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1/19水母网
手机查看
编者按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充分展现脱贫攻坚生动实践,大力营造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激励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进一步行动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经市扶贫办推荐,本报推出专版集中宣传一批优秀扶贫典型。
莱阳市沐浴店镇西石河头村第一书记迟义江———
一天跑8个部门沟通协调扶贫工作
与市县两级扶贫办、农业、水利、民政等部门加强对接,最大限度争取扶贫政策资金,最多一天跑了8个部门沟通协调,这是迟义江工作的常态。
作为烟台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莱阳市沐浴店镇西石河头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农业村,迟义江作为烟台市委组织部派驻进村的第一书记,自2018年2月到村任职以来带动全村脱贫攻坚,村庄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示范村”“烟台市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党支部以及党员能否发挥好先锋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脱贫攻坚战能否打好打赢。一个月时间,迟义江与村干部和党员逐一见面谈话交换意见,形成了《西石河头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实现村干部、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浆砌河道,即便已88岁的老党员于寿南,硬是要求老伴用轮椅把他推到工地,掏出400元钱为村庄作出贡献。“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就是民生不断改善,要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迟义江向记者说道。
因为干旱缺水,村民要到10里外运水吃,他带领全村积极争取“小农水”项目打井,24000米自来水入户管道铺设到村民家中,村民饮水问题彻底解决;建成2座共2200立方米的平塘,560亩耕地覆盖滴灌设施,浇地用水有了保障; 争取140万元资金,架起被洪水冲垮的跨河桥,将沿河两岸及村内8000多米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村庄道路格局……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切实感受到这位第一书记为民办事的决心。
村里要真正脱贫,离不开产业支撑。经过不断学习考察,一条产业致富路在西石河头村逐渐清晰起来:由党支部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振兴,实现全村抱团发展,变村民、土地的“散”为“聚”。从2018年4月村党支部领办的振兴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全村共流转土地330亩,吸收全村90%村民共317户加入了合作社,让闲散在各家各户的土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通过与烟台市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合作,建设现代果业示范基地项目,发展大樱桃设施栽培和育苗60亩,今年可增收15万元;发展莱阳优质梨种植270亩,预计2022年梨盛果期时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0万元左右。据估算,村民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和分红收入等,每年每亩地将增收4000元左右,真正实现村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双赢”。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摄影报道
海阳市小纪镇新庄头村第一书记李明———
脱贫攻坚从一点一滴做起
硬化村内水泥街道9条、安装路灯50盏、栽植绿化苗木2000余棵……一组组数据让海阳市小纪镇新庄头村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也让第一书记李明“干实事”的形象印在了村民心中。自2018年2月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李明把为村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帮扶意识,谋划脱贫举措,落实扶贫政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到村任职以来,从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李明走访群众220户300多人次,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掌握了村里第一手实情,摸清了5户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他主动联系小纪镇党委、政府,对有劳动能力的3名贫困户安排了公益专岗,每人每年补贴3600元;为没有劳动能力的2名贫困户申请了低保,保证其长期稳定脱贫。“脱贫攻坚无小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是李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守的重要准则。针对村贫困户多数是因病致贫的实际情况,他主动联系海阳市人民医院,邀请医院医护人员为全村群众免费健康义诊,发放药品计5000余元。贫困户刘明家今年86岁,腿脚不灵便,他带领骨科医护人员到老人家中诊疗;贫困户刘明福老人家中纸糊顶棚黑乎乎的都要垂下来了,他记在心里,马上联系施工队给老人修整了顶棚,粉刷了墙体。
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民喝上净化水……在李明的带领下,新庄头村的村容村貌悄悄发生着改变,村民生活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不过,脱贫攻坚工作显然不止如此,新庄头村集体缺乏创收来源,集体经济收入少,严重制约了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和村长远发展。如何发展出村里长久致富路成为摆在他面前的艰巨任务。李明与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谋划,确定在培育发展果业栽植上做文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经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同意,立足村情、民情,流转整合80余亩闲置土地,引导种植户改良品种,引进桃子新品种3000余棵、大樱桃新品种1000余棵,联系科研院所提供树苗和技术管理,签订收购合同,从而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村里没钱办事的窘境,解决了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的后顾之忧。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摄影报道
