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10/22齐鲁晚报
陈晨
手机查看
10月17日上午,林甘教授的遗体告别会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离世之前,林甘决定把遗体捐赠给齐鲁医院。
这位86岁的老教授,一生致力于畜牧兽医研究工作,退休后长期从事公益事业。自己身上穿的棉袄几十年不舍得换,却对特困学生、灾区人民慷慨解囊。
有人感慨,林甘教授生前捐空了家产,生后连自己都捐了。
上午做完手术,下午就喊着要出院
林甘常对李杰说,在他们家乡,做好事能延长寿命。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林甘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但他在一直坚持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在一直不间断的做着公益。
2013年,林甘教授从报纸上看到,一对老夫妻在身后捐献了遗体。老夫妻生前的一句话打动了林甘教授,“人不在了,眼睛还能继续看这个世界。”捐献遗体的想法就这样在林甘的心里发了芽。
“老林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坚定了这个想法。”李杰说,从2013年到2015年两年的时间,林甘时而坚定时而动摇,终于还是在2015年6月23日,去山东省红十字会签下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
李杰对林甘捐献遗体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老林是个有大智慧和大爱的人,他做什么事,我都支持他。”
林松得知父亲要捐献遗体的想法后沉默了很久,“这是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以顺为孝,老人愿意做,我们也没意见。”
去年单位组织体检后,体检人员建议他去医院复查。家人都表示,林甘不愿意住院。
“济南的多家医院应该都有一张老林写的条子,上面写着‘自愿出院,后果自负’。”李杰说。林松也表示,有一次父亲上午做完手术,下午就喊着要出院。
除了为了省钱之外,李杰说出了林甘不愿意去医院的另一个原因,“老林担心打针会对器官造成影响,这样他就不能捐赠健康的器官了。”
在林甘去世前几天,李杰曾哭着求他,“老林啊,咱不捐了行吗?”但病重的林甘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捐。”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求必应
山东省农科院博士刘晓牧属于林甘徒孙辈的科研工作者。虽然她和林甘的交集不多,但一直都有听过林甘的事迹,“尤其是知道他捐赠遗体,太让人尊敬和感动了。”
刘晓牧说,林甘的行为在无形当中也影响到了自己,她以前对做公益的意志没有这么坚定,“现在周围就有一个这么鲜活的例子,一方面值得敬重,另一方面值得我学习。”
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张立明评价道:“林甘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他这种高尚的人道主义奉献精神,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入诠释和再一次升华,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林甘同志的感人事迹,号召全体职工深入学习他的这种人间大爱。”
刘晓牧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点浮躁、功利,想着很快见到效益,“我们要学习林教授这种对科研工作的精神,要学习他这种踏踏实实、默默奉献、淡泊名利的品质,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传承、弘扬正能量。”
刘晓牧的老师章亨璆是林甘教授在山东农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章亨璆今年81岁高龄,是青岛农业大学的退休教授。章亨璆工工整整地写出了他对林甘的印象: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求必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 吴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