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济南公布2019社会救助十件实事 低保标准首次居全省首位

2019

12/04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孙杰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12月4日讯(记者 孙杰)今天下午,济南市民政局公布2019社会救助十大实事。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2019年,围绕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济南市民政局积极构建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为重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调整政策,补足短板,从10个方面进行突破,取得积极成效,使济南市民不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城市低保标准首次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济南市将城乡低保标准之比进一步缩小,实现了城乡统筹,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85元/月、5480元/年。在济莱合并后统一了城乡低保标准,其中城市低保标准排名全省第一。

  二、全面提高城乡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水平。2019年济南市将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年1233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年7124元。按照差异化服务原则,城乡照料护理标准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人员每人每年分别为2292元、3820元、7640元,有效保障了8367名城乡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继续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今年,济南市继续为全市5050名农村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供意外伤害、住院医疗等服务。这是我市连续四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有益探索。

  四、发放物价补贴和一次性临时补贴。今年4月,济南市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截止9月,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发放物价补贴1598.68万元,保障56.94万人次。此外,按照城市低保对象每人150元,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每人100元的标准为全市困难群体发放一次性价格临时补贴,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和建国前老党员发放一次性价格临时补贴1028.35万元,有9.5万人受益,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五、为全市城乡低保家庭、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发放取暖补贴。为确保城乡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温暖过冬,按照城市低保对象每户补助685元、农村低保对象每户补助457元、城市特困供养人员每户补助1028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每户补助594元的标准,向全市6.9万户困难群众发放取暖补贴,共计发放资金3516.7146万元。

  六、继续开展城乡低保家庭高校新生入学救助工作。2019年山东高考招生本科批次录取结束后,济南市民政局立即安排部署低保家庭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工作。按照每人4000元标准,全市共救助低保家庭90户,发放救助金36万元,从2009年至今,已累计救助2203人,发放救助金817.8万元。

  七、积极应对“利奇马”台风灾害。8月10日至12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济南市遭受一定损失。灾害发生后,济南市民政局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参与灾后救助。全市民政系统已向受灾地区调拨棉被2160床;安排养老机构腾出床位接纳安置受灾群众,累计170余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24万元,救助灾区困难群众1104人。由于应对处置及时有效,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确保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八、放宽社会救助申请条件。5月,济南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实施意见》。《意见》主要体现了10大亮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符合条件大重病患者单人户全额纳入低保范围;核算家庭收入扣除刚性支出; 对赡(抚、扶)养人的赡(抚、扶)养能力进行精准认定; 福利津贴不纳入家庭收入;延长低保渐退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扶持不计入家庭收入;完善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提升临时救助标准;全面建立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止目前,全市新纳入低保户7243人。

  九、实施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为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济南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印发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措施的通知》,在推进审批权限下放、拓宽受理渠道、前置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取消审核阶段公示和民主评议环节、压缩审核审批时限、精简申请材料、统一低保行政文书、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快速响应机制、完善低保长期公示制度、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建立社会救助监管渠道等方面,提出了13条工作措施,全面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努力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十、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结合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全市社会救助领域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筑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4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了低保范围,占全市农村低保的66.76%。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