栖霞臧家庄镇北洛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森———
创新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栖霞市臧家庄镇北洛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森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烟台市扶贫重点村的带头人,他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放在首位,创新贫困户收益模式、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贫困人口生活保障模式,带领北洛汤村发展集体经济,带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李森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性任务,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打造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壮大的“样板村”。2018年以来,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北洛汤村泽霖果蔬专业合作社”,构建“村社合一”型党组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吸引126户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同时,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先后对园区范围内550亩土地进行平整、起陇,增加集体土地103亩,累计栽种M9T337矮化自根砧苗木近4万棵。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一跃达到6万元,一举甩掉了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薄弱村”的帽子。2019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将达到12万元以上,为摘掉贫困帽子、实现脱贫致富工作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基层一线的支部书记,李森聚焦脱贫攻坚主责主业,坚守精准扶贫主战场,为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最大范围、最大力度地帮助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收益。经村两委会议研究并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所有贫困户意见,村党支部逐户与贫困人口签订《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协议》,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将村内11户贫困户园区外自有耕地与园区内村集体所有耕地按1:1比例进行置换。根据协议规定,园区每年按每亩800斤小麦折算价格支付贫困户土地租金,在村合作社实现盈利后,贫困户按照土地入股部分享受20%分红。同时,为最大限度保障贫困群体利益,贫困户原自有耕地由贫困户继续耕种、享有收益,村合作社优先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劳动力支持,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通过构建“一份资源、三份收益”的贫困人口复合收益模式,今年已实现贫困户每户增收近1000元,预计产业园实现收益后每户每年增收可达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建设爱心食堂优先为贫困户提供一日三餐、爱心浴室为贫困户提供免费洗浴、改造自来水管网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李森带领全村盘活现有资源,不断创新贫困人口关爱模式,提升“两不愁三保障”质量,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奋力前行。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摄影报道
莱阳市大夼镇扶贫办张俊———
确保脱贫攻坚“靶向定位”
利用下班时间走访贫困户,在田间地头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莱阳大夼镇政府扶贫办主任张俊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着扶贫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在扶贫工作中,张俊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确保全镇扶贫一盘棋。同时用好用活各类扶贫政策,拿出“真金白银”过硬措施,保证稳定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扶贫工作经得起群众、历史检验。从事扶贫工作以来,为了准确把握村庄贫困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扶贫动态调整工作,张俊积极联系民政、残联、计生等部门,对贫困户逐项按标甄别,同时利用下班时间,对大夼镇贫困户实现覆盖式走访,兢兢业业做好扶贫资料收集和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了贫困户底数清、情况明,为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动态调整,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280人,已全部实现脱贫。为打造一支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张俊积极对大夼镇帮扶责任人加强业务培训,定期邀请莱阳市扶贫办领导和业务骨干来授课指导。同时整理完善扶贫手册,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培训大会,确保帮扶责任人、镇村干部切实了解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做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用好扶贫资金,确保脱贫攻坚“精准滴灌”,成为张俊扶贫工作中坚守的准则。加大贫困户产业扶贫。在羊儿山后村原敬老院投资109万元建设规模52千瓦的光伏项目,通过项目分配收益覆盖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在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刘家庄村、东韩格庄村投资共计60万元建设规模30千瓦的村级电站2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致富。为每一户贫困家庭解决困难,张俊通过走访调查,向民政积极反馈贫困户需求,将全镇因病、因残等86户153人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59户61人纳入五保兜底,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在进一步提升孝善养老扶贫和公益专岗扶贫工作中,申请公益专岗62个,孝善养老全覆盖,她还利用1个月的时间逐户走访核实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同时积极为贫困子女、贫困母亲对接公益组织,共争取各类补助资金5万余元,实现因学致贫家庭教育扶持全覆盖。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摄影报道
