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适老化改造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完善

2019

10/24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张帅

手机查看

  老年病科护士为入院老人做中医护理。(张帅摄)

  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国家卫健委将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友善服务,推动建立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六个环节的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增加老年人就医便利还需要完善哪些方面,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疾病诊治 老年人期待加速建设老年病科

  今年60岁的济南市民冯兰,一大早来到市中医,量血压,开中药,像这样已经有一年时间。她告诉记者,她患高血压已有十余年,此前单纯服用降压药,有时候稍微不注意血压就飙升至200mmHg。今年年初,冯兰得知市中医有老年病科,就过来接受西药和中药结合的全身调理,很快血压降至170mmHg,“状态好多了,希望更多公立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胃部消化吸收能力变弱,有时候单纯服用降压药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需要综合消化吸收等多方面状况,综合调理。”济南市中医老年病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曹静说。像冯兰这样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在曹静多年来接诊的老年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数量居前几位,其次是终末期肿瘤。许多老年人患有基础病多,合并症多,病史长,单纯依靠一个专科治疗具有片面性,有时候需要多学科会诊治疗,同时又要针对老年人身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患病具有特殊性,就需要为老年人建立相应诊疗体系。为此,济南市近年来着手针对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市中医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老年病科。无论是中西医结合,还是发挥中医优势,都依照老年人疾病特点建立诊疗体系。曹静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进行老年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形成一整套诊治方案。放眼全省,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以及山东省中医协会老年病医学分会都于近年相继成立,为老年病研究建立平台。

  “国家为何要推老年病科?因为这部分群体多,老年病需要特别治疗。”老年人一些药物代谢和吸收程度与年轻人不同,曹静说,以高血压为例,对于八九十岁的老年人,按照临床指南必须服用降压药,但根据肝肾功能差异,就需要有选择性地应用,不能照单全收。

  健康教育 基层老年人更需要普及健康教育

  每周总有三天时间,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医帮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娟都活跃在社区养老院、广场等地义诊。根据前来问诊的病人年龄偏大、老年市民居多的特点,她大多数时候都邀请医院心脑血管、糖尿病、内分泌病症等慢性病相关科室专家前来义诊、宣教、查体,传授急救知识。

  在环秀广场上,不少老年人看到“白大褂”到来,就上前去询问病情。在王娟印象中,曾经许多老年人对于疾病预防并不重视,后来县里的医疗机构志愿者拿着传单走上街头,传播医疗常识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不少老年人认识到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了。

  按照平阴县卫健局的要求,在环秀广场等多个地点,每周4家医院轮流义诊,形成派单式和自发式相结合的义诊形式。

  在王娟看来,基层宣教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在许多乡镇地区,仍有一些老年人健康意识薄弱。有时候,医生拉着设备入村义诊,教授急救常识,尽管已经走到家门口,仍有许多老人并不感兴趣。此时,王娟就会拉着老人的手说,你们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如果有突发脑血管疾病,掌握急救常识能够救彼此一命。“基层留守老人多,知识层次偏低,宣教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康复护理 “造血式”培训优于“输血式”帮扶

  无论是心血管疾病康复,还是神经性疾病康复,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显得尤其重要。在济南医院(济南康复医院)的治疗室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老年病,以及脑卒中、脑梗塞、心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众多。医务人员告诉记者,全部床位已经住满,而等待入院的老人还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

  目前,按照国家要求,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康复科,但由于康复往往需要一对一训练,投入的人力物力多,总体供给仍然呈现求大于供的现象。为此,我市多措并举,解决这一难题。济南医院康复科主任李爱华告诉记者,一方面是落实分级诊疗体系,建立起社区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的康复转诊体系;另一方面,计划搭建远程会诊,搭建起从社区、市级医院到省级医院的远程会诊体系。

  不过上述方法都是拓展康复护理的渠道,但增加康复护理供给,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基层康复护理人员。李爱华介绍,济南医院一方面在所管辖的社区医院开展康复师轮岗,每位康复师每半年去一次社区医院,为社区居民提供康复治疗;另一方面,联合济南市残联等机构,开展全市康复治疗培训班和康复护理培训班,目前已针对莱芜、章丘、长清等地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的康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尽管数百名医疗从业人员陆续接受培训,但对于全市庞大的老年基数,这项工作还有赖于更多人参与。”

  医养结合 社办养老院与公立医疗机构联合模式探索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为此,国家卫健委提出大力建设医养结合的医疗体系。

  作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济南已经做出尝试。在前不久成立的山东省医学会医养健康分会上,山大二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小刚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有两种模式可以借鉴。一种是政府出资搭建医养结合老年公寓,盖完后交给医院运营,这就意味着人才队伍由医院组建;第二种是社会资本与医院联合运营,人才队伍由两方面共同打造。

  对于第二种模式,社会资本与医院联合运营则需要探索更多模式。济南市民武起(化名)在市中区郎茂山附近运营一家老年公寓,实现“医养结合”模式一直是他的心愿。他长期自设医疗部,招聘护理人员和医生,但并不足以支持老年公寓老人们的需求。如今,他正在努力与附近医院对接。一家医院同意为其开设绿色通道,不过转诊、医院医生坐诊等问题仍待协商。“现在关键是讨论如何实现双赢。”武起说,“目前,像自己这样的老年公寓还有很多,许多患病老年人有医疗需求,但医院供给能力有限,如何让社会老年公寓与公立医疗结构实现转诊,甚至派驻医护人员、内部培训,是不少社会资本成立的老年公寓的一份心愿。”

  (本报记者张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