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山东查了8家!这些“喝酒培训基地”都是什么鬼?
19-08-23 半岛新闻
半岛记者 刘丹阳
近日,在山东省民政厅公布的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中,8家“喝酒技术培训基地”赫然在列。消息一出,引来全国网友围观、调侃:“原来山东人喝酒,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咋培训,学费贵吗?包学会吗?发证书吗?”“真心是无语呀,喝酒也叫人才?”“山东人民欢迎你来喝酒,不会喝我教你喝。” ……
不过,显然这次我大山东是被冤枉了!半岛记者百度搜索发现,类似的“喝酒技术培训基地”近两年来涌现出不少,最早起源于何处虽不可查,不过并非山东独有,而是可以说遍布大江南北,黑龙江、云南、重庆等地,都出现过所谓“喝酒基地”的牌子,山东这些商户,难说不是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
半岛记者注意到,在省民政厅公布的这8家“喝酒培训基地”中,有一家就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而记者搜索百度地图还发现,除了这家被查处的,青岛市还有2家“喝酒技术培训基地”,分别位于市北区和胶州市。
那么,这些“喝酒培训基地”到底有什么来头?是否有什么非法活动?
(一)
8月16日,山东省民政厅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67家非法社会组织被整治,其中竟有8家是“喝酒培训”相关的“组织”。
这些名称取得也令人喷饭,分别有:山东喝酒技术培训中心、莱芜喝酒人才培训基地、济南市喝酒人才培训中心、即墨喝酒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德州喝酒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喝不醉研究学院德州分院、兰陵县喝酒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菏泽市巨野县一直喝培训基地。
根据山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通知显示,此次整治行动是山东省民政厅、省公安厅为了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持续在山东省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动。为避免更多的民众上当受骗,因此集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打击整治的部分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不过,这些“神秘”的培训机构到底是些什么鬼?根据名单显示,青岛市也有一家“喝酒培训”,位于即墨区。
半岛记者联系上了即墨区社会组织管理局,该局的王局长告诉记者,他们查处的这家不规范的“社会组织”其实只是一家饭馆,出于吸引眼球、招揽顾客的缘故,挂了这么一个搞笑的牌子,并不存在实际的培训人员或课程。由于没有实际非法社会活动,管理局的执法人员也只是对商户进行了约谈劝摘,商户也很配合,认识到错误后立马就摘牌了。
王局长说:“饭馆的老板很年轻,他就是觉得幽默有趣,搞了一个营销噱头,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从我们社会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未经民政部门审批登记的所谓‘社会组织’是不规范的,对群众和消费者也容易产生误导,社会影响不好。就是真去申请,管理部门也不会批。”
那么,这样的“喝酒培训基地”是否依然存在呢?半岛记者搜索百度地图发现,在青岛市市北区常宁路、胶州市梧州路,依然存在类似的挂牌。而且,这两家店在手机地图上的分类竟显示为“培训机构”。
半岛记者按图索骥,走访了市北区常宁路这家“喝酒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想要一探究竟,结果发现,这是一家经营小龙虾和烧烤的饭馆。记者询问店主得知,与其他“喝酒培训基地”类似,这家店也是为了好玩、吸引人,并无实际的活动和培训。周边商户称:“不清楚他们为什么挂这个牌,也不知道这样符不符合法律规定,不过他们家生意一般,如果说是为了吸引顾客的话,好像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啊。”
(二)
据了解,类似的“奇葩营销”近两年来涌现出不少,在此之前,黑龙江、云南、重庆等地,都出现过所谓“喝酒培训基地”被查处的案例。
2018年10月16日,云南普洱一酒吧网购了一块“景谷喝酒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的牌子招揽顾客,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随即对酒吧经营者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整治,并没收牌子。
2019年4月9日,济南市长清区玉福街一家烧烤店悬挂“济南市喝酒人才培训中心”和“济南市撸串文化研究院”两块牌子,被有关部门查处。当问及这两块牌子有什么好处,店主说:“有什么好处啊,白做的牌子,花了好几十,寻思就吃饭的地方,又不是正儿八经的(组织)。”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类现象属于非法组织,应由民政部门负责监管,而商户只要是合法经营,食品安全没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一般不会处理。
