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水复涌16年:一眼泉滋养五代人,市民成泉水守护者推荐者

2019-09-07 07:11:07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今年9月6日,济南泉水迎来复涌16年纪念,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泉水持续喷涌最长的时期。这座以泉闻名的城市不仅有泉水这一大自然的馈赠,更让城市与泉水和谐相伴共生。喝着泉水长大,泉边戏水喝茶纳凉,是济南人共同的城市记忆。如何传承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和记忆?今年“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市民也成为泉水的守护者和推荐者。

  6日,在趵突泉内,孩子们在泉水里嬉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青先 摄

  一个个泉水人家

  泉水生活鲜活可爱

  曲水亭街是济南的一条老街,虽然坐落于闹市区,却静谧深幽,韵味十足。曲水亭街15号是一处泉水人家,这座始建于清末的泉水庭院,是目前济南残存不多的徽派建筑之一,院中有一眼从未干枯过的“佐泉”。自王俐的祖父辈开始,已有五代人生活于此,和泉水结下了百年情缘,淙淙泉水还培育出了5位北大学子,有律师、医生、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学校校长等。

  现在,曲水亭街15号住着的是王俐等第三代的兄弟姊妹及其后辈。对于老院的一切,退休教师王俐如数家珍。她介绍,老院屋邸共有15间房,框架式砖木结构,三进院落,2013年曲水亭街经过政府保泉工程的修缮,王俐家的老院更是直接的受益者。政府在保留了院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

  在王俐的指引下,还能看到西厢房保留完好的元宝屋脊(俗称蝎子尾)、榆木梁、青墙、嵌入墙体的青砖佛以及呱嗒嘴儿冰花窗户,甚至北厢房墙上仍然隐约可见解放济南时留下的枪眼。

  让王俐津津乐道的,除了自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院儿,还有院里那口名为“佐泉”的泉眼。“我家的泉本来是‘无名泉’,2011年泉水普查的时候,才被命名为‘佐泉’。”王俐说,“最初的老井口是方的,下面的井是圆的,井圈是后来保泉工程时修建的。”

  佐泉滋养了王家五代人的生活,吃饭、洗衣全都靠这一口泉。“夏天的时候,我们洗澡,都是从泉里打几盆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上一个小时,温和了就可以洗了。我们也从来不用冰箱,想喝冰镇绿豆汤,吃冰镇西瓜,就搁井里放一会儿,再拿出来就清凉可口了。”王俐说,佐泉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赶上雨季水位上升的时候,蹲在边上拿舀子就能够到泉水,即使在旱季也依然丰茂。

  “平时井水安静,丝毫不见波澜,但只要打桶水上来,井里就热闹起来,先是水声泠泠,再见气泡打着转儿,往中央汇聚,那是井水从井底壁间流出。”王俐说,趵突泉的三股水是从中央往四周冒,佐泉的水却是从四周往中央汇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全家人在泉边喝茶,纳凉扇着蒲扇,哼着小曲吃西瓜,其乐融融,现在想起来也鲜活可爱。”

  2013年,曲水亭街经过政府保泉工程的修缮,泉水人家恢复了往年的景象,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而王俐由于熟悉老街老巷,也成为了老街巷义务讲解员。大多数时间,她都会在老院烧上一壶泉水,泡上香茶,跟走进来的游客们一遍遍讲述着她家的泉水、家族,还有这所老院儿的故事。

  “向游客们讲解我们老济南的文化,也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老济南,知道我们济南的泉,这样才能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泉水。”王俐强调,身为济南人,从小在泉水边长大,有责任爱泉、敬泉、保泉、护泉。

  王俐在院中的泉水井中取水泡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任玉停 摄

  喝着泉水长大

  为护泉专门修污水管

  明府城片区是极富济南特色的老城区,有着100多处泉水,大多隐藏于百姓家中,老济南人便成为了泉水的守护者,位于王府池子北侧张家大院的张家人也是其中之一。

  张家大院有着三百年的历史。现在住在张家大院的是张氏第17代至第21代嫡孙们。李进莲嫁到张家已经30多年,是张氏第17代孙媳。

  张家大院前面,就是波光粼粼的王府池子,清澈见底的水下不时地有鱼儿游来游去。但李进莲说,王府池子曾经干涸了十年,直到2003年,政府开始采取相关的保泉措施,王府池子的泉水才慢慢地回升,养了十多年,才养成了如今的样子。

