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9月10日,11.45万吨的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来到青岛国际邮轮公司码头,将满载3300多名乘客前往日本长崎,度过四晚五天的海上中秋豪华之旅。这是国际知名邮轮公司首次在青岛、在山东实现常态化运营,标志着山东港口邮轮产业发展开启了全新时代。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王建伟
青岛邮轮母港航线
迎来迄今最大邮轮
此次从青岛邮轮母港起航的歌诗达邮轮“赛琳娜号”意义非凡。因为这艘11.45万吨、载客量3780人的大型邮轮,是迄今为止青岛邮轮母港航线迎来的最大邮轮,而在接下来的9月、11月和12月份,它将在青岛持续运营16个航次。最大邮轮在这里常态化运营,这是青岛旅游“深耕海洋”,丰富“精品旅游”内涵,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之城的又一大动作。
“此次赛琳娜号邮轮几乎满载,不仅涵盖了山东省内的游客,还有游客是来自河南、西安等地青岛港设内陆港的城市。”青岛邮轮母港商务部副经理王儒湉介绍,今年上半年,青岛邮轮母港实现了54%的高增长,成为2019年上半年国内增幅最高的邮轮港口。
“第一年开港我们只接待了15个航次、3.2万人次,今年已经达到了11万人次。”王儒湉介绍,青岛港的客运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时候客运和货运并不分,从没有一个专用的客运码头,正式接待邮轮还是在1979年的一艘瑞典的邮轮,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青岛的客运业务大幅缩水。2013年青岛独资11亿元筹建了这个邮轮码头,如今码头拥有C1泊位可以停靠世界最大的邮轮,现在主业是母港航线,客运量年增长达16.8%。
青岛邮轮母港于2015年5月29日开港运营,拥有3个邮轮专用泊位,可停靠22万吨级超大型邮轮,开港四年来,共接待邮轮192艘次、旅客36.8万人次,累计运营航线37条。2019年1到8月份,青岛邮轮母港已接待邮轮53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5.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6%和53%。
青岛港大港区域
面临转型发展挑战
青岛因港而生,向海而兴,这就离不开1987年开埠的青岛港,青岛港最早是从大港发迹,从1892年开埠,港口带动了铁路、纺织、商贸、金融等临港产业的发展。20世纪初,大港周边就集聚了50多家金融机构;20世纪30年代,这里被称作“青岛的华尔街”,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如今青岛港大港区域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
以港而立、因港而兴的青岛必须要摆脱只靠赚运输费的低层次发展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港口效应,打造邮轮母港城便是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重要一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五年时间,城区规模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万人增加到35万人,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2014年提高6.7、18.8个百分点……作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初秋的郓城充满生机。[详细]
9月10日,根据市民的反映,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小清河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没头没尾”,施工牌没有开竣工时间等现象进行了报道,引发关注。位于槐荫区东沙王路与清河北路的工程段为“静享乐活”标准段,目前标准段的施工已接近尾声。[详细]
经各地区各部门遴选推荐、群众网上投票、组委会集中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认真审核,产生300名“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包括278名个人,22个集体。山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一片英雄模范辈出的热土。[详细]
中秋节期间,山东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出动警力9.3万余人次,全面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广大民警放弃与家人团聚,履职尽责,扎实做好节日安保工作,确保了全省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旅游景区秩序井然,全省人民群众在安乐、祥和的气氛中欢度佳...[详细]
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水库移民村面貌,近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2亿元,用于建设全省60个齐鲁样板“美丽移民村”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详细]
届山东文博会期间,在以往文化惠民消费券的基础上,第三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推出“活动定向券”,组委会将联合各主题活动,签约商户400余家,现场发放200万元文博会定向消费券。济南文化惠民消费季惠民平台“贴票票”将设立文博会专区,给予定向消费补贴助力文博会,促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