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人民网济南9月28日电(宋翠)“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卫生健康政策内涵与外延不断与时俱进、充实完善。”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袭燕在山东省政府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目前的78.66岁,增长了43.66岁;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由1949年的1500/10万、200‰分别降至2018年的9.83/10万、4.01‰,主要健康指标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锐意改革 医院数量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22倍
7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在探索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2009年新医改启动前,医药卫生体制大致经历了典型的政府提供服务模式、逐利的市场提供服务模式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新医改实施后,山东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围绕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供应“四大体系”和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等“八大体制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袭燕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医疗卫生资源极端匮乏,仅有医院112家,病床1653张,卫生技术人员2.61万人,每千人口病床、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0.06张、0.61人。经过70年的发展,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市建立起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分工合理、运转科学、服务规范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至2018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15万个,其中医院2579个(三级医院18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76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31个;床位数60.8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3.86万人,每千人口床位数6.06张、卫生技术人员7.35人、执业(助理)医师2.89人、注册护士3.21人。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全省年总诊疗人次由930万人次增加到6.56亿人次,增长了近70倍,医院数量增加了22倍,每千人口病床、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增长了100倍、11倍,医疗卫生资源极大丰富,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
普惠改革红利惠 大病保险制度覆盖城乡
7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在探索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的医改工作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一是分级诊疗制度成效明显。所有市全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115个县(市、区)启动医共体建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9的69元,包括原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19项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新划入的项目,以免费或补助方式向城乡居民提供,连续4年在国家考核中取得第3名。基层就诊人数达3.96亿人次,占机构总诊疗量的60.38%,基本实现90%的病人不出县目标。
二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医改、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医改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备。自2013年起,各市所属96个县的217家医院分三批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6年7月1日,28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
三是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完善。2014年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建立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整合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2015年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2016年率先建立全省统一的职工大病保险制度。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县域医共体内实行了医保总额付费、基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支付政策。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持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基本药物目录由2009年307种,到2012年520种,再到2018年685种,覆盖面不断扩大。率先开展了以“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省级货款集中支付”为主要特点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完成多轮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省级集中采购,“两票制”和抗癌药集中采购政策有效落实,386个抗癌药品中标价格平均下降17.4%,最大降幅达82.6%。
五是综合监管制度实现全覆盖。相继开展了卫生计生服务监督年、综合监督提升年、综合监督规范年、综合监督提质增效年、综合监督深化落实年等主题活动,着力健全综合监督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基本实现卫生监督全覆盖,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智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救治患病贫困人口51.8万
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等主要指标呈逐年向好趋势,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全国创新性推出了单病种限价收费、先诊疗后付费等服务模式,实行了检验结果“一单通”、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病房等便民惠民措施。65家医院创建互联网医院,82%的医院能够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普遍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实名就医。目前,全省拥有卫生健康领域院士3人、泰山学者148人,国家和省突贡专家81人,齐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76人。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7家、重点专病专科医院6家、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4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33个,41个专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0家县级综合医院经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估达到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总数居全国第一位。
“ 聚焦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核实患重大疾病贫困人口55.4万,全部落实“八个一”政策,制定“三个一批”分类救治方案,大病集中救治范围扩大至93个病种,实现所有病种全覆盖。”龚燕总结说,截至2018年底,全省实际救治患病贫困人口51.8万,其中大病集中救治24.85万人,基本完成全省健康扶贫分类救治任务。推广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和“两免两减半”政策,三年来累计诊治贫困患病人口120.3万人次,减免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8.83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聚焦省委提出的八大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袭燕说,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成效显现,山东省和济南市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运营授权的省市。创新以全生命历程为主线的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模式,首次勾勒出全省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图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今年年底前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89公里、改扩建382公里,2020年年底前建设2000家现代便利店……近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日前印发的《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重点任务细化落实分工方案》明确了65项重点任务、92条具体落实...[详细]
贯穿潍坊市南北方向的大通道——潍县中路,在今年7月底实现主路通车。主题教育中,潍坊市住建局建立信访投诉案件处理工作专班,建立台账,跟踪处理,目前已发出56份整改通知单,化解42个问题。潍坊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对各类职能弱化、职能重叠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详细]
9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已开展三天,现场来观展的人仍络绎不绝。各类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详细]
山东有4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详细]
重温红色记忆激发初心使命。——“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综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委教育工委、大众报业集团、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广播电视台等联合主办“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详细]
近日,数字山东建设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山东自今年起2023年,组织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及示范推广工作。2019年-2021年,分三批开展10个左右市、30个左右县(市、区)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样板;202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