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名专业人才入职,济宁市住建局 专业化人才助力济宁重点项目建设

2019-08-27 07:20: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赵德鑫 吕光社

□ 本报记者 赵德鑫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王 强

“在这处导流岛上后来又新加上了一些植物,我向局长建议摆放新的植物时与原来的植物找一下叠加关系,不要打破原先的层次感,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赵局长的肯定。”7月18日下午,在济宁市任城路-王母阁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现场,新近入职济宁市住建局工作的李长安指着龙兴路与任城路十字路口处的导流岛介绍。“我大学的时候学的环境设计专业,专业方向是景观设计,在项目建设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

作为济宁市住建局引进招聘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中的一员,李长安放弃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提前一个月于6月10日来到济宁市住建局报道。随后,根据所学专业他来到主城区城建重点项目指挥部工作,为包括任城路-王母阁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在内的多个项目的绿化工程与景观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2019年,济宁市住建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围绕城建重点急需专业,引进招聘了26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的高素质青年人才。自6月份开始,这26名人才已经陆续全部提前到岗,投入到城市项目建设工作中。

“相比沿海地区,济宁市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尚有不足。这要求我们在招引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拿出更优厚的条件,更要俯下身子为人才做好服务,帮助专业人才在济宁扎根,为济宁建设作出贡献。”在济宁市住建局人事科科长李晓健看来,“优才计划”的实施为济宁参与日趋激烈的“抢人大战”提供了便利的渠道,求贤若渴的市住建局更要“敢为人先”,主动出击招引人才。

据李晓健介绍,春节过后,济宁市住建局就将本次招聘工作列为开年工作的第一件大事,通过收集各部门与各科室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编制情况汇报主管部门,及早着手进行准备。与以往招考中对于细分专业不够明确的情况不同,园艺植物与观赏园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项目建设急需的细分专业列入了本次招聘的要求之中。“只要值这个价钱,掏多少钱我们都愿意!”济宁市住建局局长李勇的一番话更体现了住建局对于专业人才志在必得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3月6日,高校寒假结束开学之后住建局便组织人员分赴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校进行宣传推介活动。在各高校城建重点专业学院以及就业办的推荐下,在招考公告出炉之前便与一批有意向报考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了联系。

“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我们在无形中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济宁市住建局人事科工作人员张海哪告诉记者,据相识的高校教师介绍,同时段来到学校招聘的不仅有省内沿海地区的开发区等政府机关,还有腾讯、中建集团、新东方等知名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最初张海哪和同事们预算着能够招到10多名学生,在后来的网上报名,90多位学生的报名可以说是大大超出预期。“我们在宣传推介时,重点拿出的是一份青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五个机制’建设,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发展舞台。在后来与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报考济宁市住建局,也是得益于当时在宣传推介中体现的诚意。”

在张海哪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一个名为“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微信群。这个群创建于4月20日的面谈之后,创建的初衷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住建局,并帮助解决他们在招聘以及入职后遇到的问题。来自于枣庄市的闫杰杰在3月份看到公告后从枣庄赶到济宁参加面试面谈,提起选择济宁市住建局的原因,除优渥的待遇之外,她更看重的是住建局提供的广阔成长舞台。“入职以后局领导不仅多次谈心,平时更是让我们参加只有中层干部才能参加的工作会议,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到住建局的工作之中。”闫杰杰告诉记者,济宁市住建局目前正开展“传帮带”活动,为每名青年干部明确一名“师傅”,助推青年干部尽快成长成才。

在青年干部入职以后,济宁市住建局为每名青年干部建立以基本信息、组织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其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以健全的体系推动培养工作有序有效展开。建立谈心谈话制度,所在一线岗位负责人、“师傅”、局人事科每季度至少与青年干部谈心一次,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其思想动态和成长情况。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开展月度总结、季度评比,年终由领导班子成员对青年干部进行票决打分,汇总日常考核成绩得出年终考评结果。深化考核结果运用,作为调任提拔、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完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青年干部,及时补充入库;对考核不合格的后备干部实行退库,健全后备干部能进能出机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