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百岁抗战老兵孙晋良 山东唯一健在南京大屠杀亲历者

2019

12/13
来源: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3日讯 百岁老人孙晋良是抗战老兵,也是山东目前唯一能找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现今生活在济宁微山县。值此第六个国家公祭日,闪电新闻记者前往济宁微山县专访这位老兵及其家人,带您共同聆听那段血泪史。

一腔热血偷赴南京,守护家国不做亡国奴

在微山县韩庄镇,记者见到了孙晋良老人,这两年由于身体的原因,老人卧床难下,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躺在床上的孙晋良已经无法清晰地表达,大多数的交流只能通过眼睛,但他的身形和精神头,都能让人联想到他年轻时满怀热血的样子。

1937年,孙晋良只有17岁。“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山东,日机对兖州狂轰滥炸,正在乡师读书的孙晋良正是从那起埋下了一颗参军梦想。但那时孙晋良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不能满足入征兵最低身高一米六的条件。这年11月底,一腔热血的孙晋良背着爹娘偷赴南京参与对淞沪会战伤兵的救护工作。

小儿子孙中清回忆,孙晋良过去提到奔赴南京的经历时,就会提到一位孔德刚的人,这个人是山东曲阜人。孙晋良乘火车抵达南京浦口,而后转坐轮渡到达下关,找到在南京三十七陆军医院任医务主任的孔德刚,要求参加对“淞沪会战”中撤下来的伤兵的医疗救护工作,孔德刚对他们的到来十分欢迎。

二儿子孙中亚曾经问过孙晋良为什么义无反顾地要往南京去,孙晋良回答很简单:“我就是要守护自己的国家,不做亡国奴。”

“万人坑”边死里逃生,两次险些倒在日本人枪下

孙晋良躺在床上时,偶尔嘴巴里会喊出一两句话。常年在身旁伺候的小儿媳说,前两年他会常常说到“枪火、炮弹”之类的字眼,但是最近都没有再讲过。他的身体上看不出明显的伤痕,只有一直陪伴他的家人知道,有些刻在他心上的伤痕永远都愈合不了。82年前,孙晋良抵达南京不久,南京保卫战就开始了,南京城一共打了5天仗。南京沦陷后,他两次险些倒在日本人的机枪下。

1937年12月9日夜、10日拂晓,日本人开始攻打南京南门:中华门和光华门。孙晋良的任务是去阵地上运送伤兵。“他跟我们讲那里已经遍地是中国守军的尸体和伤兵,那个惨啊,到处都是嗷嗷叫声”,小儿媳张建萍曾听老人回忆,12月9日、10日,孙晋良都是这么度过的。

此后的日子对孙晋良来说是一个梦魇,他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天,他和南京的守军们一起被拉去“机枪点名”。在“万人坑”边上他眼见着大家一个排一个地站着,其他人一个排一个地倒下。排到孙晋良之前,他因为被发现还未入伍而被拉出了“死亡队伍”。另外一天,他们一队人被押往“死亡地点”途中,他和身后的人突然被拽出来做苦力,搬运一些东西,从而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些经历,他的儿女们讲起来几度哽咽,也让他们对南京的情感百味陈杂。

78年后再回南京:“还能听到那时候的炮声”

南京大屠杀之后,孙晋良报考黄埔军校,最终成为十六期一总队炮科学员;1941年,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孙晋良奔赴前线,成为战场上一名炮兵。1948年底,孙晋良回到家乡。

2015年12月13日,孙晋良在小儿媳张建萍的陪伴下再次回到了南京,在中华门的城墙边上,他摸着石头对张建萍说:“我还能听到那时候炮声。”这句话让张建萍当场湿了眼眶。

在孙晋良身体还硬朗时,他一直和老伴单独居住。如今这栋老房子里落叶满地,但是一进屋门,满墙的锦旗依然十分醒目。进入晚年之后的孙晋良与子女最常说的话是知足。在孙晋良看来,比起从前,如今的生活已经很好,“我很知足”是他重复最多的话。(来源:齐鲁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