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2/12生活日报
手机查看
丁淑芳(左)正劝说居民清理地下室杂物。
丁淑芳(右)和环卫工一起捡拾垃圾。
说起社区工作,往往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真实的社区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12月3日至5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历城区东风街道七里堡南北社区,开展为期3天的蹲点采访,实地了解基层社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与社区人员一起体味这份工作带来的满足与困惑。
一天步行近2万步
3日清晨7时30分许,很多市民还在上班的路上,丁淑芳已经上岗工作了。那天室外气温只有两三度,她骑着电动车,从家里出发,直接停在一栋居民楼前。
丁淑芳今年49岁,是历城区东风街道办事处七里堡南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个子不高,走路轻盈生风。
“杨记者,咱们先去60号楼看看。”第一次见面没有多余的客套,丁淑芳掏出一副白手套戴上,顺手把楼前乱停放的一辆自行车挪到院内的车棚里。当天,巡查清理社区环境卫生是她的主要任务。
1单元发现1个废弃泡沫箱,扔到垃圾桶;2单元地下室2个灯不亮,联系电工修理;水泥袋、破椅子、塑料绳、烂烟头……丁淑芳不停地弯腰捡拾,差不多10分钟巡查1栋居民楼。
北区巡视完毕,转战南区8号楼,该楼是个老大难,地下室公共空间堆放杂物,多次劝说仍没有清理。一楼的住户仍是敲不开门,丁淑芳无奈求助片区协警,还是没有开门。这时楼上下来一位居民,丁淑芳眼尖认出是众多杂物其中的一个主人,从楼梯一直叨叨到地下室终于说动了对方,前前后后清理出砖头、泡沫箱、纸箱、塑料筐、油桶、破桌子、废旧柜子、废木条等杂物,又用小推车一件件清运出去。
室外忙碌了4个小时,丁淑芳才回到社区居委会,没等喘口气,又连着打了3个电话,全是协调社区的事。此时已经11点多了。“杨记者,随便坐,我得去个厕所,憋了一上午啦!”丁淑芳不好意思地招呼道,此时她的白手套已经变成黑手套,羽绒服上也沾满灰尘。
下午的巡查清理工作继续……一天下来,丁淑芳的微信步数又逼近2万步,晚上回到家发现脚又肿了。
上任后首抓环境卫生
巡查社区是丁淑芳的工作常态,自2006年起,她在社区已经干了13年,七里堡南北社区是服务的第4个社区。
七里堡南北社区成立于2001年,辖区面积0.15平方公里,住宅54栋,2850户,总人口8550人。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异地安置的居民楼和厂企宿舍为主,下岗失业及外来人员居多,基础设施薄弱,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开放式小区。
2017年3月,她从街道另一个社区调任到这里,第一天报到就倒吸一口凉气,“太乱了”。“第一天,我是开车来的,围着居委会转了几圈,愣是没找到停车的地方,最后停到一栋居民院里。”丁淑芳回忆,那天老远就看到居委会门前堵着一堆人,凑近了才知道是一群打牌的人,楼前的广场路面坑洼、环境脏乱,楼后的便民市场摊位占用马路,人车混流,堵成一锅粥。
整治环境是第一步。她把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一层的商户逐一清退,把居委会办公室从二楼搬到一楼,让社区居民一进门就能办事。重新划分了楼层功能,把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大楼全部用于社区服务。门口打牌的水泥台子原本是乒乓球台,搬到广场一侧恢复打球功能。整治社区广场,整修路面、清理垃圾、种植冬青、安装健身器材、建设公共厕所。响应全市“拆违拆临”行动,拆除便民市场、恢复道路通行,清理楼院私搭乱建,建设口袋公园,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这个书记不简单,没想到社区变化如此之大。”二十多年的老住户刘金城感慨道。
组织“黄马甲”实现居民自治
5日清晨5点,70岁的郭丰怡起床,简单洗漱吃过早饭,便急匆匆坐上63路公交车,中间倒趟车,花费1小时来到七里堡。这天是她所在的七彩志愿服务队第3小组活动日,尽管已搬离社区1年,她还是坚持每周都来。
2018年7月,社区成立七彩志愿服务队,从党员做起,将志愿者编入小组,统一穿黄色马甲,由小组长带领每周活动一次,一次一小时。现在“黄马甲”有六个分组,固定成员已发展至75人,以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为主。
“在这里集体氛围浓,舍小家顾大家,找到了当年的感觉。”刚和组员一起修剪完树枝,郭丰怡一脸兴奋地和记者拉起呱来。
她说,作为组长,小组一开始只有2个人,每次活动照片发到群里时总显得那么单薄。她一方面发动邻居,一方面协调其他组的志愿者加入,就这样2个人由秋入冬,又坚持到春天,现在小组已增加成员近20名,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60岁。
