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青岛仲裁委员会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揭牌

2019

10/13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戴谦

手机查看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为服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10月12日,青岛仲裁委员会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成立揭牌仪式暨上合组织仲裁联盟筹建圆桌会议在青岛仲裁委员会举行。副市长隋汝文出席仪式并讲话。

  

  司法部有关部门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西安仲裁委员会、哈尔滨仲裁委员会、大连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及仲裁员、律师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成立揭牌仪式。

  隋汝文在致辞中表示,建立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是我市仲裁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决策部署,深化上合示范区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设立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发挥仲裁优势,让我市仲裁工作在专业化、国际化、精准化服务方面再上新台阶。希望社会各方面对示范区建设和青岛仲裁事业发展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司法部有关部门领导在讲话中表示,作为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组织的重要实践,司法部大力支持青岛仲裁委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的成立和发展。希望青岛仲裁委能够对标世界一流的仲裁机构,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发挥作用,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投资的纠纷解决发挥积极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高我国仲裁的国际认知度、话语权和影响力贡献“青岛仲裁”的智慧与经验。

  1570848102_2043047787.jpg

  据介绍,青岛仲裁委员会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是青岛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提供仲裁法律服务的专业机构。旨在依据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不断深化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有关国际仲裁机构的交流合作,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预防和化解国际经贸纠纷,维护中外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国际经贸往来,服务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上合组织仲裁联盟筹建圆桌会议。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有关领导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西安仲裁委员会、哈尔滨仲裁委员会、大连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代表参加了圆桌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仲裁服务机制建设倡议书,讨论起草了上合组织仲裁联盟章程。与会人员围绕筹建上合组织仲裁联盟有关事宜进行了广泛交流。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岛仲裁委员会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的成立将进一步助力示范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提升示范区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青岛仲裁委将以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经贸往来为切入点,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努力提升仲裁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服务国家全面开放和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 戴谦)

  相关新闻:

  青岛仲裁委等六家仲裁机构联手!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仲裁服务机制建设倡议”在青岛发布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哈尔滨仲裁委员会、西安仲裁委员会、大连仲裁委员会经一致协商,于10月12日在青岛共同发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仲裁服务机制建设倡议”(以下称《倡议》)。

1570854526_896836737.jpg

  这一《倡议》是10月12日在青岛仲裁委员会举行的上合组织仲裁联盟筹建圆桌会议上讨论通过。

  《倡议》中指出,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仲裁服务机制,是响应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部署要求,服务国家全面开放和发展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举措。建设仲裁服务机制旨在凝聚仲裁发展共识,整合仲裁资源,形成仲裁合力,彰显仲裁价值,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服务支持。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仲裁服务机制将充分发挥仲裁的制度优势与内在活力,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仲裁机构的广泛合作,破解各类屏障壁垒,有效化解国际商事争端,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倡议》中提出这6家仲裁机构达成共识、将联手采取的四项具体措施——

  1.创新服务机制。应当参照《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坚持开放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联合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仲裁机构,建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仲裁联盟,并以联盟为基础,共同创制多元化、国际化、合作型、效能型的仲裁服务机制。我们应当共同完善商事仲裁制度,展现仲裁服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作为。

  2.深化仲裁合作。我们应当在充分尊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各自不同法律制度与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各国仲裁机构之间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仲裁机构应当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深入研究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共性的法律问题,探寻仲裁应用与仲裁合作的多种路径。我们应当通过相互访问、定期召开会议、轮流举办论坛等方式加强学习交流,将各仲裁机构的成功实践经验复制、推行到服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中去;我们应当整合中外仲裁资源,实现人才、规则互认通用,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仲裁合作共同体,最终建立长久的法律共同体。

  3.发挥仲裁作用。各仲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仲裁作用,为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家市场主体提供优质仲裁法律服务,促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我们应当通过提供义务咨询、合同审查等延伸服务,为各国市场主体规范仲裁条款;我们应当以公正高效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化解纷争、修复关系促进各国市场主体合作共赢;我们应当发挥仲裁专家人才资源,发挥专业人士作用,为各国市场主体提供专业仲裁服务;我们将推动《新加坡调解公约》发挥更大作用,促进调解和仲裁的融合,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各国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仲裁法律服务。

  4.担当仲裁责任。仲裁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具有制定规则、防控风险、化解纠纷、完善治理、改善营商环境等多重功效。仲裁制度特有的优势——国际承认、规则通行、执行便利,决定了仲裁是包括地方经贸合作在内的各种国际间合作机制不可或缺的配置。仲裁机构与仲裁人应当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通过创新仲裁服务机制,通过强化各仲裁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仲裁作用的发挥,承担起仲裁应有的历史责任,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

  (记者 戴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