烟台开发区农海局赵韬———
一个人也要打好脱贫攻坚战
初期自己一个人承担扶贫工作,接手当年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这是赵韬给出的第一份扶贫答卷。
原来,2017年6月蓬莱市潮水镇和原解宋营镇划归烟台开发区管辖后,工作初期仅有赵韬一人承担扶贫开发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他克服业务不熟、人手不足的困难,加班加点,吃住在单位,积极对接烟台市扶贫办,迅速熟悉信息统计、项目资金、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督查考核等各项扶贫核心业务,顺利实现业务交接。接手当年顺利完成年度减贫任务,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2个市扶贫工作重点村顺利实现摘帽。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赵韬深入辖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1个村居开展专题调研,梳理总结共性问题,细致摸排“穷根”,形成了《精准扶贫、聚焦脱贫圆满提交脱贫攻坚的“开发区答卷”》调研报告,并立足区情实际,牵头起草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未来三年脱贫攻坚实施路径。
“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脱贫之路也不能一刀切,必须因户因人施策。”带着这样的工作思路,赵韬先后牵头组织8次部门联络员培训会议,引导帮扶责任人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组织开展“面对面”宣讲。走访过程中,发现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当场讲明扶贫政策,并对热点问题进行整理,编制扶贫政策明白纸的同时,编制帮扶责任人应知应会手册,组织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入户面对面宣讲,确保贫困户知晓并理解扶贫政策。同时,针对贫困人口情况,设立孝德基金,累计纳入奖补贫困老人729人次;开发公益专岗,因需因人设岗,设置家政服务类、村务服务类、村庄善治类和产业辅助类岗位,累计实现61人上岗,户均每月增收400元,稳步增加贫困户收入。
脱贫攻坚离不开制度保障,赵韬对2015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排查,细化分解各项目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和整改时限,并建立产业扶贫问题项目整改台账。同时,制定《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村级扶贫开发监督管理机制》 等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完善《扶贫开发项目库管理办法》《扶贫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严格监管项目申报、审批等环节,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记者 陆启飞 通讯云 孙云
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解云磊———
以志愿服务带动更多人参与脱贫攻坚
“龙口爱心志愿者”“春蕾女童爱心爸爸”,解云磊的这些多重身份让他除了日常工作生活外显得格外忙碌。从最初个人献爱心加入义工队伍,到后来发起成立爱心志愿者协会,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当中,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在2016年9月加入龙口市凯旋志愿者服务中心及新一洲爱心义工队后,解云磊先后走访帮扶贫困家庭36户,帮扶金额达数万元,并成为2位春蕾女童“一对一”爱心爸爸,为她们交付学杂费,并购置洗衣机等生活日用品,他的志愿服务道路也就此开启。
2018年9月,解云磊同几位发起人在龙口市民政局申请成立“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在短短11个月内,带领志愿者确立8大类志愿项目,其中就包括助残帮困、春蕾女童以及脱贫攻坚等。协会成立以来他个人捐款捐物4万余元,带领志愿者、爱心商家及加入的团队捐款捐物6万余元,用来帮助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
龙口媒体报道失独老人遭遇卖苹果难,他看到后发起帮助购买苹果的链接,自己先带头买了1000元的苹果,第二天带着家人和志愿者一起去老人的苹果地里,摘果、包装、称重、装车。在他的感召下,链接苹果爱心接力12800元,解决了老人生计难题。
他是“爱心爸爸妈妈团”的一位爱心爸爸,结对三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失去了父亲,妈妈又因病做手术,心理压力很大导致厌学,他带着孩子吃饭看电影买衣服,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疏导孩子心理;贫困孩子妈妈种的菜地,他包了所有的菜,并带领他的工人和志愿者一起去地里直接收菜送往敬老院及贫困户,解决了孩子家庭生计忧虑。“我们日常的志愿服务和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是相契合的,志愿服务工作没有那么惊天动地,都是日常帮忙的小事,但是我们希望聚少成多,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为脱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解云磊说道。
在他看来,脱贫攻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点滴之力必将汇成脱贫致富之路。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摄影报道
招远夏甸镇前路家村第一书记李建光———
构建大格局助力产业脱贫
吃住在村,工作之余经常走街串户走访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听取大家对村里发展的建议,这是招远夏甸镇前路家村村民对第一书记李建光的最初印象。只是当初大家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这个人会给村里发展带来如此大的变化。
2018年1月,李建光被选派担任第一书记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握脱贫攻坚工作阶段性特征,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工作步步深入、扎实推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进村后,李建光首先从党建工作入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和先锋引领作用。重视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学习和党建宣传工作,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重点从优秀返乡青年、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体中培养发展党员,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致富、带头振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农村青年积极向组织靠拢。
