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2/08舜网-济南日报
张茜
手机查看
在11月30日举行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济南产业基地启动暨创新发展成果汇报会上,一批项目集中签约,23个创新平台集中揭牌。山东产研院正式成立至今不到4个月,捷报频传,先后引进20多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组建高技术产业化公司10余家。
时间前移至11月10日,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揭牌成立。省委书记刘家义评价说:“这是山东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标志着山东基础科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必将载入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史册。”
两大研究院落地济南,并在短时间内结出了丰硕成果,凸显了山东、济南求新求变的决心与信心。“要敢于刀刃向内,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近两年,在全省上下对标先进、对标一流的热潮中,济南始终处在创新发展的前列:走南闯北,对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学习创新体制,改革创新政策,提升创新服务,营造创新环境。
坚持不懈“走出去”开阔眼界,持之以恒“闯新路”引领潮流。新风劲吹之下,这是充满希望和潜力的“活力济南”。
新兴业态在山东“安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转化为产品和产业,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为此,山东学习先进省市,决心倾力建设山东产研院,并将这个重担交给了省会济南。7月30日,承载着万众期待的“四不像”机构山东产研院落户济南。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山东产研院哪一个角色都不能完全套上。但这个“四不像”却有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的“秘籍”。科学界的学霸们可以组队抱团利用平台完成自己的科研构想和生产实践、产业蓝图。同时,山东产研院可以“借脑”高端人才团队,完成产业升级发展,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合作共赢。
除了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山东、济南更期待着汇聚更多资源、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
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以实施国家重大科学战略为己任,以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攻方向,建设AMS数据分析研究中心等科学平合和真空深冷、超洁净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世界天体物理高端研究机构,打造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著名学者的聚集地、青年才俊的成长地。
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注重集聚海内外知名科学家,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为名誉院长,聘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安德雷 库宁教授等6位世界知名科学家为研究员,选聘1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到院工作,后续将吸纳更多精英人才加盟。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生培养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形成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制。建设国际科技交流的窗口平台,与欧洲核子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
破局,让城市血液迸发创新因子
科技成果转化,政府用政策推动,却不是具体技术实施者;受制于信息不对称,找不到技术供应方;有技术的科研院所,缺人缺资金。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
其实,像山东产研院这样的“四不像”机构并不陌生。放眼全国,在广东、江苏、台湾等地早已崭露头角。
左手科研,右手市场。江苏在探索“四不像”这块试验田中摸出了门道。江苏产研院把团队绝对控股作为构建专业研究所的门槛。地方政府出“大钱”,持中股;产研院出“小钱”,持小股;研发团队出“零钱”和技术,绝对控股。三方以现金出资方式设立运营公司,团队持股最高可达70%。同时,合同科研和孵化企业被当作考核的“硬杠杠”,不合格就淘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则打破常规学科布局,将研究院的学科布局与地方战略布局、经济发展、产业需求密切结合,如此,交叉学科为科技突破提供多角度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
台湾工研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机构设置、经费预算使用、技术转移等各方面拥有广泛自主权。实行“官民学”三位一体体制,承担向企业界转移创新成果的重任。成立各行业的技术研发联盟,接受企业界的研发委托项目,连接产业界的研发能量,鼓励与企业界共同合作研发项目。
回看世界历史,欧美国家的崛起也无不与基础科学水平的提高有关。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国土面积小的国家,瑞士一直将创新视作经济发展源泉。官方数据显示,瑞士2015年的研发开支总额超过220亿瑞士法郎。其中,高校占到所有支出比例的27%。而在美国,基础研究投资中,政府占45%左右,企业投资达25%。美国政府推动的科学战略的一大特点是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间的互动。
科技领域的突破,不仅需要“弯道超车”,更需要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变道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济南已将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和山东产研院拥入怀中,如何培育、利用好两大研究院,让济南与世界先进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并驾齐驱,对济南是考验,更是难得的机遇。
省会在敢闯新路中加速崛起
创新,是新时代的济南加速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这是一座富有活力且创新意识强的城市,创新创造是她与生俱来的基因。创建了全省第一个科研机构、全省最早的工业学校雏形、全国第一家理化器械制造所、全省最早的天文学研究基地,让济南一跃成为齐鲁大地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今年年初,山东省科技统计分析研究中心发布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创新,带给城市的不仅是经济增长,还创造了新的产业业态。全球首个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揭牌;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重汽全球首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投入运营;伊莱特重工直径16米的无缝轧环机打破世界纪录;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三,新一代服务器刷新全球最高性能纪录和最佳性价比世界纪录;齐鲁制药位居中国生物药研发50强首位……
“革故鼎新,突破自我”始终深深地印在济南发展历程中。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省会人才集聚新高地,济南先后推出“人才新政30条”、“高校20条”等政策。“双创19条”提出实施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连续举办济南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形成国际“智囊团”为济南发展建设建言献策。
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不行,没有一点冒的劲头不行。济南在全省率先推出“一次办成”改革,公布了市级政务服务“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清单,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打造温暖细致的服务环境、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有了良好环境、优质服务作支撑,创新创业项目就可以扎根济南茁壮成长。
让高端前卫产业为济南插上腾飞翅膀
“济南速度”“济南之变”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对这座城市最直观的印象。
两大研究院的落地不仅仅是对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探索与突破,更彰显山东对科技创新的看重与胸怀,以及对高精尖技术在济南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壮大的自信。
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表示,山东产研院将布局“无中生有”“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加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依托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依托创新链、配置资本链,促进“三链”紧密融合,构建人才计划、产业技术研发计划、平台专项、投资基金四位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我和我的团队将认真组织重大科学研究,做别人没有想到和认为不可能的事。”丁肇中教授在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成立座谈会上如是说。“没有想到”和“认为不可能”,往往就蕴藏着人类科技进步的“密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山东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前沿,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举全省之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济南对标世界先进、国际一流,对标“扬起龙头”的发展要求和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举全市之力支持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产研院建设发展,充分体现了济南市委、市政府面向世界的发展境界和面向未来的发展眼光和信心。
有改革创新的机构、鼓励创新的政策、支持创新的共识、服务创新的环境,济南一定能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上实现质的飞跃,让高端前卫成为“济南制造”“济南智造”乃至“济南创造”的新标签。(本报记者 张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