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德州招才引智营造人才强磁场;枣庄出台十二条保障政府开门决策

2019

12/09
来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冲刺四季度,全力稳增长,各地齐心打好收官战。注重制度创新,抓好政策落实,才能实现工作突破。请看德州市优化政策供给,为各类人才量身定制政策,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枣庄市加大制度创新,出台十二条措施意见保障政府“开门决策”,以政务公开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促进共建、实现共享。

  德州招才引智“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

  量身定制,营造人才“强磁场”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焦丽梅 段慧

  近日,在第四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上,由14位海内外院士领衔的600余名专家人才齐聚德州,36个重点人才技术项目现场签约。近一周时间里,高端专家德州行,人才技术成果推介展示、合作论坛、对接洽谈会以及各县(市、区)多个特色活动轮番上演。

  去年10月首次参加“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的武强院士,如今已有多个产学研项目落地德州。今年再次参会的武强院士表示,近一年来,他与齐河县政府等共同成立的土木及矿山灾害防控院士创新港取得了阶段性研发成果,为下一步产业化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论是功成名就的院士泰斗,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才俊,都可以在德州获得量身定制的政策支持,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德州市副市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马俊昀表示。

  几年前,刘骁勇博士在齐河创办了山东碧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他的团队在省内外实施了上百万平方米的土壤修复改良工程,获得12项专利授权,刘骁勇也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德州市现代产业领军人才。“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让我们这家初创公司如鱼得水,参与这次人才盛会,我们计划与多个科研单位合作参与相关国家课题,瞄准国际领先,让更多被污染土地重获新生。”

  记者了解到,作为德州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重大招才引智平台,前三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上签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项目有226个,完成投资82.4亿元,引进人才626人,授权专利154项,获得奖项132项,已带来直接经济效益8.5亿元。

  德州旗帜鲜明倡树“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工作理念,营造政策和环境强磁场。2015年以来,出台多项人才政策,市财政每年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级人才工作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4年增长并始终保持在5%以上。构建“1小时人才圈”,实施“假日专家”工程,全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53名,仅合作院士就达61人。

  目前,德州成功创建全国第4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中国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引智试验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高端人才引领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对接合作大院大所,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机械科学总院国家创新中心德州分中心等相继落地;齐鲁科技小镇、京德智造产业园等初具规模;山东大学生物工程、晶体材料、石墨烯等5个“国字号”科研平台,有4个在德州高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500多家国家级、省级企业创新平台,22家国家级、省级孵化器,30家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德州正着力打造人才智力密集、创新创业活跃、人才流动顺畅、公共服务便利、人才效益突出的“鲁北智谷”。

  枣庄用制度保障政府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开门决策,昔日煤城变“绿城”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今年,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枣庄,获评全国“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成为全国受到表彰的10个森林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受表彰城市。

  取得这样的成绩,枣庄是如何做到的?秘诀就在以政务公开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赢得民心。

  每年枣庄市“两会”召开前夕,市委、市政府都会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惠民实事项目意见和建议。市林业和绿化局局长龙厚宏介绍,今年初,经公开征集,作出了“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环城绿道提升工程,构筑中心城区共享森林生态圈”的决策,并列入2019年度市政府惠民实事安排部署。

  作为具体实施部门,市林业和绿化局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闸式”吸纳民意民智,通过线上征集意见,线下深入基层调研交流,集中座谈听取意见、建议等方式,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先把工程建设的规划草案公开,其中绿化节点、树种选用、休闲驿站等设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随后,由市林业和绿化局牵头,多个部门协作,邀请林业专家和规划编制团队参与,共同谋划,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枣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建设总体规划》《枣庄市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将城市、村庄、森林、湿地、公园、田园、绿地、古迹等融入绿网,形成了全市域1.2万余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体系。

  “先听群众怎么说,再定政府怎么做”,公开促进了共建,实现了共享。目前,全市有3个区(市)创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建成省市级森林镇15个、森林村居130个。昔日煤城变“绿城”,420万市民享受诗意栖居。

  近期,枣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现“开门决策”制度化的十二条措施意见》,让政府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获得制度保障。

  记者了解到,《措施》从决策事项议程设置的起始环节入手,围绕经济工作决策、专业决策、社会治理决策和公益性决策,将“制定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纳入重大行政决策流程规范,明确“开门决策”的事项范围及提报程序,根据决策事项性质,分领域、分层次邀请利益相关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参与决策制订过程。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市直各部门所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全部公开,并为公众查阅提供服务。

  枣庄市委党校教授姜承红认为,过去讲政府信息公开,强调更多的是公开结果,对开头和过程没有具体要求,推行全过程开放式的“开门决策”,则在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中更好地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枣庄而言,《措施》深化了政府“开门决策”制度化建设,将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公信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