党员班子稳固了,发展产业成为脱贫的当务之急。李建光带领全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确定发展“互联网+农业”。2018年,烟台市规划局投资硬件设备2.6万元,软件1.5万元建设电商网站,注册成立招远市前路家筠妹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招远市前路家松伟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集体股份制公司,年底两合作社收入15万余元。同时,他发动身边朋友及工作单位筹措资金参与公益,通过多方筹资,解决了贫困户危房、硬化地面等问题,2018年全村接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共计59.47万元。
今年,李建光又带领全村加快开展产业项目建设。通过村“四议两公开”、镇扶贫办同意、农业局专家评审、市扶贫办审议立项后利用16万元专项资金发展“现代化有机草莓大棚”产业项目,建成后采取公开竞标方式承包,每3-5年为一个承包期,并由烟台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供技术支持。预计年承包费2万元,70%的承包收入主要分配给17户33名贫困人口,其余30%用于村中其它支出。
在扶贫路上,李建光不拘泥于既往模式,而是利用自身资源积极筹措资金,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措施精准,以产业扶贫为依托,在他多方牵线搭桥的努力下,生产销售一步到位,加快了前路家村的脱贫致富的步伐。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摄影报道
蓬莱市扶贫办吴杰———
沉下一线钻研创新助力脱贫
自2016年3月蓬莱市扶贫办成立以来,吴杰就一直处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担负着蓬莱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落实的重任。
动态调整的精准是实现脱贫主体精准的基础。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吴杰历经4次年度动态调整,2次年中动态调整。每一次动态调整,她都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全面入户调研,了解镇村一线动态调整复杂情况,结合实际制定蓬莱市《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她创新建立动态调整双重预审制度,预先竖起了“防火墙”。通过蓬莱市扶贫办审核关口前置,对贫困人口拟调整人选、拟录入国办系统信息全面实行预审制度,分类填报工作台账,由分管负责人到蓬莱市扶贫办共同研究确定后,才交付村级履行程序。程序完成后组织各镇街统一在蓬莱市扶贫办进行人员数据、程序档案梳理,无问题后才能录入系统,有效地促进了工作规范,提高了工作质量。
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吴杰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实效上谋思路下功夫,协调乡镇街道以及各行业部门,全面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问题,并制定措施解决。同时,创新建立贫困人口“红黄绿”颜色管理机制,加强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以贫困人口现有收入为主,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劳动力情况、经济来源、子女赡养能力等情况,将全市3294户贫困人口划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对红色人口予以重点关注、政策倾斜,目前全市共201户红色目标人群,指导镇街建立一户一策,确保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吴杰注重激发贫困对象脱贫内生动力,协调部门大力扶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她鼓励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给予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支持,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入社。鼓励各级各部门,通过采购、定向直供等方式采购扶贫工作重点村及其合作社产品。积极引导市电商协会、电商企业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和工具销售农产品。发挥利群、家家悦等重点商超优势,建立长期采购合作关系。通过“蓬莱扶贫”微信公众号定期推介“消费扶贫”农产品。目前,黄水河鸭蛋、杏吕绿色蔬菜等产品已进驻利群超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牟平区莒格庄镇扶贫办栾朝辉———
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户贫困家庭
“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户贫困家庭,让贫困人口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任牟平区莒格庄镇扶贫办主任以来,栾朝辉就坚守这一工作目标。
2017年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开展以来,栾朝辉带领扶贫办工作人员对全镇224户贫困户进行了逐户走访,详尽了解每户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和收入实际情况,通过积极协调民政、残联、计生等部门,提取贫困户低保金、五保金、残疾金、计划生育金等准确数据,保证了贫困人口转移性收入数据的精准性。
走访摸底的过程,也是调查解决贫困户实际生活困难的有效途径。在崖子村,一贫困户体弱多病,其女智障,二人均无语言表达能力,栾朝辉在走访中发现其直系亲属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未帮其办理残疾证,她及时与镇残联取得联系,按照政策为其办理了残疾证。在泊而村,一贫困户(盲人)因早期在肉联厂上班,办理职工医疗保险,因事故致盲后无力续交保险,亦未退保,按规定不能享受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栾朝辉立刻与其帮扶责任人一起开车陪同该贫困户到区里办理了职工医疗保险退保手续,让他及时享受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除了日常工作,栾朝辉利用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农业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至今,他共在16个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培训800余人次。他还邀请泰山学者、山东省农科院刘庆忠教授到莒格庄镇传授蓝莓种植技术并现场指导贫困户蓝莓种植技术,为扶贫插上科技的翅膀。
