养老未来可以依托的重点。

  依靠资源整合解决农村养老短板

  多位专家在研讨过程中提到了依靠“资源整合”来解决农村养老短板。

  “农村养老的痛点,简单讲就是缺钱,缺服务,缺资源的整合。”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一帆说。

  据河海大学老年保障研究所所长、教授李静调研发现,农村敬老院入住率比较低,非常闲置,可以进一步推动敬老院的公建民营改革。政府要有政策支持,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家庭不是提供全面照护服务,而是提供经济支持,外加部分的照护服务,三方共推农村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建议要整合现有的机构设施,重新定位各自功能。未来,每个县要规划1-3所敬老院或者养老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本县范围的高龄、失能、半失能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些机构要有专业化的管理,配备专业的设施和专业管理人员。

  “解决中国老年人问题,就是要公益领先”,青岛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李雪华在论坛上说,一些企业每年拿出好几百万来持续做公益助力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一是出于社会责任,一是出于爱心奉献。对企业来讲,过早介入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发展机遇,这也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决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潘旭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