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9月16日一早,在距离济南200公里以外的上班族孙振平,正准备开车从临沂来济南谈客户,为了通行的效率,在出门之前,他特意通过手机实时看了济南的路况,准备选择一条最优路线出行。
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30万辆。以每辆车车长3米为例,如果全济南市机动车一字排开,可铺满76条经十路。随着每天的第一缕朝阳洒落在大地上,济南的每条道路也开始忙碌起来。如何在不增加警力的情况下让济南的各条道路有序运行,是摆在交警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济南的交通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行人闯红灯到人脸识别,从“堵车”到“不停车”,在这其中发挥作用的正是济南交通大脑的“一云四中枢”。
记者了解到,“一云”为交通专享云,是整个交通大脑的数据管仓库和计算基础,汇集政府数据(卡口、两客一危、渣土车、公交车等)、互联网数据及其他各类数据,作为交通大脑的基础数据。“四中枢”由感知中枢、分析中枢、决策中枢与评估中枢构成,济南交警借助“交通大脑”的核心智慧业务工作,推动全市交通疏导、执法与研判、市民出行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深度融入交警智慧交通管理业务,促进了交通组织优化、智慧信号控制、交通标志标线规范、违法行为追踪等全方位治理。
智慧大脑破解拥堵难题
“前几年来开车来济南的时候都要提前好几个小时从家走,这几年济南的堵车也慢慢地缓解了。”对于济南的“堵车”,孙振平颇有话说。孙振平告诉记者,自己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开车往返于济南临沂两地,以前开车来济南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济南的堵车,这一两年,在出门之前都会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济南的路况。“每条路的拥堵情况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在出门之前就会选择一条最优的路线出行。”
记者了解到,每天早高峰来临前,“济南交通大脑”已快速运转。分析研判交通流量、车载导航、车辆状态等多源数据,进行多层次智慧应用,再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和视频流、交通态势图、路况简图、交通日报等方式,将实时交通运行状况和交通诱导信息推送到群众手机,提供个性化交管服务。
“通过全市102块交通诱导大屏、导航设备等载体,利用微博、微信、‘泉城行+’APP等新媒体渠道,全方位、多途径实时发布路况信息、施工占道等动静态数据。”据济南交警工作人员介绍,济南交警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加强与支付宝、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以及济南本地媒体客户端的联合,进行路况推送发布,为市民出行提供诱导服务。目前,微信突发路况使用人数已经超过10万,微博#交警报路况#阅读量已超过5亿人次。
交通大脑“动动脑”
道路通行速度提升4.4%
“通过‘交通大脑’综合研判发现,轻微超速占超速违法行为的87.3%。为提升道路通行效能,已经将19处超速抓拍全部关闭,将原本标准不一的城市道路最高时速统一调整为快速路每小时90公里、主次干道每小时80公里。”据济南交警支队工作人员介绍,提速以来,全市道路平均通行速度提升了4.4%。
通过整合“大脑+路面”资源全域实时感知交通态势,以“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能力,济南交通大脑可以加强互联网创新应用一站式服务惠民出行,为泉城市民打造了高品质交通生活。
据了解,目前,交通大脑已整合38万浮动车数据,全市2万多停车泊位和8万辆共享单车,内部全市2800多路高清视频监控、50处鹰眼全景监控、1200多台信号机、560处地磁、108块诱导屏等交通设备设施等信息以及警用车辆、警力等实时定位信息,日均采集过车信息1800万辆次。通过对上述多源数据的接入、清洗、补全和融合分析,分别构建了专题分析数据资源群、共享服务数据资源群和工作应用数据资源群,分别为交通分析研判、民众出行服务和日常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人工智能成“辅警”
精准识别违法行为
据济南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交通大脑的4个中枢依次组成了对于一个异常交通事件处置的完整的闭环业务流程,同时每个中枢里面又分别挂载着很多在并行计算的AI引擎,针对同一个事件有着多个不同模型或算法的在同步进行分析研判,从中找出最优的成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来辅助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目前,济南交通大脑的4个中枢内已经运行了约50个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例如,围绕实战需求搭建了重点关注人群和车辆等实战模块,特别是针对毒驾、失驾、假套牌等隐性违法嫌疑车辆和人员,研发“一图式”研判平台,通过图像二次识别数据分析比对,准确甄别违法事实,动态掌握车辆位置,实现系统自动报警,指导一线民警实施精准查缉,真正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同时在全市主要路口、城市客运场站等区域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抓拍设备,借助警务云系统大数据比对技术,实现对行人、非机动车过街秩序、非法三四轮违法载客、快递外卖从业人员交通违法行为的有效管控,构建了集提示、劝阻、抓拍、查处、曝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管控网络。
