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1/13济南时报
手机查看
在去年的“泉城记忆”活动中,社工组织“老济南记忆馆”文化保育项目受到关注,这个团队里的导游志愿者由普通的社区居民组成。作为项目里的第一个“老导游”,刘树林被邀请参加了当时的座谈会,会上他曾一度感慨:“再不把我们知道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恐怕就没有机会了......”深思的话也成为今年活动的初衷。
“泉城记忆”活动举办四年,看到了众多普普通通的泉城市民,正用各自的方式热爱着这片土地。时代里的映像,他们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刘树林、张庆祥、李桂英,老导游们就在百年老宅里,讲起了他们为宣传泉水文化、为推荐泉城所做的坚持与努力......
当了“老导游”6年,讲了上千场济南故事
芙蓉街的青石板,刘树林不知走了多少遍,每到一处宅子,它的前世今生就能娓娓道来。采访的过程中,一度吸引不少游客的驻足。老先生说:“市民想知道老城的故事,走过景点的游客也想更深的了解这座城,讲给他们听,在我看来这就是文化的传播、传承。”凭着这股劲头,他这一讲就是6年。除了参与社工的活动,今年暑假还走进了学校,有近千名学生听到刘爷爷别开生面的爱国主题课。
“只要有邀约,我没有一场落下”他说。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刘树林的老伴摔伤不能自理,身边必须留人照顾,白天保姆可以搭把手,晚上就全凭他一个人,本身他也已近80岁。可是一有邀约,只要学校找到他,那是一定要去参加。通过带来的现场活动照片,记者没看到老先生一丝的疲惫,透着的是讲解时那饱满的精气神,他说:“我们还能讲多长时间啊,学校和社会工作是第一位的,在身体力行的时候,有义务给孩子们传播正能量,告诉他们红领巾的意义、济南的历史,什么是国家。”
自2013年加入老济南记忆馆文化保育项目导游志愿者的行列,在刘树林的带动下,有近20余名社区居民也加入进“老导游”这个队伍。对于文化保育这个词,大家可能不懂他的深奥含义,但是发自心底的这份对家乡的热爱,让他们聚集起来。这里有他们生活过的痕迹,祖辈父辈曾目睹百年老街巷的变迁,用自己的方式宣传老济南,传承济南文化。张庆祥、李桂英便是其中一员,在刘树林的带动下,两人分别于2016年、2017年做起“老导游”,已经讲了上百场。
生于斯长于斯,讲起来比专业的更有感情
在热闹的芙蓉街商铺中段,穿过一条小巷,刘树林带着来到他曾经住过的家,重重的拍着斑驳的墙壁,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出生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才有说不尽的眷恋。而这座老宅的主人,就是张庆祥,祖辈父辈一直生活在这里,他更是从出生到现在没有离开过。张庆祥虽比刘树林年少,因为两家早前有着房东与租客的渊源,也因此两人很是熟悉。
院子不大,水泥与青砖铺地,房顶也是青瓦,老宅已近百年,周围的景象全部物是人非,但张庆祥从未离开过此地,以前是为了照顾老人,之后住得久了更不愿离开。李桂英也住在不远的老街巷,接到刘树林的电话,早早地就来到这里等着。三人一碰面打开话匣子,给记者讲了许多老街的故事,淳朴、热情的济南老师(儿)形象也呈现在眼前。
据他们介绍,“老导游”们基本都是住在芙蓉街周边老街巷里的老居民。“带着济南方言特有的韵味讲咱老城的故事,因为生活在这,我们比那专业的更有感情。”他们说道。不过要当好导游可不简单,讲稿得自己写,内容里不光有自己的经历,还得是真实的故事。为了这讲稿,张庆祥就没少跑图书馆,一遍遍的补充修改。有了讲稿还得有口才,说得清楚,游客才能听得明白。目前能坚持讲下来的老居民大约有20名左右,他们更想有新的力量参与。济南在发展,需要让后人知道中间的发展过程,有的老建筑没了,许多记忆也消失了。知道这些记忆和故事的人为数不多,他们就想把记忆里关于老城区的故事留下来。
刘树林称他们不是导“游”,是导“故事”,大家虽然不是专业的,却是见证者,亲临者。他们是生在这长在这的一代人,每个人都有故事。“我相信那些带着历史和生活气息的故事才是济南文化中最精彩的。”他说,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有了小讲解员的加入,更有了劲头与希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