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1/15大众网·海报新闻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 政府为老年人发放免费公交卡是一项利民举措,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在济南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办理老年免费公交卡乘车,在老人们享受这项福利待遇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在“开门听音,百姓参事,邀您一起写《政府工作报告》”活动中,就有不少市民对老年免费公交卡提出了建议:“老年人与上班族早高峰同时出行太拥堵了,能不能将老年卡使用时间改为错峰出行呢?”“上海等地已经采取将老年免费公交卡改为以现金补贴的方式发给老年人的方法了,我们济南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呢?”
你平时乘坐公交车集中在哪几个时间段?你怎么看待政府发放老年免费公交卡这项举措?你支持老年免费公交卡错峰出行吗?关于缓解济南公共交通压力,你有哪些更好的建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网络调查问卷和街头采访两种渠道,倾听大家的声音。
网络问卷 八成网友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车
通过网络问卷反馈回的信息我们了解到,在参加网络调查的受访者中,10岁—30岁占了37%,31岁—55岁占了44%,56岁—70岁占了19%;其中超八成网友会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车。对于如何缓解公共交通压力,有的网友建议老年免费卡在早晚高峰收费或半价;有的网友建议应该设置更多通勤专用和老年专用车辆,并优化线路增加公交班次,还有网友认为老年人有选择出行时间的自由,交通拥堵是城市现状,早晚高峰拥堵的“锅”不能让老年人来背。
街头采访 部分老年人主动“避高峰”为年轻人提供便利
通过街头采访我们发现,大家普遍认为社会应该给予老年人福利与关爱,有的市民建议年轻人可以选择多种绿色出行方式,给老年人乘车提供方便;有的市民建议实行老年人免费公交卡错峰出行,还有的老年市民主动选择“避高峰”,给年轻人上班提供便利。
市民邱浩然
早上7点半左右公交车上人流量挺大的,现在车上整体文明程度还是挺高的,尽管拥挤,大家都挺自觉让座。我认为政府对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是一定要保留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稍微调整政策;年轻人出行可以灵活选择方式,比如说路程不长可以选择骑单车等,这样也给老年人提供了方便。
市民张秀华
7点之前公交出行的老年人还是挺多的,其实我还是建议老年人早上八九点钟以后再出门,支持老年免费公交卡错峰出行,改为现金补贴方式也很好,像是上海现在就已经采用这种方式了,这样好多人可能就会选择能步行就不乘车了,但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市民王德强
我一般工作日会在早上和下午乘车,这个时间出门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还是挺多的。我很支持政府给老年人发放的这项福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和网络上,我们也会看到个别老年人“道德绑架”年轻人让座,还是建议老年人能够为上班的年轻人提供一些便利。
市民乔凤轩
我中午出门比较多,去大明湖、千佛山逛逛,现在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老年人很关爱,发放了免费公交卡,上车就有年轻人让座,但是他们上班也不容易,所以我早上尽量不出门,我们享受了福利,也应该多体谅年轻人。对于现金补贴这种方式我不支持,还是口袋里装着卡方便。
他山之石:上海取消敬老卡 改为按年纪发补贴津贴
2016年6月26日起,上海取消敬老卡,正式终止70岁以上沪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公交制度,今后老年人也需买票投币。上海取消敬老卡后,已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65-69岁每月获75元;70-79岁每月150元;80-89岁每月180元;90-99岁每月350元;100岁及以上每月600元。
据悉上海取消敬老卡后,有记者采访返现,老年乘客明显减少。
昨天起,上海停止实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记者观察发现,公交车站及地铁上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据巴士公交二、三公司48、49路车队反映,当天老年乘客比以往至少下降了8成以上。
昨天9时20分,记者来到公交48路终点站西区汽车站。只见待发的一辆公交车内的12位乘客中,都是中青年人,而平时车厢内的乘客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今天一早出车,到现在已经开了4圈,老年乘客明显减少,感觉比平时下降了八九成。”驾驶员说。
记者观察,48路这一趟单程仅有5位老年乘客,他们对新规没有过多的抱怨,自觉遵守规定。在虹桥路站,一位老先生上车后先拿出一张“敬老卡”刷卡,刷卡机立即发出语音提示“不能使用”。老人对此好像已有准备,立即从另外一个口袋里掏出交通卡刷卡付费。
驾驶员庄师傅说:“老年乘客绝大多数都很自觉付费,仅有一位持敬老卡的老人说不知道昨天停止免费,身上又没带钱,我就让他免费乘坐了。” 据悉,公交一公司要求司机,当车载POS机发出“不能使用”的语音提示时,司机不得冷眼相待责怪,必须热情地向老年乘客告知敬老卡停止使用的期限,通知乘客下次乘车不要再使用敬老卡。
评论:将老年公交卡改为补助津贴是双赢举措
上海市从2016年6月26日零时开始,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本市户籍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设施制度,取消了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待遇。对于这一新政,上海籍老年人不仅没有反对,而且普遍支持。原因在于,上海将老年人免费乘车制度,改为老年人综合津贴制度,即具有上海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综合津贴。标准按照年龄段分为五档,从65周岁一直到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补贴。另外,上海市老年人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通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和轨道交通线。
实行这一新政后,有效减少了老年人的无谓出行,尤其是在“老龄社会、银发时代”的社会发展现阶段,原本就供不应求的公共交通资源紧张局面得以一定程度缓解。而且改老年公交卡为现金补贴,并非对老年人取消关爱,只是换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关爱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取消老年卡改发补助津贴的方式利大于弊,原因如下:
第一,体现普惠政策。对于老年人来讲,实施发放老年公交卡政策,其初衷是值得肯定的,确实是爱老敬老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这种把对老年人的关爱政策锁定在乘坐公交车上,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这种优待对于身体弱病残等不便出行或年龄较大较少出行的老年人形同虚设。也就是说,一部分老年人并未充分享受到政策福利。根据上海巴士集团在2015年1月至12月的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日均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为41.26万人次,而2016年后享受新政补贴的老年群体大约为260万人。也就是说,每天出行的老年人群体占比在16%左右,每周一至三次免费乘坐公交车的老年人,不超过群体总数的30%。因此,从现实角度来看,将免费乘公交车变成补助津贴的方式,更加灵活实用,让一些无法出行的老年人同样受益,更能体现公平合理。同时,发放老年补助津贴的方式对老年群体实行阳光政策全覆盖,更能让全体老人实实在在体感到社会的温暖。
第二,缓解交通压力。很多老人都经历过苦日子,一直坚持勤俭节约的习惯,乘坐非免费交通工具出行的意愿不强。如果乘车免费政策取消,对喜欢出行的老年人来说,也会计算成本,从而限制了其出行的无目的性,出行由随意变为有计划,由远行改为近距离。如此一来,就可以起到调节客流的作用,减缓公共交通运营压力。
第三,降低安全隐患。在人多拥挤的车厢内,摔倒、踩伤等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一旦涉及老人,其伤害性和发生率是成倍增长的。相反,改老年卡为补助津贴,把福利的选择权交给老人,对于想乘坐公交车的老人来说,依然可以用现金买票乘车,福利没有损失;不想乘车的老人可以用补贴购买其他商品。这潜在地降低了车厢内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伤害率。
总之,老年卡改为补助津贴是一种双赢的方式。一方面,从过去部分老年人群体得益变为整体老年群体都得益,体现了党和政府公平公正的普惠原则。另一方面,公共交通拥挤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车厢内安全隐患大大减低,整体交通环境得以改善。因此,西安不妨借鉴上海的做法,让老年人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城市治理更加现代化。
(综合济南时报、新闻晨报、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消息,稿件统筹:高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