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青岛4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真诚家、永旺等超市上榜

2019

12/12
来源:

半岛网

作者:

王媛

手机查看

  半岛记者 王媛

  12月11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最新一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通告”,通告显示,根据食品安全抽检计划要求,市局在流通环节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共抽检食品样品2079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合格样品2031批次,不合格样品48批次。

  此外,记者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获悉,目前全市共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2100余家,小作坊5200余家,食品销售者9.1万余家,食品、食用农产品销售者等已超过15万户。

  4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真诚家永旺等超市上榜

  记者了解到,本次抽检的2079批次食品样品共涉及食用农产品、方便食品、水果制品3个大类,检测项目共计27个。根据通告信息,48批次不合格食品中,散装韭菜占6批次,不合格项目为“腐霉利”“多菌灵”等农残超标;香蕉占了5批次,不合格项目为“吡唑醚菌酯”超标。另有1批次绿豆芽、1批次黄豆芽均检出“不得检出”的成分“4-氯苯氧乙酸钠”,且黄豆芽复检仍不合格。通告显示,本次抽检涉及的经营者既有真诚家、永旺等知名大超市,也有个人经营的小摊位。

  值得注意的是,公示的48批次不合格食品信息中,16批次不合格食品为“调味面制品”,占据“黑榜”的33%,而其不合格项目均为检出了国家规定“不得检出”的添加成分。

  据介绍,本次抽检,对“调味面制品”的检验项目包括酸价(限执行地标产品)、过氧化值(限执行地标产品)、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糖精钠(以糖精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菌落总数(限预包装执行地标产品)、大肠菌群(限预包装执行地标产品)。

  “调味面制品”究竟是什么食品?为何频频检出禁止添加成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0日刚刚发布执行的《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当前的“网红”食品“辣条”正是调味面制品,该《公告》对“辣条”类食品的安全监管做出了详细规定。

  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6条“国标”严管辣条

  《公告》于12月10日发布当天起实行,其中明确,为进一步加强调味面制品(包括俗称的“辣条”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将实行6大管理。

  首先,统一“辣条”类食品分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凡与此不一致的,应当于2020年1月31日前调整到位。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严格食品生产卫生规范和设施条件管理。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要求,加强生产过程卫生管理,保持厂房及设备设施清洁,严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严防生物、化学、物理污染。

  加强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管控。生产企业要严格供应商审核和原料检验,不得采购使用无产品合格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来源不明、标识不清的原辅料,必须保证购进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合格。加强生产工序、包装、贮存等关键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和成品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严格标签标识管理。食品标识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理。食品名称要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不得使用低俗、误导或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名称。标签标识的信息必须真实,不得虚假夸大,不得误导消费。

  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生产企业要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要求,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配方,制定食品企业标准,降低调味面制品中盐、脂肪、糖含量,提升产品营养健康水平。各地教育、卫生、市场监管部门要指导学校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调味面制品企业的生产许可,加强生产企业、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检查和产品抽样检验,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整治食品安全联合行动

  查办违法违规案件1375件

  据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积极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组织实施食品流通和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制度措施,组织对流通领域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蛋白饮料风味饮料、标签标识、大桶水等整治行动,对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辅助食品、蜂产品、食用植物油、酒类等品种开展重点监管;落实企业自查制度,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开展管理人员考核,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着力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体系,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期间,紧紧围绕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突出农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紧盯各类专业市场、企业等开展拉网式线索排查,检查点位1.2万家,端掉“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62家。全市共查办违法违规案件1375件,行政处罚473人,罚没款973.98万元。

  全市共开展假冒伪劣产品销毁活动15次,销毁假冒伪劣产品110.86吨,货值633.2万元。全市共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47家,注销、下线及停业6149家。全市公安机关共侦办食品领域案件149起,刑事处罚238人,行政处罚473人。全市累计曝光典型案例229件,信息公开案件773件。全市共受理投诉举报7159起,从中立案查处143起,目前已罚款73.99万元。

  16批次抽检不合格调味面制品(以下信息仅指本次抽检标称的生产企业相关产品的生产日期/批号和所检项目)

  序号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被抽样单位名称 标称食品名称 标称生产日期/批号 不合格项目 标准值

  1 洛阳市周小玲食品有限公司 市南区丰瑞禾低价超市 长沙兰花干子味(调味面制品) 2019-3-13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使用

  2 洛阳市周小玲食品有限公司 市南区丰瑞禾低价超市 双色豆腐味(调味面制品) 2019-3-13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使用

  3 睢县林仔食品有限公司 胶南市永和超市 豆角干味 2019-04-20 山梨酸 不得添加

  4 淮安市小四川食品厂 黄岛区丰海源商店 鸭丫筋 2019-03-03 脱氢乙酸 不得添加

  5 睢县林仔食品有限公司 黄岛区家来福超市 豆角干味(调味面制品) 2019-04-20 山梨酸 不得添加

  6 河南家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黄岛区建娇商店 连山大刀肉味(调味面制品) 2019-04-07 脱氢乙酸 不得添加

  7 通许县湘平食品厂 城阳区顺心惜福购物超市 好老婆宽片(调味面制品) 2019-04-12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不得使用 

  8 河南星亮点食品有限公司 城阳区袁永杰食品部 调味面制品(棒棒素牛) 2019-04-26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使用

  9 兰考县彗星食品有限公司  城阳区袁永杰食品部 麻辣棒(调味面制食品) 2019-02-23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使用

  10 延津县鑫旺食品有限公司 莱西市万友美玲百货批发部 回锅肉(调味面制品) 2019-02-20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添加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不得添加

  11 延津县鑫旺食品有限公司 莱西市万友美玲百货批发部 皇鱼 2019-02-26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添加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不得添加

  12 武陟县旺青食品有限公司 莱西市文文百货超市 调味面制品(印度飞饼) 2019-03-21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不得添加

  13 郑州市豁达食品厂新密分厂 莱西市文文百货超市 素火爆鸡筋(调味面制品) 2019-04-08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添加

  14 扶沟鑫航食品厂 红岛经济区馨城涵涵超市 酷辣火药棒 2019-01-01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不得检出

  15 温县嘉辉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满城缘商贸有限公司 调味面制品(伤心凉皮) 2019-01-12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检出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不得检出

  16 温县嘉辉食品有限公司 红岛经济区河套好又多超市 调味面制品(伤心凉皮) 2019-03-13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不得检出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不得检出

  ■相关新闻 青岛整治药品零售领域12大问题 立案查处190余起,整改890多家

  □半岛记者 王媛 报道

  本报12月11日讯 记者11日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根据省纪委、监委、省药监局的要求和全市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自2019年5月起全市开展零售环节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截至目前,立案查处190多起,限期整改890多家,撤销20家。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于12月10日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市部分药品零售药店进行了一次随机检查,这是对自今年5月以来,全市开展药品零售环节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工作的一次验收检查。

  根据省纪委、监委、省药监局的要求和全市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全市开展了零售环节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整治行动的主要内容以“3·15”晚会、“问政山东”及媒体曝光问题为切入点,聚焦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挂证”、非法渠道购药等12类问题。

  据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介绍,按照“四个一律”要求,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当前药品零售环节的难点堵点问题,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专项整治工作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警告药店280多家,限期整改890多家,收回GSP证书41家,撤销20家,立案查处190多起,移交公安2起,罚款70多万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