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海报时评|扬法治利剑 破讨薪之难

2019

12/06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蔺炳正

手机查看

  海报特约评论员  蔺炳正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议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强调用好法治手段切实治理欠薪顽疾(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又到年终岁尾,农民工讨薪问题“如期而至”,而且2020年春节“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治理欠薪顽疾更为迫切。作为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劳动大军,农民工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血汗钱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农民工含辛茹苦工作一年,账上的钱究竟能否如期拿到手,是他们心头最为牵挂的事。这些钱可能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拿来养家的钱,若能及时足额拿到自然皆大欢喜,否则他们可能“连这个年都过不好”。

  “讨薪”,一个“讨”字,以往对不少农民工来说,可能是“一把辛酸泪”。一些地方为何总跳不出“年年干活年年欠、年年欠薪年年讨”的怪圈?用人单位欠薪的违法成本过低是重要原因,有些工钱一拖数月乃至数年,在多方合力下即便最终支付给农民工,但有关责任人并未受到依法严肃追究,这就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而且农民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都是背井离乡、势单力孤,不懂维权、不善维权、不敢维权,即使有时拿起法律武器,由于法律程序的繁琐、追回薪资所需时间过长等,在他们看来往往不值得。各级政府近年来一直十分关注、大力推动解决农民工讨薪难问题,国务院今年在全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不过,很多时候每件欠薪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事一议”,没有专门的法律支撑,没有长效的机制保障,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 在新形势下,治理欠薪顽疾不能只是点对点和个案层面上的行动,亟需形成系统性、制度化、常态化的治理机制。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农民工薪资每年都要“讨”,今年可能“不一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以法治手段破解讨薪难题,正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聚焦欠薪问题,打出一套治理“组合拳”。该条例通过明确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要求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明确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偿责任主体,出了问题就能“对号入座”。该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满足施工所需资金安排的不得开工建设或颁发施工许可证,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对拒不支付拖欠工资的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完善支付拖欠工资利息、行为限制和取消资格、诚信制度和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大了违法成本,对用工方形成了“不敢欠”的震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通过,扬起了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问题的法治利剑,必将为农民工讨薪难问题解决带来福音。条例通过后,有效落实到位是根本。要构建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加强执法工作,用好信用惩戒手段,做到违法必究。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加强解疑释惑,做好维权服务,切实增强农民工法治观念,引导广大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政府、社会和农民工本人的良好互动,让农民工及时拿到薪水,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春节,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付兴帅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