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鲁源新村,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儒家文化更生动

2019

12/13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手机查看

  13日上午,全国主流媒体暨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的记者和编辑来到尼山脚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新颖别致两层和三层楼房别墅群,整洁的街道,美丽的街花园映衬其中,村中心就是大气宽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民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广场等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村的前面和东面,则是花园绿地和休闲亭台。按照“儒韵乡风、文化传承”的主题,鲁源新村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致力于打造济宁市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跃然纸上。

  村民张奉军一大早就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里擦桌子扫地、整理鲁之颂展馆的展品,“我有空的时候就来实践站当个义务解说员,给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我们村的村史、文化传承和新村风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张奉军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查阅《史记》、《论语》、《尼山公社志》等文献资料整理了鲁源村史、张氏家谱,收集了民俗展品700余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的很多历史资料和展品都由他免费提供,“我们鲁源村是个千年古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我觉得得让更多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了解、知道我们的村史,作为孔子诞生地,我们更应该了解、传播、传承传统文化。”张奉军说。

  鲁源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体布局是“一站四馆一堂”。四大文化展馆以“鲁之源-鲁之风-鲁之雅-鲁之颂”为主题展示鲁源起源、乡村记忆、非遗传承、鲁源传颂等。在鲁之源展馆,竹简上的鲁源村史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积淀皆由此而来;墙壁上展示了孔子上五代族人迁居鲁源村之前的历程和孔氏的由来,而“尼山致祷”、“麟吐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这些传说故事让孔圣人的出生更具神话色彩。

  在“鲁之风”展馆,通过农耕用具、石碾和茅屋还原了千年前鲁源百姓的生产生活状态,保留了古老乡村的历史记忆,展现了2000多年前鲁国的礼仪、服饰、工艺等风俗和农耕文化。“这个展馆里的很多东西最吸引小孩儿们的注意,好多东西她们都没见过,我们通过这种展示、还原、讲解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农耕文化。”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

  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题的“鲁之雅”展馆,主要展示了尼山砚、楷木雕刻、桑皮纸。陈列其中的《孔子圣迹图》是由著名雕刻艺术家杜庆收先生历时六年精雕细琢完成的,浮雕造型完美、生动传神,呈现了至圣先师的善德懿行和人文内涵。展台上的尼山砚是“曲阜三宝”之一,清乾隆《曲阜县志》就有“尼山之石,文理精腻,质坚色黄,可以为砚”的记载。

  鲁之颂展馆展示了孔子重要弟子和儒家“四圣”人物事迹、孔氏后人的著名事迹、鲁源36个姓氏家族的家训等;以“君子比德于玉”为主题的馆中馆,展示了论语中关于仁德的众多论述;从古到今的名人事迹、警世恒言、条条家训、句句箴言,都体现了鲁源人的立身之本、治家之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从伟 通讯员 梅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