扶贫关键在于落实。栾朝辉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将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户贫困家庭。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6户,落实雨露计划1人,孝德基金受益贫困人口145人,安排公益专岗18人。为保证扶贫资金和物资分配的公正、合理,在准确核实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的基础上,将全镇贫困人口按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优先安排人均纯收入低的贫困人口享受各类扶贫资金和物资帮扶。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摄影报道
莱州市海纳百川公益发展中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志愿力量
为更好地开展扶贫助学工作,志愿者们于2016年8月正式在民政注册成立了莱州市海纳百川公益发展中心,并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该中心志愿者们在扶贫过程中发现贫困户心理脆弱,有的因残、因病致贫者心理接近崩溃边缘,精神扶贫成为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在莱州市驿道镇三岔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召霞因病半身不遂,父母患有脑血栓,女儿正在读初中,困境让她对未来失去信心。志愿者们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将培养和陪伴女儿作为点亮她生活的希望之光,爱心募捐解决其女儿全部在校学习费用……胡召霞真切感受到,她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身后还有党和政府的关怀,还有社会好心人及志愿者的帮助,于是决定积极面对生活。贫困家庭中,孩子往往是唯一的希望。对此,海纳百川公益发展中心志愿者们决定要帮助贫困家庭的两代人,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他们组织成立了“海纳百川助学服务队”,不仅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助学资金,而且为他们提供课程辅导、心理疏导、一对一爱心陪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贫困青少年得到全方位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建立自信、懂得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截至目前,志愿者团队“一对一”帮扶150名贫困孩子,每年给予每位贫困学生助学款物2000元。“王叔叔,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想趁着暑假,加入到您的义工队伍,像您一样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一名被资助贫困家庭孩子向海纳百川公益发展中心主任王伟刚说的一段话。她利用高三毕业后的空余时间,加入到海纳百川公益助学队伍中来,当起了“小老师”,办起了免费补习班,免费帮助贫困学生。
海纳百川公益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积极创新资助方式,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关注贫困家庭。他们筹建了30多个闲置物品捐赠及发放点的爱心超市,创办了为鳏寡独居老人、贫困群众、父母不在身边儿童提供免费午餐的爱心餐厅。爱心餐厅和爱心超市开业以来,已经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捐助衣物60余万件,配送爱心餐26000多份。
经过12年发展,莱州市海纳百川公益发展中心不仅圆了自己的公益扶贫梦,也荣获了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等荣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了一份志愿力量。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烟台飞龙集团有限公司———
回馈社会精准扶贫温暖人心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越来越的爱心企业与志愿者加入了进来,烟台飞龙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作为一家现代民营企业,飞龙集团多年来一直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扶贫济困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莱阳市万第镇西诸麓村是个典型的偏僻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配套落后、信息不畅,村民吃水主要依靠水井,遇到干旱,村民就会陷入吃水难的困局。为解决吃水问题,自2000年起,飞龙集团便从村里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做起,着力改善村子的基础条件,先后派出多个项目部、投资达300多万元为500多户村民通上了自来水。2011年,飞龙集团再次投入20万元为该村的自来水设备进行更新,同时每年还为该村无偿支付农业灌溉水费3万多元,极大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一条河,养育了西诸麓村的粮食庄稼,却也成了阴雨天里百姓无法逾越的拦路虎。由于村内河道不畅且排水系统难堪重负,每逢阴雨天村内的河水便水位高涨,即使是晴空万里,村民想要过河也要脱鞋趟水而过。飞龙集团了解情况后,为该村捐建了两座跨河水泥大桥,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的大麻烦。不仅如此,为了改善村内道路情况,飞龙集团公司累计捐建了长达10公里的水泥大道,并于2016年10月再次投资75万元为西诸麓村修建三条连村路,从此村里交通不再犯难。此外,为丰富村民日常文娱生活,飞龙集团捐建了公共休闲活动广场,并配备了价值3万多元的体育活动器材,使得村民的文娱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双重扶贫。
2018年,飞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勇调研脱贫攻坚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时,发现昆嵛镇长岭村村委办公室10间房屋年久失修,急需改造重建。宋勇董事长当即表示“扶贫房为先”,必须把基建工程做好。集团党委研究后,决定出资16.8万元为长岭村村委捐建办公室。整个工程从破土到竣工仅历时25天,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为莱阳万第镇中小学捐建两座教学楼、食堂及锅炉房;投资50多万元捐建石家疃村公交车停车场站……飞龙集团积极帮扶济困,同时还积极捐助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现已累计捐出3500余万元,荣获了烟台市“爱心企业”、烟台市捐资助学“功德杯”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孙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