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大众锐评|对标对表,不能“纸上谈兵”,关键在行动!

2019

10/30
来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张晨 策划 孙秀岭

手机查看

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是寻找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标,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一种选择。但是,有的地方,花了不少时间、人力和财力去“对标”,也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可钥匙却始终搁在那里,不去插进锁孔开门,过去怎么干还怎么干,涛声依旧,大门永远打不开。

10月29日,淄博日报刊发记者调查《经验“春风”,缘何不度“玉门关”》,讲的就是这类事。

据报道,临淄区齐陵街道曾有25个零收入“空壳村”。他们按照“强力脱贫、分类致富”的方针,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八步走”路径,所有村集体经济脱掉了“空壳”,原来的“问题村”变成了“和谐村”。于是,周边不少乡镇也有“空壳村”现象,许多村也存在集体资产少,产权不明晰,收入少,发展慢等共性问题。这些地方,虽然知道解决问题的“经”,却任由问题在那躺着。记者感叹,到处“取经”“对标”,好不容易把经验取来了,把标杆对上了,可就此束之高阁,岂不可惜?

学习取经的目的是应用。对标对表,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解决实际问题;取经拿钥匙,为了是打开问题之锁。对标对表,关键在行动。否则,就如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正如报道指出,攻坚克难,需要“有解”思维。但如果有了“解”,却没人用,没人推,那就是资源和智慧的极大浪费,就是典型的庸政懒政。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所有经验、模式或样本,都不是喊来的、想来的,更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而是真抓实干干出来的,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当前,打好稳增长、高质量发展这场硬仗,要有真本事、亮出“金刚钻”、拿出真功夫。什么是真本事、“金刚钻”、真功夫?对标对表只是手段,只有把对标对表的成果,把取回的真经,用在实际工作中,用在“七赛七比”的实践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才叫真本事、“金刚钻”、真功夫。

 

【新闻多一点】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冰火两重天”

经验“春风”,缘何不度“玉门关”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记者齐新

攻坚克难,需要“有解”思维。但如果有了“解”,却没人用,没人推,那就是资源和智慧的极大浪费,对于习惯了做“局外人”的党政部门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典型的庸政、懒政。

近日,记者采访中发现,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进程和脱贫攻坚成效。临淄区的一些乡镇街道探索出了很好的改革经验,并且红红火火地干着,村居面貌欣欣向荣。但在我市另一些地方的“贫困村”“薄弱村”,却依然涛声依旧,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找不到突破的路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呈现“冰火两重天”。

经验在那摆着

去年11月29日,本报一版以《激活万亩地 增收800万》为题报道了临淄区齐陵街道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齐陵街道辖37个村、1个居委会,2017年38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共61万元,村均仅1.6万元,其中,零收入的“空壳村”达25个。2018年以来,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齐陵街道按照“强力脱贫、分类致富”的方针,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八步走”路径。至当年年底,36个涉改村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缴承包费816万元,清查集体资产6亿余元,村集体土地1.15万亩,36个涉改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脱掉了“空壳”,实现了脱贫增收,原来的“问题村”变成了“和谐村”。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齐陵街道,他们的改革正持续推进,改革成果不断扩大。据临淄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都在推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其中,敬仲镇50个村整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超过5万元。他们利用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思维和手段,解决了很多“老大难”问题,有法子,有路子,并且结出了好果子。

问题在那躺着

但记者在另一些地方采访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今年年初,记者来到一个乡进行调研采访。采访中,记者看到,这里也有很多村集体零收入的“空壳村”,许多村也存在集体资产少,产权不明晰,收入少,发展慢等全市农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交流过程中,他们反映,本地条件差,缺资金,缺政策,缺平台,脱贫工作压力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时并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

记者提到了临淄区一些村居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他们似乎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太大的热情和兴趣。

记者有些不解:淄博并不大,全市各区县隔得并不远。为什么有的地方面对难题有思路,有办法,还出了好经验,而在另一些并不远的地方,却不见穷则思变的动静,虽然隔壁经验就在那摆着,而在这些地方,却任由问题在那躺着。

“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

干部在那等着

落实不落实,关键在干部。

在与这里的村干部交流中,记者提出,当地村居的条件和临淄那些村居差不多,比如齐陵、敬仲等乡镇街道的改革已经较为成熟,路子都走通了,而且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非常具有推广价值。建议他们可以去对接一下,取取经。他们说,好啊,有时间一定去看看。

十几个月过去了,记者近日再次与对方交流时,问:“去过了吗?”对方回答:“工作太忙了,手头事太多,等有时间再说吧。”

问题依然在那,干部依然在等,村居集体经济依然在穷。

记者不免感叹,现在,淄博为了发展,南下北上,到处“取经”“对标”,花那么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就为了能够找到一把破解难题的钥匙。

好不容易把经验取来了,把标杆对上了,可又有多少部门就此束之高阁,不读不学?等有条件再办,等领导指示再说,等别人先干……

于是,等着,等着,等没了。

而对于这些街道村居来说,一方面对着问题着急上火,一方面对着经验充耳不闻,这岂不有点“守着干粮要饭吃”,舍近而逐远?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转视角、转方式、转作风、转用人观。要重用“狮子型”干部,杜绝庸政懒政,大抓落实,狠抓落实,真抓落实。

在“取经”这一问题上,可否来点“真”的?

(大众日报记者 张晨 策划 孙秀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