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9月22日,2019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在济南举行,这是今年在济南举办的第二场与氢能产业有关的重量级峰会。会上,济南先行区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首次公布加氢站建设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计划。
从2017年提出打造“中国氢谷”至今,济南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发展氢能源产业的规划,济南建“中国氢谷”底气何在,又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济南打造“中国氢谷”
从战略构想到规划明晰
9月22日,2019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在济南举行。会上济南释放出3大与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利好。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先行区氢能产业规划》发布,规划明确,先行区将在产业核心区,高质量规划20平方公里的“氢谷”,将布局35座加氢站,示范推广超过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打造氢谷园区,完善基础配套;建立运营公司,落实商业推广;组建科研机构,打造创新高地;成立产业基金,实现资金保障;建设氢能小镇,带动综合示范;形成企业集群,培育产业生态,打造国际一流的可借鉴可复制的氢能产业生态圈。
此外,会上济南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孙斌介绍,中国氢谷内建设承担和参与实施国家重大专项、重大研发计划的项目,认定以后可以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补助;建设运营的商业化、公共服务用的加氢站、加油加氢站,最高将给予建设企业900万元的建设补贴。
氢能与低碳技术应用研究院(济南)也在会上揭牌,这是一个产学研合作的新型的科研机构,将重点参与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这不是济南第一次迎来这样重量级的氢能产业盛会,9个月前,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刚在济南举行。
早在2017年12月,当时还在筹备阶段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与钢研大慧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氢谷”项目落地先行区迈出标志性一步。三方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约定,依托先行区建设集“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三位一体的“中国氢谷”。
同时,三方还将共同努力在先行区打造“氢能源运营示范区”,先行区将率先实施氢能源先行计划,在区内推广氢能源公务、公交、市政专用车辆,配套建设先行建设目前具有优势技术的外供氢(off-site)加氢站和站内制氢(on-site)加氢站,开展加氢站运营产业示范。新建通讯、重要设施备用电源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
9月22日发布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先行区氢能产业规划》可以看作是对1年多前的这一次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构想的进一步细化,规划给出了更明确的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方向,也给出了支持计划。
在山东省发改委网站上,今年6月挂出的“中国氢谷” 项目介绍中提到,先行区管委会与中国钢研集团、山东国惠投资公司、兖矿集团拟共同组建的“中国氢谷”运营公司正在筹备成立,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项目签约落地,储备了一批优质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中国氢谷”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是一时脑热
氢能有优势产业发展有巨大空间
打造“中国氢谷”发展氢能产业,济南并不是一时脑热或跟风而动。
从氢能源本身看,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零排放、效率高、来源广、可再生”的特点,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志华在会上介绍,从能量密度上看,氢气约等于3倍的汽油,约等于120倍的锂电池,而且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以用于交通运输、用于备用电源、发电站热电联产的分布式供能,还可以用于航空、航海,也可以做成便携式的电源如移动电源、辅助动力装置等,氢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除了氢本身的优势外,氢能源产业则被誉为“没有天花板的产业”,包括制氢、运氢、储氢、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等多个环节,产业链巨大,涉及面广,对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有巨大带动性。22日的峰会上,国际氢能源委员会联席秘书长Dr.LngSaeHoon Kim(金世勳)说,从全球看整个氢能行业的收入未来将达到每年2.5万亿美元。济南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三核之一,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肩负先行先试的使命,需要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能吸引众多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的新能源产业。
发展氢能和氢能产业还是国家战略。22日下午的主题峰会上,深圳前海春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军如演讲时说,从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到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技术革命与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到今年全国两会把加氢设施建设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都能看出,整个氢能和燃料电池是一个国家战略。
2015年我国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发展战略。
