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泰山作证(报告文学)
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黑热病、丝虫病、疟疾三大“瘟神”的伟大成就,感天动地,彪炳青史!
杨义堂
■编者按 1958年,山东率先基本消灭黑热病;1983年,率先基本消灭丝虫病;1988年,率先基本消灭疟疾……伴随着新中国七十年史诗般的伟大历程,在党的领导下,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一代代防治专家的努力和引领下,山东广大科研工作者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创造了以省为单位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三大“瘟神”的奇迹。
巍巍泰山可以作证。这些伟大成就,是山东对国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是熔铸于血脉深处爱国奋斗之情的真切体现,感天动地,彪炳青史!
今天,本报特别推出报告文学《泰山作证》,回眸我省在疾病防治领域的巨大成就,歌颂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爱国情、奋斗志、报国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敬请关注。
泰山岩岩,巍峨壮观,层峦叠翠,气象万千!
泰山,这座耸立在山东中部的雄伟山脉,不仅是齐鲁大地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在各种困难面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象征。
一家成立于泰山脚下、专门消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寄生虫的科研机构,伴随着新中国七十年的伟大历程,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里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创造了以省为单位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三大寄生虫病的奇迹,为中国率先基本消灭三大寄生虫病提供了经验,也和世界分享了防治三大寄生虫病的成就。
2019年夏天,笔者来到泰山脚下的泰安市范镇孙家埠东村,来到原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黑热病防治总所旧址,新中国第一代寄生虫病防治专家曾在这里治疗黑热病。如今,村里的老人们还会不时提起过去的故事,当年患病的儿童也已是白发苍苍,子孙满堂。
笔者也来到位于泰山之阳、运河之滨的济宁市,走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所属的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曾享誉全国的三位老所长王兆俊、仲崇祜、程义亮先后驾鹤西去,他们的黑白照片也已微微泛黄。但在现代化的科研大楼里,听着曾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专家们讲述当年“送瘟神”的事迹,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送走黑热病“瘟神”
从泰山向东走大约40公里,有一个叫孙家埠东村的小村庄。1950年初夏,麦子快要成熟的时节,村西的道路上走来了一群人,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穿着白色裤褂,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他个子不高,面色白皙,戴着金边眼镜,风度翩翩。在他身后,跟着一群穿着黄军装的军人。
此人就是王兆俊,刚从海外回来的国际知名黑热病防治专家。
听说部队专治“大肚子痞”的大专家来了,村里得病的人扶老携幼赶来,让王兆俊给看病。就连邻乡邻村的人也赶来了,角峪乡郗家官庄的王昌俊老汉听亲戚说来了大专家,拉着大的、抱着小的,带着五个得病的孩子蹚过牟汶河,来到孙家埠东村,央求给孩子看病。
王兆俊给生病的孩子一一检查完,对穿军装的干部们坚定地说:“我们黑热病防治总所就选在这里!这里生病的百姓最多,百姓们看病方便,我们了解病人的情况也方便。”
他的助理看了看四周的环境,说:“王教授,你是否再考虑一下?”
王兆俊摆摆手,坚定地说:“没得考虑!我离开美国回中国,卫生部要我去北京、上海,我都没去,就想到黑热病的疫区去,这里就是疫区啊,我就要在这里工作!”
