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1/13舜网-济南日报
范俐鑫
手机查看
11月12日,2019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在山东大厦开幕。(本报记者张一张宪政摄)
“现在济南的对外合作处于最佳机遇期和黄金期。新时代,济南有新的发展,门户大大开放了,营商环境大大改善了……”11月12日,在“2019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开幕式上,中国驻德国前任大使、中德交流合作协会创始人卢秋田从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心中的济南形象: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优势、巨大的发展机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与卢秋田一样,700多位中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界人士专程来到济南,参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围绕“智汇中德·赋能未来”,寻求机遇、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对中德乃至中欧合作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对“济南机遇”“济南优势”充满期待。
A 凝聚智慧共识 期待分享共赢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这美好时节举行2019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是中德友好交往的一件喜事,也是泉城济南开放发展的一件大事。
盛会泉城,志合共赢。
这是一次要素互联、思想互通的“高峰论剑”。“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就需要有好的工作环境,建筑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人这个维度,确保所有的人能够社交”“合作要有更多的开放和包容。中国在不断地改善营商环境,也希望德国为中国的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市场最活跃、潜力最大、最有创新能力的力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大会重量级嘉宾云集,他们中有不远万里、真诚赴约的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欧洲政商界人士,有心系中德合作、甘为桥梁纽带的协会人士,有满怀豪情、热诚投资的商界精英,各界嘉宾代表欢聚一堂,共话中德、中欧合作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场正当其时、意义深远的年度盛会。中德关系是全球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小企业是两国经贸合作的中坚力量。大会对扩大经贸文化交流、推介济南开放形象、推动中德双向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大会议程安排紧凑、目标精准,包括“百企汇”——中德(欧)合作项目精准对接会、中德资本与人才合作分论坛、人工智能分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激光智能制造分论坛、德国经济媒体(DDW)“世界技术领军者”颁奖典礼6个分项活动。本着注重实效的原则,13日上午大会还组织参会嘉宾进行实地考察和有针对性的交流。
这是一个发挥济南优势、加深济南对德合作的广阔舞台。大会务实高效,促进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中外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作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科技园,被称为“欧洲硅谷”。在12日举行的项目集中签约环节中,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基金会与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签约,共同建立双方科技园园区战略合作,为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一个培育创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生态系统。
而在德国PSI公司油气管道智能化合作项目中,PSI工业软件集团智能化安全化信息化的系统集成能力、管网仿真系统等在全球独一无二,高新区神舟科源公司与该公司开展合作后,将引入先进技术,并运用到中国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中。
本届大会,无论参会人数和规模层次,都超过往届,也融入了更多新元素。形式上再创新。更加自由、开放的交流形式,让参会嘉宾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大会各个环节;交流酒会、默剧演出、中欧装备小镇建设启动仪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嘉宾认识新朋友、找到新合作机会;首次将德国经济媒体(DDW)世界技术领军者颁奖典礼设置在本次大会中一同举行,让德国各界更加了解中国济南的发展。
内容上更务实。大会更加注重中外企业双方交流沟通。今年的“百企汇”——中德(欧)合作项目精准对接会,依旧作为大会的重头戏,安排了近百个外方合作项目,与本地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项目涵盖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命科学、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
“非常高兴与济南携手打造济南索菲亚科技园区。”法国索菲亚科技园CEO菲利普·玛丽阿尼对与济南的合作十分期待,希望通过合作项目,把欧洲顶尖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带到济南共同分享经验,更好地促进医疗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济南科技园区生态系统的打造。
大会现场
B 合作升级 打造中德合作新引擎
亚欧大陆,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虽然相隔万里,却挡不住中欧合作的脚步。为何德国格外青睐济南?
济南和德国有着经久流传的商业诚信和源远流长的合作历史。“诚则通达、信则久远”,德国人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与济南人重信守义以及“亲商、爱商、重商”的历史基因相通。从历史上看,1904年,由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全线贯通,济南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开埠序幕,两地也开启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密切交流。时至今日,济南与德国的联系从未间断,而且愈发紧密。
济南和德国有着创新发展的共同追求。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德国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济南人自古就有敢闯新路的传统,锐意创新是济南的城市基因。进入新时代,济南积极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先机,大力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量子科技异军突起、神威E级原型机在济南诞生、全球首台纯电动无人驾驶集装箱重卡从济南走向世界……层出不穷的济南创造、济南智造,助推这座千年古城再领时代发展之先。
济南和德国有着产业合作的坚实基础。济南有完备的工业基础和辐射全国的巨大市场,德国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双方都具有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百年来的合作需求,新时代的合作共赢,正在续写济南对德合作的崭新故事,激发合作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要把中德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明确要求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让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支持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在此背景下,济南与德国合作的渠道更加多元。从2016年济南在斯图加特市成立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到2017年法兰克福济南产业金融国际工作站揭牌成立,到2018年济南发布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产业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再到今年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入选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全国首批典型经验特色小镇、本届大会上启动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建设,经过多年共同努力,济南与德国的交流合作愈发紧密。
近年来,以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为纽带,济南不断扩大双方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交流。自2015年以来,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外参会企业超过2150家,累计签约项目68个,为中德乃至中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搭建了桥梁。
一批高质量项目合作签约加快落地。仅去年大会至今,已有14个签约项目成功落地,其中费斯托项目实现了“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博马项目100天即完成了厂房改造建设;德国隐形冠军汉格斯特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历时7个月,不断刷新“济南速度”……
济南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吸引力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目前,共有88家德国企业在济南投资兴业,落地项目71个、投资总额3.7亿美元,近3年的销售收入、利润增速都在20%以上,为济南乃至山东发展双边、多边商务经贸、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济南对德合作已经进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双向快车道”,成为中德合作不断深化、务实成果持续累积的“桥头堡”。
C 越开放越发展 济南更加从容自信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中德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对话合作机制日趋完善。济南对德合作也在不断升级,为彼此开展深度合作积累了显著的“济南优势”——
这里交通便利,每天有300多个高铁车次直达全国254个城市,有204条航线通达海内外114个城市,明年小清河通航后,从济南可直达渤海湾,国际内陆港的地位更加凸显。
这里资源富集,有以山东大学为代表的55所高校,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60万;集聚国家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等落地布局;有三级以上医院35家、各类医疗机构7344处,有齐鲁制药、华熙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还有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重大载体平台;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近800家,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税收、存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这里产业雄厚,十大千亿级产业加速崛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两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全省7家区块链“备案”企业有5家在济南,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隐形冠军企业73家、瞪羚企业46家,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
这里创新无限,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建设了齐鲁科创大走廊、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拥有各类研发机构81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20家;新一代重大制度创新型研发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作用充分显现,一大批科技成果正在加速落地转化,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也在落地建设……
20世纪初,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到访济南,看到泉水汩汩涌出,汇成一条条的小溪从街道旁流过,不禁赞美:济南府是中国最清洁的城市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济南,关注点已不仅仅局限于泉城的美丽,而是进一步延展到济南经济发展、人文底蕴、城市建设、产业实力等各个领域。大家认可济南、信任济南,共享机遇,为加强彼此对接交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贸合作继续向前发展作出积极努力。以本届大会为契机,对德合作驶入“快车道”的济南,必将以更快的速度、更稳的节奏,驶向更加自信开放的未来。 (本报记者范俐鑫)
原标题:7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界人士专程来济参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相隔万里挡不住中德合作脚步—— 为何德国格外青睐济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