燃料电池汽车就是指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的汽车。在燃料电池汽车上,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批量化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到2025年,实现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和批量供应,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大幅提高,和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化推广,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能源技术革命与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2030年将实现大规模氢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实现加氢站现场储氢、制氢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产业链,实现燃料电池和氢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而展望2050年将实现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普及应用,实现氢能制取利用新探索的突破性进展。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是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布局氢能源
国内已有众多城市提出重点推进氢能产业
而从世界维度看,发展氢能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峰会现场,国际氢能源委员会联席秘书长Dr.-LngSaeHoon Kim(金世勳)先生说,要达到《巴黎协定》所确立的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低于2℃的目标,在2050年之前,能源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减排60%。“如果要达成这个目标,氢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将会改变整个能源体系。”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氢能作为战略方向,提前谋划布局。其中,美国提出2040年全面实现“氢经济”目标,法国发布了“氢计划”,日本正致力于打造“氢社会”。
钟志华在会上介绍,世界范围氢能与氢能汽车发展明显提速,美国、加拿大、德国、欧盟、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日本、印度都在战略布局氢能和氢能汽车。“基础研究也走在很前面。”
截至2019年6月,全球在运营的燃料电池汽车已超万辆,在运营加氢站达到345座,其中美国42座,日本103座,德国68座,这三个国家的加氢站占比超过60%。
截至2019年6月,燃料电池汽车的数量上,美国有6500辆乘用车,35辆公交车,推广目标是2030年达到100万辆。加氢站2020年要达到100座,2030年达到1000座。
欧盟目前有燃料电池汽车1200辆(包括乘用车、公交车和货车等),到2030年乘用车将有370万辆,轻型商用车将有50万辆,公交车和卡车将有4.5万辆,加氢站2025年将有800座。
日本有3026辆乘用车,18辆公交车,推广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有4万辆乘用车,到2025年将有20万辆乘用车,2030年有80万辆乘用车。公交车方面2020年将到100辆,2030年1200辆。加氢站2020年160座,2030年900座。
从国内看,泛北方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海南省、华南地区、西南地区都已有省市在布局氢能,而且各有优势。除山东省外,北京、上海、武汉、成都、佛山等省市也将氢能产业作为重点予以推进。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氢能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与支持政策,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上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江苏如皋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启动“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的首个城市,去年10月,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项目拉开了如皋开发区核心区氢能小镇建设序幕。
去年底7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佛山正式投入运营,去年11月《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发布,提出到2020年,佛山市氢能源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200亿元,加氢站建设达到28座的发展目标;2025年产业累计产值500亿元,加氢站建设达到43座;到2030年形成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超过千亿元,力争将佛山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能源产业示范城市和集聚高地。
今年5月,《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发布,规划将以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间带状及网状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分三个阶段展开建设工作。2030年以前,长三角将建成20余条氢高速公路、500余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超过20万辆。
今年8月,《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发布,规划中提到,成都目前已聚集氢能产业链企业及院所50余户,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检测,燃料电池及整车(机)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到2023年初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氢能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及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国际氢能组织把2018年是氢能的元年,今年很多地方开始规划和布局,不过,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制氢还是储氢,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突破。”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黄方说,目前制氢的成本还相对高,这制约了氢能源的推广。“现在氢能汽车就像2008年时的新能源汽车,还在推广初期。而经过了十年,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氢能汽车也有希望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得到大发展,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会推动相关成本的降低。”
山东已有全产业链条
