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0/22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浩 陈晨 戴伟
手机查看
10月17日上午,林甘教授的遗体告别会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离世之前,林甘决定把遗体捐赠给齐鲁医院。
这位86岁的老教授,一生致力于畜牧兽医研究工作,退休后长期从事公益事业。自己身上穿的棉袄几十年不舍得换,却对特困学生、灾区人民慷慨解囊。
有人感慨,林甘教授生前捐空了家产,生后连自己都捐了。
普通人读懂他真的不容易
林甘教授的生命定格在了10月15日凌晨0点05分。
生前,林甘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退休干部、研究员,因为穿着朴素,生活简朴,他有着“破烂教授”的称号。
年逾七旬的李杰是林甘的妻子,他们在1998年经介绍走到了一起,二人携手走过了21年的风风雨雨。李杰眼中的林甘,是个有“特别智慧”的人。
林甘和李杰一直住在山东省农科院四宿舍,这里也是二人初次见面的地方。
回想起第一见面的情景,李杰只记得这间120平米的房子里没什么家具,到处都是纸箱子,“地上还有一把剪刀,和一只被解刨了的小鸡。”
二十多年过去,家里的墙面因从没粉刷过而变得有些发黑,家具倒是添置了一些。李杰指着客厅里的桌椅板凳,说这些都是亲戚们送的。家里这些年来唯一一件自买的家具,就是林甘生前卧室里的那张医疗床。林甘的儿子林松说,这还是在父亲病重后不愿意住在医院,家人极力劝说,林甘才点头同意买来的。
林甘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很简朴。房子的简陋,甚至让人有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李杰多次想让林甘穿得好一点,至少体面些,均被拒绝了。“他不在乎这些,他和别人不一样。”李杰说,林甘就有这样一种近乎“偏执”的状态,“不了解他的人真的很难走进他的世界,普通人读懂他真的不容易。”
林甘几乎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李杰说,他是个生活常识几乎为零的人,“老林唯一会做的饭,就是清水煮面条。”在此之前家里买面条,常常一买就是五十斤,放在一边屯着。
李杰被林甘身上的“大爱”吸引,二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她毅然决定留下来,照顾“脾气古怪”的老林,“他太简单,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社会里,不了解世俗。”
为科研冬天在牛棚里搭草窝睡觉
林甘不善言辞,更擅长用行动来表达自己。
1957年8月,林甘从东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分配到了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担任教学工作,1986年1月调入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教学时林甘有个外号,叫“能干”,曾任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的肖传禄解释说,“这个外号的意思就是这个人非常的务实,对教学、科研都比较认真、执着,特别是他在解决养猪户关心的内科病方面,独树一帜。”
肖传禄也是林甘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时的学生,他对林教授当时针对马属动物直肠破裂研发的单手缝合术印象深刻,“全省闻名。”
之所以称林甘为“能干”,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下基层为农民服务,能吃苦。一年冬天,林甘穿上马甲亲自给牲畜治疗便秘、腹痛,不在意脏,更不怕苦。
做畜牧方面的科研,需要和养殖场打交道,和农民交流也很多。“我觉得他和农民的关系非常融洽,喜欢和弱势群体打交道。”肖传禄回忆,林甘来到农科院工作后,依然保持着那种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初心,“一般养殖场的农户来到农科院找他,他都不会拒绝。”
山东省农科院负责老干部工作的柳跃平也对林甘为养殖户服务的事情印象深刻。很多养殖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把牛、羊等生病的动物拉到农科院来,“让人感动的是,遇到牛肠板结,无法排便问题,林老师就像西藏人一样,把衣服一系,膀子露出来,自己动手掏,把牛的肠子正过来,他的很多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甚至为了更真实详细的了解牛的情况,林甘还曾在牛棚里搭了个小草窝,弄床被子,和牛睡在一起。
“冬天该多冷啊。”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吴浩 陈晨 图/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戴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