1950年5月初的一天,还属于军事管理机构的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黑热病防治总所就在王兆俊的坚持下,在泰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孙家埠东村成立了。
王兆俊是江苏苏州人,1911年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1929年考取了中央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上海当医生。1948年春,王兆俊通过中央大学申报世界卫生组织的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专门攻读寄生虫病学,于1949年4月取得了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老师和同学都劝他留在美国工作,但他看到祖国刚刚结束战乱,百废待兴,人民群众急需医疗救助,随即婉言谢绝。在归国途中,他取道意大利、希腊、以色列、埃及、印度等国进行考察学习。
1949年底,王兆俊冲破各种阻挠,经香港辗转回到了北京。卫生部让他到国内的高校任教,京、津、沪等大城市任他选择。
王兆俊在出国之前已结婚生子,妻子是他在中央大学读书时的同学,在他去美国之后,妻子从上海来到武汉工作。得知丈夫回国了,也盼望他到武汉,全家团聚。但他得知山东黑热病最为严重,便执意来到山东,从事黑热病的防治研究。
为了掌握黑热病流行情况,他带领防疫人员深入到各个疫区。没有汽车,他就背着药箱步行挨村逐户查访病人,经常一天走五六十里路。当时农村的条件很差,他与大家一起住农民的茅屋,没有办公室和实验室,他就把村内的小庙改造成实验室和门诊部。患者多,就白天看病做实验,晚上点上煤油灯,在灯下整理调研材料。
过去,诊断黑热病的方法是通过胸骨穿刺来检查骨髓血,可是由于胸骨靠近心脏,胸骨穿刺很容易刺破心脏和动脉血管,危及病人生命。王兆俊和同事们反复试验,终于在大腿根部的髂骨上找到最合适的抽骨髓血的办法,检出的原虫阳性率不低于胸骨穿刺,而且安全可靠。他将这一办法在全国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经过两年的检查摸排,查明山东省的135个县区均有黑热病流行,全省有20多万病人,占全国总患病人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当时治疗黑热病的药是一种进口的五价锑针剂,价格昂贵,打一针就需要1900斤小米的价格,一般人根本治不起。王兆俊和山东新华药厂的技术人员一起试制这种针剂。在试制过程中,他一边承担临床试验工作,一边深入到泰安、临朐等各个疫区,认真搜集病人打针后的反应情况,不断提出改进意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制成每毫升含锑100毫克的浓缩水溶剂。他使用这种针剂试治了1500名病人,证明比进口药疗效高、毒性小,这意味着中国自己生产的黑热病特效药——斯锑黑克诞生了!
王兆俊经过无数次的测验,证明用6天6针的治疗办法,对病人进行静脉或肌肉注射斯锑黑克,治愈率高达99%,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为在农村大规模开展黑热病治疗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卫生部经过论证,决定在全国推广这种斯锑黑克针剂,而且全部由国家出资,对黑热病人免费注射,大大加快了中国黑热病防治工作的进程。
国外专家认为,犬类是黑热病的宿主。为了求证犬类和黑热病之间的关系,王兆俊组织大批量捕捉犬只,全省共捕捉3万多只,最后证明山东的黑热病和犬类没有必然的联系。他发现中华白蛉分布最广,凡有黑热病的村庄都有它的存在。王兆俊带领研究人员在旧屋、茅厕、猪圈里捕捉白蛉,深入研究白蛉的生态习性。经过五年多坚持不懈的研究,他发现在5月中下旬用药物对全村进行一次室内喷洒,即可将白蛉消灭殆尽,且数年不再复生。于是,他又全力组织杀灭白蛉的工作。
来到山东以后,王兆俊全身心地投入到黑热病的防治工作中,几年间,他竟然一次也没有去武汉探望自己的妻儿。在妻子对他下“最后通牒”的时候,正是他日夜研制斯锑黑克的日子。妻子得不到他的回复,便决定和他离婚。离婚后,他把失去家庭的无奈和痛苦深深埋在了心里。
王兆俊这位从国外回来的享受部级待遇的大专家,长期在山东乡村生活。夏天的夜里,他不顾酷暑和蚊虫叮咬,在油灯下整理资料、撰写文章。冬天的早晨,他冒着严寒,和同事们一起走村串户,治疗病人。由于不适应北方冬天寒冷的气候,他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忙着防治黑热病,忙着编写《黑热病学》和各种讲义,以至于病情日渐加剧。到了后来,他走路时一瘸一拐,手也严重变形,很难握住钢笔了。
1958年,经过卫生部专家验收,山东黑热病患病率已降至十万分之三,基本消灭了黑热病,为全国树立了榜样。自1959年至1971年,监测患病率又降至十万分之零点零一,1971年以后未再发现新发黑热病病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一个省的范围消灭一种疾病,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大创举。
2001年,90岁的王兆俊病危期间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泰山上,好让自己继续看护为之奋斗的土地和人们。
在撒骨灰的那天,来送别的,除了所里的干部职工,还有泰山脚下的百姓。许多人是全家一起赶来,有的靠着岩石,有的扶着松树,痛哭失声。
山风吹来,松涛阵阵。那山崖上挺立的青松翠柏,就是王兆俊和他的同事们为了消灭寄生虫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的见证!