济南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2018年同样是先行区建设元年。先行区将为济南的新旧动能转换带来发展空间。而提出建设“中国氢谷”,济南也有底气。
去年4月,由济南市政府举办的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掌握国际最领先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研发和生产适用于风电制氢、光伏发电制氢及加氢站的纯水制氢设备,有效解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问题,为氢燃料汽车提供清洁廉价的氢燃料。
去年8月,在济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崔寨项目现场,山东重工集团分别与济南市政府、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加拿大西港燃料系统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全面加速集团新能源战略落地,打造全球技术领先的氢能汽车产业集群。
在峰会现场,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介绍,济南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地。以山东重工、中国重汽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成功研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发展关键装备,国内首台氢动力码头牵引车成功下线;山东赛克赛斯、协鑫集团、氢蓝时代等一批高质量氢能产业项目先后落户,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氢能源全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
“我们掌握的制氢技术不产生污染,我们是国内唯一一个,另一个是国外的企业。目前电解水制氢的成本确实高,但我们能利用无法并网的风电、光电、火电等废电转换成氢气储存起来,这也能降低成本。”黄方说。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相比其他伴生温室气体的制氢方式,利用清洁电源制氢的洁净“绿氢”,将是发展方向。
“目前基本上是5度电一个标方,10方氢气相当于1公斤氢气,能驱动1.8排量的汽车行驶100公里左右。目前看比油更贵,还没有产业化,大规模生产能降低成本,它的优势是零排放,我们的目标是4.1度电一个标方。”黄方说。
除了塞克赛思,同样出现在峰会上的本土企业山东纽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得到了不小的关注。公司去年底在济南成立,是一群海归创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产品已经卖到国外。他们研发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的氢燃料系统的关键部件。可以将燃料电池输出的100至200V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汽车需要的600V高压直流电。
“这其中有很大的技术门槛。产品在控制系统上有比较大的创新,从输入电压范围70V—220V,输出电压范围在250V—750V看,在业界是非常宽的范围,这样同一个产品就可以匹配到不同车型的电池里。”公司总工程师赵晓楠博士说,目前做同类产品的公司在北京、深圳、武汉都有,但是将这一产品当作主营产品的公司还很少。“公司还处在发展早期,还在成长,也是想稳步前进。”在赵晓楠看来,目前氢能产业的众多产品都还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济南布局“中国氢谷”将能吸引氢能产业的上下游链条企业集聚,这无疑将为济南本地的氢能产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山东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中也明确济南发展“中国氢谷”。“中国氢谷”项目已列入《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作为关键战略材料重点建设内容。山东省氢气年产量约4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近1/5,地炼化工、煤制氢等产业都走在全国前列。山东的制氢产业发达,在氢能源价格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峰会上,山东省副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介绍,山东是氢能大省,在氢气制造、储存、运输、加注、燃料电池及一系列应用等全产业链都有全部的氢能业务,有像潍柴动力、山东能源、兖矿、国惠等众多氢能的核心企业,有全产业链氢能业务。此外,山东省即将发布全省的氢能规划,山东也将是唯一一个发布氢能省级规划的省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五彩的田园美如画廊,美丽的乡村鸟语花香……”9月23日上午,我省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寿光三元朱村举办。上午9点,三元朱村村委大院,《丰收中国》的歌声悠扬,舞台上10位年轻人抬着巨人南瓜登台。这样的巨人南瓜,寿光菜农种出来的最大重量为480斤。而一根蛇...[详细]
9月23日,山东省投融资担保集团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济南成功签署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山东省正式加入国家融资担保体系,也标志着“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和地方融资担保机构”三级风险分担机制在山东正式落地,将切实增强山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详细]
营商环境、办事环境对一座城市来说有多重要?将其比喻为水和空气一点都不为过。济南深知这一点。济南向企业和市民递出这一张崭新城市名片时底气十足[详细]
23日,记者从“青岛英才季”媒体通气会上获悉,2019“青岛英才季”正式启动,并将一直持续到12月。活动期间,围绕青年人才和高端人才集聚两条主线,将密集开展青年人才引进活动、高端人才节会、发布重点人才岗位需求等一系列引才活动,面向全球招揽高素质人才。[详细]
“奋进的山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正在山东博物馆展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模型前,参观者排起长队,等待进入舱内亲身体验一下潜入深海的乐趣。2012年6月,“蛟龙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作业型潜水器7062米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也标示着我国...[详细]
本届大赛由山东省大数据局主办、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承办,以“开放融合、数据赋能”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政府+企业+顶尖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多轮驱动平台,打造“智慧山东、数聚青岛”的城市名片。启动仪式上,知名专家作了主题演讲,知名企业作了专题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