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实力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进入新世纪,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外两个市场开拓发展迅速。近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青岛市建筑业生产经营规模也实现了新跨越,无论从企业数量、生产规模、整体实力都发生了巨变。
建筑业规模扩张,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建筑生产企业数量激增。据统计,本市1949-1977年成立的建筑业企业18家,其中9家企业为非公性质企业。2018年本市拥有资质内建筑企业774家,企业数量增长了42倍。本市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49年,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成为本市建筑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之一。目前青岛市拥有特级资质企业10家,占全省的三成以上。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张。青岛市建筑业总产值由1983年1.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251.2亿元,年均增长22.3%;建设成就惠及社会,为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建设的步伐,建筑业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人民住房、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房屋施工面积由1983年不足2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10000万平方米以上,增长70多倍,年均增长13.2%;房屋竣工面积由1983年的80.4万平方米,增加到3025.7万平方米,净增加近3000万平米,年均增长10.9%。
建筑业整体实力增强。1983年全市建筑业固定资产原值不足2亿元,2018年达到205.5亿元;流动资产从0.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156.4亿元;从事建筑业的平均人数从3.1万人增加到58.9万人。2018年全市建筑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0亿元、实收资本500余亿元,企业资产总计2600余亿元,建筑业整体实力得到巨大提升。
新动能聚集,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青岛市建筑业积极顺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行业技术前沿迈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大量应用,不断聚集新动能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顺应行业发展,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青岛市建筑业企业紧跟行业发展潮流,从传统现浇施工转变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为主,积极探索实践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建筑业产业之路。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中建联合建设有限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成为行业推进产业化领航者和践行者。
“新经济”元素,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集聚能量。当前探索经济“新模式”、引入“新技术”成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之路,“有住”、“爱家优站”等“互联网+”家装电商模式兴起,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汇聚了新动能。二是技术创新驱动加力,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能力。青建集团设立了行业内山东省唯一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岛建安集团成立绿色建筑研究院等,通过对生产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建筑有效供给,助推行业跨进产业化。
建筑业促进经济整体向好发展
青岛市建筑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税收贡献率不断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整体向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增强。青岛市建筑业在生产经营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近三年青岛市建筑业累计吸纳的农民工15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在16%左右,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不断提升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化工人转变功不可没,为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近年三年来,年均上缴税金近5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成为助力经济平稳持续向好发展的支撑力之一。
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融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城市国际化地位提升,青岛市建筑业乘借发展机遇,不断彰显综合实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青岛市建筑业先后参与2008年奥帆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2019年海军成立70周年等大型国际、国内活动场馆及基础设施建设,展示青岛市建筑业综合实力。青岛市建筑业企业参与的中合峰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峰会新闻中心等场馆建设。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斐然
1983年,青岛市以青建集团为龙头的建筑企业,开始正式进军海外市场,迈出拓展海外建筑市场的第一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加速了青岛市建筑业“走出去”的步伐。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前景看好。2013-2018年青岛市建筑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近1000亿元,年均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据统计,参与“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的建设,新加坡 沙特阿拉伯 科威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青岛建筑企业海外运营的重点地域,今年上半年这三个国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占全部“一带一路”营业收入的近五成。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本市建筑业共有18家企业在境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中14家建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境外营业收入142.1亿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的境外营业收入121.2亿元,占全部境外营业收入的八成以上。
海外三大运营战略区域形成。青岛建筑企业深耕海外市场多年,不断积累沉淀并逐步发展壮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初步形成了南亚、西亚、东南亚三大运营区域的战略格局。
南亚区域:巴基斯坦、印度是青岛建筑企业参与建设的主要国家。该地区受地缘政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影响,成为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电力、铁路、公路、市政等相关行业的基础施设建设前景广阔。
西亚区域: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的电力设施和石油管道建设成为青岛建筑企业境外经营的重要领域,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成功和风险并存的局面。
东南亚区域: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等是青岛建筑企业参与建设的主要国家,主要涉及房屋建筑、公路、市政设施等工程。经过几十年的拓展深耕,不但在工程建设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在商贸、产业园区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对全市建筑业境外运营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通讯员 孙辉 卢倩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五年时间,城区规模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万人增加到35万人,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2014年提高6.7、18.8个百分点……作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初秋的郓城充满生机。[详细]
9月10日,根据市民的反映,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小清河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没头没尾”,施工牌没有开竣工时间等现象进行了报道,引发关注。位于槐荫区东沙王路与清河北路的工程段为“静享乐活”标准段,目前标准段的施工已接近尾声。[详细]
经各地区各部门遴选推荐、群众网上投票、组委会集中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认真审核,产生300名“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包括278名个人,22个集体。山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一片英雄模范辈出的热土。[详细]
中秋节期间,山东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出动警力9.3万余人次,全面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广大民警放弃与家人团聚,履职尽责,扎实做好节日安保工作,确保了全省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旅游景区秩序井然,全省人民群众在安乐、祥和的气氛中欢度佳...[详细]
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水库移民村面貌,近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2亿元,用于建设全省60个齐鲁样板“美丽移民村”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详细]
届山东文博会期间,在以往文化惠民消费券的基础上,第三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推出“活动定向券”,组委会将联合各主题活动,签约商户400余家,现场发放200万元文博会定向消费券。济南文化惠民消费季惠民平台“贴票票”将设立文博会专区,给予定向消费补贴助力文博会,促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