全歼丝虫病
新中国成立前,在泰山以南的泗河两岸、微山湖一带,丝虫病很严重。
丝虫病是一种经过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蚊子在夜里吸食带有微丝蚴的病人的血后,微丝蚴在蚊子身上发育,重新传播给人类,在人类的淋巴系统长大,并再繁殖下一代微丝蚴,阻塞淋巴管,造成腿部和生殖系统的象皮肿,严重的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造成残疾。丝虫病是仅次于精神病的第二大致残的疾病。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有微丝蚴感染者和有症状的患者各250多万人。许多得病的家庭夫妻离婚,年轻人找不到对象,有的人因此上吊自杀。
1955年,山东在枣庄成立了丝虫病防治所,由于发大水,房屋被冲垮,不得已在地势较高的济宁市重新建所。1956年春天,丝虫病防治专家仲崇祜教授带着全家一起来到济宁,投入到丝虫病的防治工作当中。
仲崇祜1913年出生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抗战爆发后,他投入到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带领一支救护队在山西中条山一带进行抗战救护工作。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女医生黄振云爱慕英雄,二人结为伉俪。
仲崇祜在山东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丝虫病调查,证明全省68个县人群微丝蚴阳性率平均为7.1%,为掌握山东丝虫病流行状况、全面开展丝虫病防治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检查微丝蚴患者,需要在夜里行动,因为微丝蚴只有在人们睡熟之后,才会从心脏等深度器官蔓延到耳朵等表面器官。从1958年开始,全省抽调500多名医师和4000多名应届大、中专医药院校毕业生,分成35个丝防大队,分赴人群微丝蚴阳性率5%以上的县开展丝虫病查治。夜里,队员们都骑上自行车,提着马灯,伴着一路长长的灯影,到各个村庄去进行检查。半夜时分,他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砸开农户家的门,给人们扎破耳朵取血,将血滴在玻璃片上,第二天在显微镜下进行检验。此时群众睡得正香,很不愿意开门,即使开了门,也气得用尿罐子砸丝防队员。村民们很不喜欢他们,称呼他们是“割耳朵的”。
仲崇祜带领专家组巡回指导,足迹踏遍全省各个丝虫病流行县区。他们编写各种宣传资料,通过集市宣讲、放电影等机会,宣传丝虫病防治的意义和办法。他们还把显微镜搬到村里,让群众看到丝虫病的活动,打消群众的抵触情绪。
治疗微丝蚴的特效药是海群生,可是服用多大的量才能治好微丝蚴?仲崇祜又反复进行试验比对,经过上千次的比对,证明7天共服用4.2克的药量,就能彻底治愈微丝蚴患者。后来,在患病人群大量下降之后,仲崇祜从普遍食用的碘盐中得到启发,何不将海群生拌到食盐里?他在自己家里做起了试验。一开始,仲崇祜在自己家中用拌了海群生的食盐,没有出现发烧和呕吐的反应。仲崇祜在所长王兆俊支持下,又把海群生拌到单位食堂的饭菜中,即使经过高温炒菜之后,也没有影响海群生的效果。随后滕县、宁阳和临沂的6个自然村试用海群生药盐,半年后,微丝蚴率大大下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上世纪70年代初,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广大规模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全省共投入药盐7.5万吨,2321.9万人服用药盐。1983年,经卫生部专家组考核,山东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到0.01%,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除丝虫病的部颁标准。后来,海群生药盐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加快了全国控制丝虫病的进程。
仲崇祜对于那些得了晚期象皮肿的病人给予了很多的关爱,不允许称他们“晚期病人”,而是称为“慢性病人”,采用手术和加固等办法对其进行治疗,很多病人都治愈出院,有的人还结婚生了孩子。
1979年6月,仲崇祜代表中国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西太区与东南亚地区丝虫病研讨会,介绍了中国丝虫病防治经验,并宣读论文。由他倡导的“海群生食盐防治丝虫病”和以阳性蚊媒为监测指征发现传染源的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的成功经验”。
仲崇祜淡泊名利,从没有因为个人的私事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但是,仲崇祜一直有一个心结,他不断地向组织反映,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使在受到批斗的时候,依然不改初衷。1986年,在他72岁的时候,经过上级组织部门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7月7日,白发苍苍的仲崇祜和所里的青年人一起进行入党宣誓。圆梦那一刻,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消灭肆虐数千年的疟疾
