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 “三大工程” 产业将成济南天桥区加快赶超发展强力引擎

2019-08-22 13:36:00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8月22日上午,在济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天桥区区长窦虎介绍,天桥区是济南的老工业区,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曾一度占据济南近代工业的半壁江山;天桥区还是济南传统的市场大区,目前商业经营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的近三分之一,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3万户,居全市第一,有着良好的商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空间,亟需转型升级、破茧成蝶。三年来,天桥区大力实施动能转换、凤栖天桥、企业培育 “三大工程”,加快产业振兴,让产业成为加快赶超发展的强力引擎。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三年来,天桥区共组织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1484亿元,一批“国字号”“中字号”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投资近40亿元、占地2000多亩的济南高铁绿色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中关村济南产业基地、中南高科·中德产业园等高端产业平台陆续建成,以鑫茂齐鲁科技城为主体打造了“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更为可喜的是,今年天桥区“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签约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1500亿元,积蓄了天桥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优势产业势头强劲。三年来,天桥区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这个省级园区平台,集聚发展富通光棒、东珩纤维、德晟机器人、建邦胶体等国内外领先的产业项目,新材料、光电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等百亿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天桥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葛洲坝集团等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成功签约,开启了校地合作、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大力推动“地铁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多栋商务楼宇布局地铁沿线,“亿元楼宇”多点开花,四大电商园区规模效益明显,孵化、培育和壮大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天桥正在向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高地迈进。

天桥区发挥辖区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创新,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对标全市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科技创新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科创平台加速崛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赋能科创研发,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达到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全省首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交通产业中心”成功落户天桥,科创资源优势更加凸显。科创人才加速集聚。创新实施“凤栖天桥”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建立全市首家“诺奖工作站”,新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3家,全区有高层次人才5000余人,为天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近三年天桥区组织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6154项,跃居全市第一,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7.77亿元。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

此外,天桥区还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痛点堵点,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每年民生支出占区级财政支出比例均不低于77%。

社会保障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持续向好,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15亿元。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6131元,是2015年的1.27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八连涨”。新建安置房1.54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101个、总面积44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7万户。脱贫攻坚成效显著,10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社会事业深入发展。三年来天桥区新建改建学校31所,有效破解“大班额”等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优质学校全市排名持续提升,制锦市、宝华街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天桥医院、桑梓店卫生院与省立三院构建起医联体,北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跻身全国百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卫生服务新标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5处、农村幸福院19处。“一村一年一场戏”连续五年实现全覆盖,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天桥区还创新完善了社会治理路径,“两网融合,三社三化”经验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法”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推广的100个优秀社区群众工作法之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戚云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