半岛记者了解到,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来看,根据《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第三条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而上述山东8家所谓的培训中心或基地均未进行社团登记,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非法社会组织。
而根据《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个体工商户决定使用名称的,应当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登记后方可使用;九条规定,个体工商名称中的行业应反映起主要经营活动内容或经营特点,其行业表述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小类行业类别名称或具体经营项目。
而第十一条则对个体工商户名称不得使用的内容和名字做了规定,其中就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群众组织名称、社团组织名称及其简称”以及“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不尊重民族、宗教习俗的”。
也就是说,作为个体商户,只能悬挂自己的商标和字号,不可悬挂无关牌匾标识,而这些餐馆的主营业务是餐饮,那么按规定不能悬挂“培训”的招牌,也不可以悬挂社团组织名称,更何况还是未登记备案的“非法社会组织”。商家有想法有创意是好事,但不能为了营销“博出位”,乱开“脑洞”,什么事都拿来调侃。
(三)
有部分网友认为,这不过就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小打小闹、插科打诨,动用执法力量去查处,似乎有些小题大做,管得太宽。不过,这些涉酒类的社会组织兴起的背后,并非一个“过头的玩笑”“不恰当的炒作”那么简单。
能喝酒也算是人才,调侃之余,我们不禁反思,社会中的确存在这样的“共识”——喝酒技能对于熟人社会来说是个必备的过硬技能。“喝酒助推KPI”、“喝酒产生GDP”,在某些人眼中,喝酒能力是职场加分项,甚至被堂而皇之地写进招聘条件。许多大事、大项目,都是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一时高兴而拍板决定的。
尤其是提起山东,总绕不过一个“酒”字,山东人酒量大、爱劝酒、酒桌规矩大是出了名的,而山东酒桌文化之复杂,也让许多外省人招架不住。每当有涉酒的新闻,山东往往会被树成典型,激起网友们的“地图炮”。其实这样的酒桌传统也绝非只是山东一景,在全国范围内,喝酒、劝酒、酒桌谈事,都是被人们深恶痛绝却又不得不无奈遵守的。
不过,山东作为“酒桌文化”大省,的确对这种糟粕陋习更是深有感触。2019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潍坊市委书记南方考察归来的“发展之问”》,文章中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直面问题、言辞犀利,直指山东特色酒文化、政府过度干预、思想观念落后等弊端。
“我们去到北方,先喝酒,再谈事”文中还引用了网友的话,“各种规矩各种喝,喝的晕乎乎的谈个啥?大多数的南方人则不同,先过来喝喝茶,然后再谈事。深圳更多的是先找个咖啡厅,碰撞一下,合适再深谈。酒越喝越混沌,喝到思路都找不到;茶越品越清醒,清晰到细节都抠出来。结果决定导向。”
“酒桌文化”承载的过多功利心和圈子关系,这本是封建传统文化的糟粕与遗毒,理应摒弃,而在如今契约精神渐成共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挂“喝酒技术培训”的招牌、鼓吹熟人社会潜规则、喝酒型人才的做法无异于开历史倒车。一块“喝酒培训”的招牌事小,背后的文化陋习事大,移风易俗,还当见微知著,从改变深入人心的观念做起。
编辑 武传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要求,深入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治工作。省教育厅官网今天公开公示了各市、县(市、区)教体局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完成情况公开公示网址和全省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完成名单,请社会监督[详细]
。申请发起成立异地商会,不再出具纳税证明[详细]
161人走错车道被罚。交警提醒多观察交通标识8月15日上午10点30分,新开通的济青高速公路上,山东高速交警总队一支队历城一大队民警在巡逻中,发现一辆车牌号为鲁G8*****的白色货车,在高速路的第二车道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民警固定证据后,将其引导至收费站进行处...[详细]
@专业技术人员 这56项职业资格视同职称。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日前,省人社厅发布《关于建立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符合相应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可视同其具备相应...[详细]
问政山东|电动车管理有哪些新政策。本期问政再次回头看,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商务厅重返问政现场[详细]
由50%至60%,烟台提高居民大病保险最低报销比例记者从烟台市医疗保障局获悉,烟台出台了一系列居民医保惠民措施。2019年度烟台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维持1.6万元不变,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1.6万元以下的部分不予补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