疟疾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寄生虫病,在《左传》中就有齐侯患疟疾的记载,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山东出现了两次疟疾大爆发,疟疾患者分别高达600多万人和460万人。民谣有言:“夏秋多荡殃,庄稼难上场,家家病满床,无人熬药汤。”有的因为连续高烧、贫血、心脏衰竭造成死亡,严重影响了人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立了疟疾科,由疟疾专家程义亮担任科长,具体负责疟疾防治的工作。他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山东的疟疾与南方的疟疾不同,山东是单一的间日疟,病人隔一天发作一次。间日疟的病原虫比较顽固,第二年春天容易反复。当时治疗疟疾的药已经有阿地平、奎宁、氯呱等多种,程义亮带领大家对各种药品的疗程和效果进行反复比对,证明采用氯喹合并伯喹的七天连续服药的办法效果最好,第二年的春天,再对这些患者进行一次服药,就能够根治。为此,程义亮提出了“两根治,一预防,大力灭蚊”的防治措施。“两根治”是指在疟疾流行期对疟疾病人进行治疗,在第二年春季休止期再进行根治;“一预防”是指在疟疾流行期对健康人群全部进行预防性服药;“大力灭蚊”是指进行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媒。
山东按照程义亮等专家的意见,开始了一场消灭疟疾的人民战争。从1961年到1979年,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购置抗疟药品,每年从事疟疾工作的专业人员、赤脚医生和卫生员达到100万人,他们提着水壶、茶碗,带着药品,挨家挨户地送药,甚至送到田间地头。据统计,山东全省服用各种抗疟药达6亿人次。
到1985年,山东全省的发病率连续三年保持在万分之一以下。1988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为全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自2012年以后,山东再无发现一起当地感染疟疾的病例。2019年,山东达到完全消除疟疾的目标。
程义亮出生于泰山脚下东平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他十二三岁就到县城一家药房担任学徒工,后来在农村结了婚。他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夜里偷偷读书,考上了县里的卫生学校,之后继续苦读,又考上了山东医学院。他看到父老乡亲深受疟疾危害,主动要求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程义亮身材瘦弱,戴着高度近视镜,平常的穿戴就像一位老农民,也不爱说话,到农村指导疟防工作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位指挥全省疟防的大专家。
1972年,国家成立了治疗疟疾的“523办公室”,程义亮加入其中。中医出身的他知道中国古代有用青蒿治疟疾的记载,就率先用简单的乙醚法提取青蒿素,将青蒿素的粗制剂用来治疗疟疾,效果很明显,而且不会复发。
后来,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屠呦呦用更加先进的工艺提取了青蒿素精品,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加明显。由于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国家给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颁发了全国科技大会奖。后来,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她还专门提到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并向山东的专家表示感谢。
英雄群像
70年峥嵘岁月,一代代寄生虫病防治专家和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小蟊贼”进行殊死斗争,为保卫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和身材瘦小的程义亮所长不同,常年担任疟疾科副科长的李志诚个子很高,又白又胖,笑声朗朗,人称“大老李”。
1971年,在山东第二次疟疾爆发后,他被安排到疫情严重的菏泽蹲点,实地搜集第一手的疟疾资料。当时菏泽地区疟疾病人已经达到100万人。李志诚和同事们带领当地的防疫人员白天给病人送药送水,晚上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在村口支起蚊帐抓蚊子,研究蚊子的习性。许多防疟的基础资料都是他带着基层防疫人员一点一点完成的。
