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张翼晖
编者按:1949-2019的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却记录着新中国由弱变强、屹立世界东方的过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众网联合青岛市委网信办共同策划《生于1949》专题报道,聚焦生于1949年的普通青岛人,通过他们讲述70年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从不同侧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青岛人的奋斗历程。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9月16日讯(记者 胡方圆 王悦音)在青岛市中心医院骨科专家门诊,经常能看到一位穿白大褂的老人在为患者诊疗,他就是青岛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谷祝青。与共和国同龄的谷祝青1971年进入医疗行业,2009年退休后被医院返聘,至今坚守在医疗一线。回顾48年从医生涯,谷祝青用“突飞猛进”形容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70岁的谷祝青为病人诊断。
谷祝青手持他1992年的专家证。
9月10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谷祝青家中见到了他,这是谷祝青结束了连续三天的坐诊后的第二个休息日,70周岁的谷祝青依旧精神饱满,神采熠熠。由于他对于骨关节病、颈腰椎椎肩盘疾病、骨关节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颇有心得,2009年从青岛市中心医院退休后,他随即被医院返聘,每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的上午在骨科专家门诊坐诊。坐诊时,谷祝青从7点半医院上班前就开始看诊,一直要忙到中午12点半以后才能看完。
谷祝青从1971年开始从事医疗工作,后考入青海医学院,毕业后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工作,1991年调至青岛市中心医院(原青纺医院)医务科工作,1992年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后开始每周坐一天骨科专家门诊,2002年担任医务科主任至2009年退休,随即被医院返聘至今。
谷祝青在青海从医时的照片。
谷祝青在青岛从医的专家门诊资格证和主任医师资格证。
谷祝青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我刚开始踏上从医路时,医生都是全科大夫,到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后,外科才细化成十几个科室。”谷祝青说,1976年从青海医学院毕业时,当时的一届毕业生只有200人左右,由于医科毕业生少、医疗条件有限,70年代时,为了帮助乡镇、农村患者治疗,他经常跟着医疗队到各地进行巡回医疗。“巡回医疗不像在医院分科室,只能碰到什么患者就治什么病。”谷祝青回忆,在一次巡回医疗时,一位患者没钱治病瘫痪多年,谷祝青为他针灸治疗,半个月后患者便慢慢康复,生活可以自理了。还有一次在唐古拉雪山巡回医疗时,条件实在太差,他在草地上撒上消毒粉为产妇接生,还曾只用血管钳和两支麻药为患者做阑尾手术。
90年代,谷祝青来到青岛从医,他说,这是中国医疗水平突飞猛进的年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内的医疗技术、医疗器械等条件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以骨关节病为例,过去患上关节病就几乎成为了“不治之症”,只能依靠封闭治疗让患者暂时没有疼痛感。90年代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关节病已经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逐步成熟。到现在,关节修补、置换关节已经成为骨科医生的常规工作,患者上午做完手术,下午就可下地,恢复时间大幅缩短。
除了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也有了巨大的发展。90年代末期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让患者住院、手术的花费少了,保险范围内的手术80%都能报销,这让从前没钱治病,不敢进医院大门的情况几乎消失了。谷祝青感慨,在他从医的这48年间,中国的医疗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突飞猛进,设备不断更新,人民健康水平越来越高。
今天,70岁的谷祝青仍然坚守在医疗前线,从医48年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长,而关于从医的“初心”,谷祝青说:“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用心为人民服务,站在患者的角度以心换心。”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张翼晖
五年时间,城区规模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万人增加到35万人,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2014年提高6.7、18.8个百分点……作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初秋的郓城充满生机。[详细]
9月10日,根据市民的反映,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小清河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没头没尾”,施工牌没有开竣工时间等现象进行了报道,引发关注。位于槐荫区东沙王路与清河北路的工程段为“静享乐活”标准段,目前标准段的施工已接近尾声。[详细]
经各地区各部门遴选推荐、群众网上投票、组委会集中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认真审核,产生300名“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包括278名个人,22个集体。山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一片英雄模范辈出的热土。[详细]
中秋节期间,山东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出动警力9.3万余人次,全面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广大民警放弃与家人团聚,履职尽责,扎实做好节日安保工作,确保了全省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旅游景区秩序井然,全省人民群众在安乐、祥和的气氛中欢度佳...[详细]
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水库移民村面貌,近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2亿元,用于建设全省60个齐鲁样板“美丽移民村”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详细]
届山东文博会期间,在以往文化惠民消费券的基础上,第三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推出“活动定向券”,组委会将联合各主题活动,签约商户400余家,现场发放200万元文博会定向消费券。济南文化惠民消费季惠民平台“贴票票”将设立文博会专区,给予定向消费补贴助力文博会,促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