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张新平在给观众讲解。 青岛市博物馆供图
半岛记者 黄靖斐
在青岛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都认识61岁的志愿者张新平,她在青博已经做志愿服务11年了,节日期间更是她的“工作”时间,“中秋节、春节,我在博物馆给大家讲解,家人也都会过来听,一起做活动,我们在博物馆团圆。我忙完工作,一家人再出去吃团圆饭。我觉得这样的节日更充实,更有成就感。”
各种节日“风雨无阻”
记者在青岛市博物馆见到了61岁的张新平,她神采奕奕,笑容非常有感染力。谈到做志愿者的工作,张新平透露,她是在2008年经过报名、面试、考核和培训,正式成为青岛市博物馆《明清彩瓷》展厅的讲解志愿者的,十多年过去了,用工作人员的话说“张新平老师可以说是风雨无阻”。
张新平告诉记者,“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都是我的工作范围,差不多每个中秋节都会在博物馆工作,给观众讲解,和观众一起做活动。”
今年中秋节,青岛市博物馆首推“中秋悦赏会”,张新平介绍,9月12日开始青博会推出丰富多彩的节目,“中秋佳节3天假日期间,青博所有的展览、互动区域都可以参观,我们志愿者还定点为观众导赏,解读展览。”
中秋节家人也来当观众
受到家人的影响,张新平喜欢上了文物,在接受博物馆的系统培训之余,张新平自己买书学习,到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资料,外出旅游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去博物馆浏览,终于摸清了讲解员所需要的“技能”。平日如果有闲暇时间,她就去参观各地的文物、书画、工艺美术展览。“每到一个城市,不用问,家人们都会说,先去博物馆。现在,连我的孙子孙女也整天说,‘去博物馆’,在我的影响下,他们也都开始喜欢文物,到博物馆就问我各种问题。这是让我最欣慰的。”
至于中秋节和家人的团圆,张新平说,“每年都在一起团圆,我先来博物馆,随后家人们也都来,孩子们、包括亲家都会在现场当我的观众,听我讲解。我们在博物馆团圆。不仅是中秋节,大年初一也是这样,我觉得这样的节日更充实,更有成就感。”
观众对自己认可最重要
作为文博志愿者,张新平每周四去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每周五去青岛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观众她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如果面对的是中学生,那是非常考验志愿者的,“手里没有干货或者不够有趣,他们是肯定听不下去的。”而对于老人,张新平则会放慢语速,“老人们喜欢文物背后的故事。”
虽然各种节日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但张新平说,自己收获很多,因为对文物讲解的用心,她受到观众的认可,连续多年获得青岛市博物馆“十佳志愿服务工作者”称号。有一次在为几位游客讲解时,张新平连着讲了一个多小时,讲解完他们非常满意,非要给她小费。“我说,如果我收了,就对不起我的志愿者证了。因为他们是瓷器厂的,最后非要送我一个杯子,说让我讲解渴了喝水。”到现在杯子一直放在家里,张新平没有打开过,“这是观众对我的认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数说山东70年|“小确幸”里的“大民生”数说山东70年|“小确幸”里的“大民生”[详细]
山东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看看这几个市打算怎么干。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山东于近日印发《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针对当前城市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将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细化为风貌特色、蓝绿空间、空...[详细]
济南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我参加这个泉水文化景观会议的时候,马上想起了一个城市,叫依云[详细]
打造山东“国际客厅”,青岛到底图个啥。而刚刚过去的9月第一个周,绝对称得上是青岛的“会展周”——2019世界韩商合作大会、中德对话论坛2019年会议、2019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2019“一带一路”陆海联动(青岛)高峰论坛、青岛秋季国际车展、第十七届电影表...[详细]
这批新战友中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只有17岁,全部来自安徽省淮北市。武警济南支队江苏籍新兵小刘刚步入军营,就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详细]
“把泉水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起来,而且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说明济南人民正在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做出更大努力。最后,霍晓卫总结,济南泉文化景观可以成为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发展的有力抓手与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城市的保护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