  “泉水来之不易,更是要爱惜。”李进莲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张家大院和老济南的风俗历史,10年前把丈夫所在的庭院改成了饭店,怕污染泉水,他们特意修了一条污水管道接到院外的下水道里。

  “但是很多人家没有下水道,为了图方便经常在王府池子边洗衣服、涮拖把,还有一些人来池子里游泳,很影响泉水的水质。”李进莲说,几年前,政府禁止泉边洗衣、游泳等不良行为后,情况才好转了许多。

  据李进莲表示,之前来她家饭店吃饭的客人,不少是听说王府池子能游泳才特意过来的,王府池子禁泳后,对她的生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她本人是支持禁泳的。“首先保护了泉水,另外很多游泳的人,凌晨四点就过来,有的时候夜里两点还在,特别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

  李进莲说,张家上下十几代人全都是吃泉水长大的,张家大院下面挖50厘米就能挖出泉水。“内院有棵石榴树,相传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平时基本不用浇水,下面有泉水滋润,每年老树结出的石榴有两手合围那么大,籽多汁甜,很好吃。”

  石榴树枝干从地下钻出,四散生长,最粗的树干直径近30厘米。9月正是结果的时候,这棵石榴树冠大如盖,硕果累累,几乎把面积三四十平方米的小院上方全部遮盖住,夏天树荫如瀑,几乎感受不到太阳的炙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见习记者 任玉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青年记者蹲点报告|关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1_副本.jpg

    2019年是“工作落实年”,我省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中,选定120个重点项目,其中建设项目100个,准备项目20个,总投资6130亿元。“凤凰”展翅正“先行”[详细]

    09-09 07-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我国首次发布超强筋小麦品种,四席山东有其二

    2_副本.jpg

    两大排烘焙好的面包摆在长桌上,袋子上写着编号,除了作为对照的是“加西硬红春2号”,哪个面包出自哪个品种都没人知晓。9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代表大会发布鉴评结果:“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被鉴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详细]

    09-09 07-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英雄山早市搬新家,还是熟悉的老味道!原早市的144户业主迁址

    3_副本.jpg

    英雄山早市搬到新世界商城地下一层,商品经营划分了区域,比以前更方便了。9月7日上午8时,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迁到市中区新世界商城地下一层的英雄山新早市开始正式营业。如今英雄山早市搬到新家——新世界商城,依旧保持原汁原味的早市风格,一如既往陪伴着济南人。[详细]

    09-09 07-09生活日报
  • 1秒报到、穿越早看宿舍...青岛理工高科技迎新

    4_副本.jpg

    1秒报到、穿越早看宿舍...青岛理工高科技迎新创意别致的迎新门。摄9月7日,记者来到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迎新所在的操场人头攒动,但报到点前却较为轻松,没有排队的情况,记者在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报到点看到,桌上有一排摄像头,新生抵达后,只需对着摄像头...[详细]

    09-09 07-09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 白露至!济南“秋老虎”将暂退,明天高温将降至30℃以下

    8日夜间到9日白天晴间多云,南风转北风都是2~3级,9日早晨最低气温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商河县、南山区20℃左右,市区及其他区县23℃左右,9日最高气温33℃左右。9日夜间到10日晴转多云,东北风3~4级,最低气温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商河县、南山区20℃左右,市区...[详细]

    09-09 08-09生活日报
  • “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9”将推介121个项目,总规模2318.54亿元

    “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9”将推介121个项目,总规模2318.54亿元为“双招双引”注入青春动力“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9”将推介121个项目,总规模2318.54亿元这是临沂九中普通的一堂课。”科大讯飞山东办事处行业总监戴大恩告诉记者,科大讯飞还与济...[详细]

    09-09 08-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