大数据支撑“大脑”
精准刻画交通态势
济南交通大脑通过融合网约车、公交车、出租车、卡口过车等实时交通数据,建立了济南自己权威的道路交通指数,全方位、分区块(行政区、警区等)精准刻画出实时交通态势,为分路口、分路段的实时交通管理提供手段,分区划、分部门的政府决策提供更准确完备的数据支撑。
同时,济南交通大脑通过对历史拥堵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找出道路交通运行瓶颈点,指导路口渠化、区域微循环等交通工程改造优化。自济南交通大脑上线以来,已综合优化改造18条道路,渠化改造235处,优化信号配时365处。
AI派警
事故处理走入“智慧大门”
对于济南交警的出警速度,也一直受到泉城市民的好评。记者了解到,济南交警支队同步建立了交通事件快速处理的闭环管理模式,对来自群众报警、主动发现的各类警情统一接入,主动预警和快速处理。
“我们集成了实时的道路路况和警力投放情况,实时根据预警的各类警情进行视频核实和AI派警,进而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实现‘一张图’上警情全生命周期的指挥与调度。”济南交警工作人员表示,“交通大脑”对各类警情的处理流程科学地固化成各种交通预案,行成专家系统,以便指挥调度人员快速的按照预案进行警情处置与资源调度,事件处置到场效率提高65%,撤场效率提高74%。
据济南交警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平均接派警时间由以前的7分钟提升至4分半钟,平均到场时长由以前的9分钟提升至7分钟,交通事故远程调处中心警情调处平均时间由7分钟提升至5分钟。
互联网+服务
让市民少跑腿
“以前的时候处理违章要耽误很长的时间,现在很多违章在手机就可以直接处理了。”对于济南交警的互联网平台,市民何月月竖起了大拇指。何月月告诉记者,有时候车辆违章自己并不知情,但互联网平台和短信第一时间就通知自己了,即使有了车辆违章也不用再去车管所排长队处理了,自己在家动动手机就可缴纳罚款,非常方便。记者了解到,济南交警开通了交通违法网上处理功能,实现“微信+银联”双通道缴纳支付交通违法罚款,极大节省了群众办事时间。
记者了解到,济南交警整合打造公众服务平台,完善“内网外网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同步传递”的便民服务机制,借助“泉城行+”APP、济南交警微信公众号、公安部交管局12123综合服务平台和支队专网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研发“互联网+”电子证照,实现了交管资讯发布、动态交通诱导、业务查询办理、违法举报等7大类30余项服务功能,累计提供各类服务5100万余次。
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网上车管所实现了补牌补证、驾考自主预约、机动车自助选号、车检预约、交通违法网上处理和缴纳罚款等23项便民服务,群众在车驾管窗口办事时间由平均5分钟缩短至3分钟,平均节省时间40%,线上业务办理比例达37%,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同时,济南交警聚焦服务需求与警力资源矛盾,在全市选址建设三处24小时无人警局,配备车驾管、违法处理、查体机等多种自助服务终端,方便群众全天候就近自助办理30类交管业务。
记者:杨天
编辑:眉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网站获悉,为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引导各方面开源节流,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省级带头过“紧日[详细]
9月24日,全国城市信用建设的年度盛会——2019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江苏省盱眙县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振跃表示,济南给这座城市给他的印象是干净、整洁、靓丽,现代化气息特别浓厚。他表示,通过此次论坛,让他直观地感受到济南在诚信体系建...[详细]
9月24日,记者自青岛市市北区审批局获悉,自9月6日开始试运行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大厅以来,已经处理了110余件自助服务业务。据介绍,市北区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大厅位于市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北侧,设有自助业务办理机、自助填表机、业务指导机、大厅引导机和自助存...[详细]
希望你们通过乡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给大家减负。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风俗,作为社会传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叁|以干部带头,破除风俗的从众性和隐性强制力[详细]
在共享单车进入济南近三年时,9月24日,经济南市管理部门批准,滴滴出行青桔单车正式登陆济南。随着ofo小黄车退出市场,济南共享单车再迎新格局;从竞争企业上看有三家 摩拜单车,青桔单车,哈啰单车;现在有四种颜色 橙色、黄色、蓝白色、青桔色。据了解,济南市民使...[详细]
记者从山东高速交警一支队获悉,为确保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济青北线安全、有序、畅通,全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和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条例》有关规定,山东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一支队决定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