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9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在17版刊发长篇通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报道了山东菏泽单县公立博爱学校老师的感人事迹。
单县公立博爱学校是一所专为特困家庭孩子设立的学校,成立于2018年。学校成立之初,第一批学生有100余名。今年9月,在校生增加到204人,学校教师也增至20多人,均从当地公立学校抽调或事业单位招录而来。
这个学校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学生。单县公立博爱学校中学生,有的父母双亡,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父母或有残疾,或有精神疾病,家徒四壁;有的父亲入狱,母亲改嫁,无依无靠。正如《人民日报》在这个栏目开栏的话中说,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单县公立博爱学校的老们用爱与责任,诠释着生命的内涵,成为教育扶贫中的一个样本。
单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人口约120万,是附近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家庭普遍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孩子也都有学上。但在很多深度贫困家庭,在“有学上”和“接受良好教育”之间,还存在极大差距。单县在一所校址的基础上创建一所新学校,将这些孩子集中起来,吃饭、住宿、穿衣、书本、校车等全部免费。
为这所学校付出的老师们,刚显得更为特殊。他们的工作时长远超普通学校,晚上还要在学校轮流值班。为了这群孩子能入学,享受到像县城的学校一样的教育,单县公立博爱学校的老师们挨家挨户摸排申请入学的贫困户家庭情况,既不能落下每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孩子,也不能被人钻了空子、占了便宜。享受到像县城的学校一样的教育,他们在开齐、开全各科课程的同时,还增加劳动技能培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校本课程,每天的课余时间,教职工轮流加班辅导学生,包括生活技能、田间操作培训,古诗文诵读、演讲、书法、绘画、棋类、舞蹈,以及各种体育项目辅导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他们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新闻多一点】
山东单县公立博爱学校,专为特困家庭孩子设立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9月8日11点30分,山东菏泽单县公立博爱学校,结束了一上午课程的孩子们,排着队唱着歌,穿着统一的红色短袖校服,在老师的带领下朝食堂走去,路上看见记者,主动敬礼、问候。
穿着条纹T恤、默默跟在队尾的高金超,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高金超的爸爸以务农、拾荒为生,妈妈有精神疾病,还有一个小弟弟。
在学校里,很多孩子都和高金超的命运相似——他们有的父母双亡,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父母或有残疾,或有精神疾病,家徒四壁;有的父亲入狱,母亲改嫁,无依无靠。
朝夕相处,师生结下深厚情谊
2018年9月,专为这些特困家庭孩子设立的学校——单县公立博爱学校正式成立,第一批学生有100余名。今年9月,在校生增加到204人,学校教师也增至20多人,均从当地公立学校抽调或事业单位招录而来。
鲍姗就是其中一员。她原本在县城的学校任职,被单县人大副主任、博爱学校第一校长朱艳霞动员过来担任副校长,负责学校日常工作。
这两年的暑假,鲍姗都和朱艳霞一起,挨家挨户摸排申请入学的贫困户家庭情况,既不能落下每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孩子,也不能被人钻了空子、占了便宜。学校的招生标准只有一条:没有父母或父母没有教育能力的特困家庭儿童。
“她叫张可欣、他叫谢双声、她叫赵轩宇、她叫冯春雨……”鲍姗对学校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家庭情况都如数家珍,哪个孩子的父母已经去世、哪个孩子没人照顾,都被她统计在纸上、记在脑中。
责任,让博爱学校的老师们既充实,又倍感压力。他们的工作时长远超普通学校,晚上还要在学校轮流值班。朝夕相处,很多孩子都用“鲍妈妈”“高爸爸”来称呼老师们。博爱学校的经历,让鲍姗重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这些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者。对于其中很多孩子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的父亲、母亲。”
老师们努力让这里的课程能和县城的学校保持一致。在开齐、开全各科课程的同时,还增加劳动技能培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校本课程,每天的课余时间,教职工轮流加班辅导学生,包括生活技能、田间操作培训,古诗文诵读、演讲、书法、绘画、棋类、舞蹈,以及各种体育项目辅导等。
通力协作,汇聚全县爱心力量
单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人口约120万,是附近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作为在教育一线干了2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朱艳霞有一次和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去贫困户家中调研时发现,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家庭普遍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孩子也都有学上。但在很多深度贫困家庭,在“有学上”和“接受良好教育”之间,还存在极大差距。
