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日本7-11调整24小时营业时间,本土品牌延时“抢客”,夜经济开跑,便利店扩围

2019

11/12
来源:

经济导报

作者:

记者 初磊

手机查看

山东省政府日前发文,提出围绕发展夜间经济等,加快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新政推出,红利渐显,橙子便利、优同便利等本土便利店快速扩围。

与此同时,一直被看做是标杆品牌的日本7-11便利店,近日传出裁员和调整24小时营业时间的消息,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在发力夜经济背景下,本土便利店如何抓住新一轮政策红利?如何提振消费市场呢?

抢滩夜间消费市场

新政之下,各地正因地制宜发展夜间经济,繁荣丰富“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等消费业态。如何抢滩夜间消费?便利店率先行动。

不少济南消费者发现,楼下的便利店也加入了“双11”活动。“6元套餐=包子1个(任意口味)+茶叶蛋1个+粥1杯(任意口味)”这是一家橙子便利店自本月初开始的活动。

“我是会员,在附近上班,24小时服务的确很方便,但我每个月的夜间(21点以后)消费次数不会超过4次。”9日中午,从橙子便利万达店出来的苏女士表示,她在万达上班,周围的24小时便利店除了中石化易捷,只有这一家。她发现,“济南地下人防的夜经济商圈启动后,夜间时段多是年轻人。”

一年来,便利店出现了橙子便利、宜快宜慢、优同便利等本土投资者的身影,他们与统一银座等老品牌形成“战国时代”。其中,橙子便利和优同便利的店面为24小时营业状态。

以橙子便利为例,去年9月在济南不到20家,到今年,已经扩围至近50家;立足青岛的优同便利店,年初涉足济南,至今已落地了10多家店面。

“抢滩夜经济,延长营业时间是一条举措,位置好的店面白天有效来客数在500多人,夜晚的有效来客数仅维持在10多人。”济南流通业供应商协会副会长、河北汇中集团合鲜谷家园超市总经理吕文对此表示。

之前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囿于北方城市夜经济生活单一、消费“指数”不高的现状,罗森、全家等便利店“排头兵”的重心放在南方,给了本土品牌在济南“跑马圈地”的空间。

曾任济南多家连锁便利店总经理的吕文对于本土市场尤其关注。他介绍,本土24小时便利店亏损的占大多数,晚上10点以后的客群主要是夜班族、出租车司机和夜场生活的年轻人。

据他了解,扶持政策给便利店带来了利好,在各地加大对零售服务业补贴和扶持力度之下,便利店正在收获红利,店面定位会不断细分,济南本土粮油企业开始发展便利店业态,延伸产品服务“卖场”。但不可否认,便利店在投资拓店、开店的盈利能力上还面临压力,抢占线下市场份额,意在往线上引流。

统计显示,随着房租和人力成本上涨,不少便利店难实现盈利。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零售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便利店行业的毛利率在20%-30%,扣除房租、人力成本、水电费、物流配送费等成本以后,净利率非常低,大部分不到2%。

发力生鲜

消费习惯待引导

9日下午,吕文从河北衡水返回济南,这两天,他忙着筹备衡水当地“合鲜谷家园24小时便利”新店的开业,这是他走出山东的又一次新尝试,不同于以往,这次发力“生鲜”。

“24小时营业,是尝试分羮当地夜经济,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生活便利所需。”不过他也有担心,“随之而来的运营成本,与夜经济的消费不成正比,这种业态在一线城市可以维持运营,二三线城市还有待引导,不断提升消费习惯。”因此,“夜食、夜购”的消费业态潜力还待开发。

不可否认,便利店正面临来自大超市和社团、拼团等新零售方式的“围剿”。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全家便利店今年5月下调了上海“鲜食盒饭”的价格,下调幅度达到30%-40%。而鲜食盒饭占便利店的毛利总额约30%-50%,是盈利核心。

如何突围生鲜?“必须去物流配送等中间化,降低成本!”吕文认为,因此,“合鲜谷家园24小时便利”的新零售延伸到生鲜的全产业链。例如,在生鲜采购上采用自营自采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一手批发价;进行“超市餐饮化”探索,提出“专厨料理”概念,专业厨师团队驻店,为就近上班族供应“潮味”。他期待,“做出一个家门口的美食厨房,给社区高品质生活群体提供精致便当和特色小吃。”一旦实验见效,将进行跨区域、跨城市复制。

其实消费者对于生鲜店并不陌生,缘何要单独做一家生鲜便利店?

在他看来,7-11便利店的业态调整,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便利店必须“转向”:一方面,通过“养老+便利店+生活圈+社区金融”,实现养老、养生、金融和娱乐生活的结合;另一方面,便利店市场更加细分,需要通过拓展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比如,以养老型便利店、金融型便利店、养生型便利店、医疗保健型便利店等新的形态,打破固有的模式。

综观国内便利店市场,“便利店+生鲜”有不少尝试者。

“三大军团”改变夜消费生活

“自从家门口有了‘宜快宜慢’新生活便利店,我下班后的两个小时,多是在这里度过,简餐和书吧,让人很放松。”济南市民李堂工作和家都在该市高新区美莲广场2公里半径内,今年5月,集“简餐、零售、书吧”等业态于一体的宜快宜慢新生活便利店在美莲广场开业后,慢慢改变了他原来在家“追剧”的习惯。因为该店营业到23点,这让他的夜晚仿佛多出了有意义的1个小时。

在吕文看来,便利店“百花齐放”各显神通,但总体可以归为“三大军团”:主流的是线上线下互动的“大鳄”,例如天猫小店、苏宁小店等,“大鳄”们在线上有足够大的流量,都在进行线下拓店体验,增加与用户的黏性;本土商业的统一银座、华联鲜超、宜快宜慢、橙子便利店等,都在传递一种新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亲民的孟鑫超市、益康超市等,服务范畴超过了传统超市,侧重于关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

“便利店走到了‘十字路口’,业态开始出现明显分化,线上线下互动性高、品质生鲜特色及主张某种消费生活方式的更受欢迎。”他认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