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楼上鸽子的咕咕声。”近日,市民徐先生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反映,楼上住户饲养信鸽,对他家造成严重干扰,多次向社区、城管等部门投诉,得到答复全都是“该住户持有信鸽协会的会员证,属于有证养鸽。”“难道‘持证养鸽’就可以‘合法扰民’吗?”徐先生不解地说道。
居民:
两年来没怎么开过南侧窗户
家住天桥区清河南路水天福苑小区的徐先生介绍,2016年他搬进这个小区时发现,楼上的住户在客厅阳台上搭建了一个鸽子笼,养了一些信鸽。从那以后,他就饱受困扰,窗台上、纱窗上不时会出现鸽粪、鸽绒,在家休息,还要忍受鸽子“咕咕”的叫声,每天早晨6点,楼上清理鸽舍发出刺耳的声音更是让他难以睡个懒觉。
29日下午,记者来到小区看到,徐先生家南侧阳台正上方是用石棉瓦、铁网等搭建的鸽子笼,长三米半,高半米,里面装有几只鸽子。记者上楼敲门后,一直无人开门。
“楼上养鸽子,不仅有味,鸽子毛飞的到处都是。”徐先生说,这两年来,他基本没怎么开过南侧阳台的窗户,即使天气好,也不敢开窗,只是偶尔开一条缝透透气,“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影响多大呀。”
徐先生说,他前前后后也找过很多部门,可每次给的回复都是:该住户有济南市信鸽协会颁发的会员证,属于有证养鸽,管不了,只能协调。今年6月份,徐先生再次向北园街道办事处城管部门反映情况时,收到了城管科“不予受理”的告知书。
“‘持证养鸽’就可以‘扰民’吗?”徐先生质疑,信鸽协会发证前有没有考察养鸽环境,发证后是否应该进行监管,有证养鸽扰民为什么就不能管。“你养鸽子,不能让左邻右舍都为你买单。”
协会:
无法强制会员个人行为
对此,济南市信鸽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信鸽协会作为发证组织,新会员入会时,对其养鸽地点的归属权、鸽舍大小都会进行审核,符合标准后才会颁发会员证,允许会员合法放养。
“协会也一直要求会员要坚持文明养鸽、增强自律意识,保持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主动搞好邻里关系。”该负责人表示,但是协会并不具备执法权和处罚权,无法强制规范会员的相关行为,最终还是由物业、城管等部门进行监管和处罚。“居民小区放养信鸽难免会影响到周围邻居生活,目前来看只能靠邻里间协调包容。”
上述负责人表示,如果有市民觉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可以保留证据向协会反映,协会会帮忙做协调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会员,会要求其整改,如整改不达标,会取消其会员资格。
据了解,济南市信鸽协会的业务指导单位为济南市民政局,那济南市民政部门是否有相应条例,对城市养信鸽行为进行相应管理呢?对此,济南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民政局没有出台管理信鸽放养行为的相关条例。
城管:
有证信鸽监管处置困难重重
对于徐先生的投诉,北园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的工作人员称,社区和城管执法人员曾多次上门做工作,经核实,该业主系信鸽协会会员、持证养鸽、符合规定。
“其实楼上住户也怕养鸽对邻居造成干扰,很注重卫生清理,但现实问题是,养鸽不可能对邻居一点影响都没有。”而根据现行政策规定,执法人员对有证养信鸽的监管处置困难重重,难以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接到投诉,我们都会上门协调,要求养鸽人自行整改,但问题很难解决。”该工作人员称,一是处罚难以落实,另外一只信鸽动辄价值上万,不能也不敢随便处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任玉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今年年底前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89公里、改扩建382公里,2020年年底前建设2000家现代便利店……近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日前印发的《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重点任务细化落实分工方案》明确了65项重点任务、92条具体落实...[详细]
贯穿潍坊市南北方向的大通道——潍县中路,在今年7月底实现主路通车。主题教育中,潍坊市住建局建立信访投诉案件处理工作专班,建立台账,跟踪处理,目前已发出56份整改通知单,化解42个问题。潍坊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对各类职能弱化、职能重叠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详细]
9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已开展三天,现场来观展的人仍络绎不绝。各类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详细]
山东有4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详细]
重温红色记忆激发初心使命。——“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综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委教育工委、大众报业集团、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广播电视台等联合主办“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详细]
近日,数字山东建设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山东自今年起2023年,组织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及示范推广工作。2019年-2021年,分三批开展10个左右市、30个左右县(市、区)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样板;202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