“这些孩子缺少良好的照顾,更谈不上优质的教育。”朱艳霞说,有的孩子刚来学校时,教室不进、食堂不去,每天只会蹲在垃圾桶旁翻东西吃。很多孩子,来了学校才知道如何刷牙。
在前期充分调研统计的基础上,单县决定在东城初级中学原校址的基础上创建一所新学校,将这些孩子集中起来,吃饭、住宿、穿衣、书本、校车等全部免费。县政府先期投资160余万元集中翻新改建,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和功能室。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朱艳霞和博爱学校的老师们带着这样的信念,四处“化缘”:“县卫健委给孩子们免费做了体检,防疫中心来学校消毒杀菌,被褥、床单都是捐赠的,有人送来了价值17万元的图书,校车公司、公交公司、各乡镇政府和博爱学校的老师们通力协作,每半个月送孩子回家一次……”
全县的力量,逐渐汇聚到这所学校。就在采访过程中,单县返乡创业服务站的人打来电话,询问需要哪些帮助。朱艳霞想了想说:“给孩子们准备点月饼吧,一人两块,一块自己吃,一块让孩子带回家。”
心理疏导,塑造乐观健康人格
鲍姗已经一周没回过家了,她4岁的孩子早接来学校照顾,已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混得很熟,不停问妈妈:“什么时候再让可欣姐姐来家里玩?”
孩子口中的可欣姐姐,是这所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张可欣。演讲、主持、舞蹈……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她出马。
落落大方、阳光自信、可爱乖巧……第一眼看到这个女孩时会想到这些词。很难想象,直到去年,她还一直跟着爸爸和爷爷颠沛流离,先后在河南、陕西、山东莱州等地生活。没有学籍的她,14岁了却只读到四年级。不久前,母亲的离开、爸爸的去世,让她和弟弟,成了“孤儿”般的孩子。
心理疏导,是博爱学校面临的更紧迫的难题。朱艳霞说:“通过与孩子及其监护人的交流发现,特困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普遍偏低,一些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导致孩子没有自信,有的甚至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教育的重心放在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上。”鲍姗说,他们绝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斥责孩子,而是要引导孩子先学做人再学知识,树立规则意识,帮助他们将来能顺利融入社会。
单县县委书记穆杰表示,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实践表明,深度贫困家庭低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单靠现有的扶贫政策难以彻底解决,为此,单县探索出一条财政兜底、精准保障、社会参与的教育扶贫路径,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努力实现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一个孩子都不掉队。
午间时分,看着同学们走进食堂,高金超却停在了门口,似乎有点害怕,嘴里念叨着“找爸爸”。这时候,一只手伸了过来,鲍姗拉着他走进食堂,打了满满一份菜,端在他面前。
看着“鲍妈妈”的微笑,高金超拿起筷子,认真地吃了起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山东优势在哪儿?。“只要济南的政策合适,甚至和其他地区比没有什么优势,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把产业落在济南[详细]
大众锐评|为老师“亮灯”,更要亮在人心中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全国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将于晚8时至9时,在各自的地标建筑上“亮灯”,在大屏幕显示“老师,您好[详细]
济南17个部门单位联手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有线索请举报。“这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将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原则,全面摸排源头性问题线索,着力解决围标串标等重点问题,依法整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乱象,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详细]
治理扬尘不达标。青岛宜家等22个建设项目被通报治理扬尘不达标,青岛宜家等22个建设项目被通报批评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详细]
图说 青企峰会2019专场,重磅专家这样说图说 青企峰会2019专场,重磅专家这样说[详细]
“美团黄”单车现身济南街头。从远处看,单车有点像升级版的“ofo小黄”;从近处看,单车在造型上和摩拜单车几乎一模一样,前车把上还印着摩拜标志,车身上却印着“美团APP扫码骑行”字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