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天上蟠桃,人间肥桃。临近今年肥城金秋品桃节尾声,9月21日,肥城市刘台村的刘学军刚刚从肥城丰收节颁奖礼上领回了精品佛桃奖一等奖。他经营近百亩桃园,平均年收入近百万。
枝叶茂密,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这是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桃园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肥而大的桃子是咋种出来的?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呢。
刘学军告诉记者,以前的刘台村以种粮食为主。从林校毕业的哥哥刘培华,源于对种桃的热爱,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工作,回到家乡种桃。正因如此,他还成为村里的种桃“领头人”。
“由于品种单一,以前村里近三千亩桃林产的桃,20天左右几乎不可能售出。到了1995年,桃子品种逐渐多元化,缓解了品种集中上市的难题。从5月份到11月份,三千亩的肥桃一直在不间断上市。”刘学军说。
为更好地保护果实,刘台村采用“果实套袋”来防虫、防污染,不仅降低了农药使用,就连产出来的桃子也既好吃又美观。每年产出的桃子,刘学军都会做一个糖分对比,含糖量已从14%提高到了现在的18%。
经过慢慢发展,现在刘学军家的桃园占地近100亩,涵盖大红袍、莱山蜜、传统佛桃、中华寿桃等40多个品种,近100亩地共有10余人管理。“一亩园赶上十亩田。以前村里种地的时候,村民一亩地年赚600元,弄不好还赔钱。现在桃农一亩地的收益能达一万元。”刘学军说。
通过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相结合,既方便了消费者购买,也增加了桃农的收入。“我们不光建立了大的微信群,家里的孩子也通过转发朋友圈进行宣传销售。在中秋节前,一箱六个桃,每天能卖出1000多箱,收入六万多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远明 见习记者 郭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五彩的田园美如画廊,美丽的乡村鸟语花香……”9月23日上午,我省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寿光三元朱村举办。上午9点,三元朱村村委大院,《丰收中国》的歌声悠扬,舞台上10位年轻人抬着巨人南瓜登台。这样的巨人南瓜,寿光菜农种出来的最大重量为480斤。而一根蛇...[详细]
9月23日,山东省投融资担保集团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济南成功签署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山东省正式加入国家融资担保体系,也标志着“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和地方融资担保机构”三级风险分担机制在山东正式落地,将切实增强山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详细]
营商环境、办事环境对一座城市来说有多重要?将其比喻为水和空气一点都不为过。济南深知这一点。济南向企业和市民递出这一张崭新城市名片时底气十足[详细]
23日,记者从“青岛英才季”媒体通气会上获悉,2019“青岛英才季”正式启动,并将一直持续到12月。活动期间,围绕青年人才和高端人才集聚两条主线,将密集开展青年人才引进活动、高端人才节会、发布重点人才岗位需求等一系列引才活动,面向全球招揽高素质人才。[详细]
“奋进的山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正在山东博物馆展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模型前,参观者排起长队,等待进入舱内亲身体验一下潜入深海的乐趣。2012年6月,“蛟龙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作业型潜水器7062米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也标示着我国...[详细]
本届大赛由山东省大数据局主办、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承办,以“开放融合、数据赋能”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政府+企业+顶尖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多轮驱动平台,打造“智慧山东、数聚青岛”的城市名片。启动仪式上,知名专家作了主题演讲,知名企业作了专题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