社区建立了激励机制,每半年评选一次小区内的志愿者之星,给予一次星级评定,进行表彰奖励。丁淑芳说,老小区有老小区的好,方便聚拢“队伍”,从居民自治中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
你唱我跳共建“七彩”社区
蹲点3天里,社区服务中心三楼每天都会传出一阵阵音乐,有时是合唱,有时是京剧,有时是舞曲。这是丁淑芳坚持两年下来的成果:拉了不少文体活动队伍,不用特意找人,活动室里从来不落空。
作为老旧小区,七里堡南北社区老年人约占七成,闲赋时间多,给社区提意见、拉要求、找毛病的同样也不在少数。
“像夏天跳闸停电,楼前化粪池堵了,都找社区解决。”丁淑芳说,居民事事找社区,而服务整个社区的只有6名专职工作人员。人手不够,社区运转如何保持不散不乱?丁淑芳认为,社区工作不能“大包大揽”,必须引领居民从“置身事外”到“厕身其间”,将有时间、有体力、有精力的居民扩展为社区的服务力量。
“抓每支队伍的队长,抓党员,抓楼长,关键时刻,都能帮你一把。”她琢磨了一套“七彩”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成立社区“大党委”,按照特长爱好编入宣传教育、治安维护、纠纷调解、扶贫帮困、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文体娱乐7个特色党小组,更好地发挥党员、助理网格长、居民代表、社区人才、志愿者在联系群众、服务居民中的作用,实现“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将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公共服务与公益服务结合起来,共建“七彩”社区。
记者手记:这份暖心支撑她走下去
社区治理小事不小,不论是调解邻里纠纷、组织社区活动,还是拆违拆临、改善环境,这些成果背后,有一群被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的社区书记在默默付出。
社区职能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进入社区,越来越多的退休职工移交社区管理,社区需要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和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国家对社区治理也越来越重视。
像七里堡南北社区最初成立只有一人一桌一公章,18年来,办公场所从50平方米变身1000平方米的四层楼,每年有20万经费保障,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社区人员待遇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每月工资500多元,到2019年月收入能到5000元。服务方式也越来越先进,以前办公环境较为封闭,大家桌对桌,后边一排档案柜。现在是开放式的便民大厅,电脑、手机办公,效率大大提高。“居委会大妈”的形象也在改变,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社区,新鲜血液充实进来。
对新起点上的社区来说,走家串户调解纠纷,帮助居民实现自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丁淑芳数了数,手机上的微信工作群就有25个,有居委会群、街道群、网格群、通知群、社区党员群、志愿服务群、包挂群……干了这份工作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在社区一人身兼多职是常态,不仅要承担在社区分管的业务工作,同时担任网格片区负责人,全面负责片区内的党建、综治、安全生产、民政、计生、城管、社保等工作。
“越来越细,越来越难。”丁淑芳用这八个字形容十三年的社区工作。她感慨,社区没有执法权,能做的就是磨破嘴皮子联系协调,被居民误解受委屈也是家常便饭。
“干社区这么难,为什么没离开?”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丁淑芳沉默了一会儿,“一份情怀,还有成就感吧。”她说,帮到了特别困难的家庭被感谢,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被认可了;外出离开几天不见,居民老远打招呼“书记,好几天不见去哪儿了”;在居委会加班,居民一声“辛苦辛苦”……自己干的工作被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份暖心支撑着她。
你温暖别人,别人也温暖着你,每一位坚持的社区书记大概都有这么一份初心:解决好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承载起每个居民最微小、最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传递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温度。
(生活日报记者 杨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