1986年春天,全省对基本消灭疟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李志诚已经退居二线,领导考虑到他对菏泽情况熟悉,问他还能不能去一趟菏泽,李志诚爽快地答应了。他到了菏泽,一连跑了六个县检查工作。4月26日上午,他到巨野县防疫站检查工作,下午又接着参加全县防疫股长会议。他在会上作工作部署,讲着讲着,突然血压急剧上升,脑血管一下子破裂,就昏迷过去了。
同事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他却再也没有醒来。许多村庄的百姓都和李志诚很熟悉,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纷纷来到医院,痛哭失声,说:“大老李,你这么牵挂着俺的病,如今都好了,你怎么就舍得离开俺?”
科研人员路吉宽,早晨离开家的时候,还和妻子有说有笑,出门后,他骑着自行车下乡检查,突然被一辆大卡车撞飞,再也没有醒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的青春韶华。
微山县基层丝虫病防治队员蔡俊山,撑着小船给在微山湖区的百姓送药,中途遇到大风,小船倾覆,不幸遇难。
那些默默奉献的事例就更多了。
这些科研人员常年奔波在各个县和乡下,一辆自行车、一块油布、一双胶靴,就是他们的“三大件”。每年一开春,他们就穿上胶靴,把被褥用油布裹起来,捆到自行车后座上,然后骑着自行车到自己所包的县乡去工作。许多科研人员都把自行车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有的还成了技艺高超的自行车骑手。只有到了每年年底、需要总结工作时,他们才能回来。自己家里的事情,包括老人住院、妻子分娩、孩子上学,许多人一次也没有回过家。
如今,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在划归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基础上,又和泰山医学院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规模壮大,实力更强,发展前景也将会更加广阔。
巍巍乎泰山,见证了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送走黑热病、丝虫病、疟疾三大“瘟神”的伟大成就,感天动地,彪炳青史!当年的科研英雄们和人民群众筚路蓝缕防治三大寄生虫病的事迹,已经成为新中国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像一曲款款深情的老歌,在齐鲁大地上代代传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9月2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护佑人民健康,建设健康山东”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山东省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目前的78.66岁,70年间增长了43.66岁。[详细]
“听到组织上要对我进行回访,心里确实有点抵触,不愿再揭开伤疤。”面对回访教育,一名因违纪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干部道出了心声……。近年来,济南市纪委监委全面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注重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建立健全对受处分人员关爱回访制度[详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9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53家企业上榜。其中,山东有4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聚大洋...[详细]
近年来,商业巨头纷纷在东城跑马圈地。9月28日,华润万象城终于开业,这是华润在济南的首个商业综合体。2019年1月18日,荣盛时代国际广场开业,位于历城区二环东路与北园大街交会处西北角地块,总建筑面积36万平,其中商业部分面积10万平方米[详细]
” 同时,《条例》明确,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幼儿园,或者通过招投标方式无偿委托举办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条例》指出,幼儿园不得歧视或者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园。[详细]
9月16日起,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行业各领域发展成就。党报君梳理最后3场发布会,看看山东在教育业、工业、卫生方面如何拿“优”。教育 办学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国前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