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和朗读、朗诵有啥不一样?不止差一个字!

2019-08-21 17:49:31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 作者: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近日,市图书馆国学系列活动第十四期《中国人的读书法——吟诵》馆举办,由山东省特级教师、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宗顺主讲。

  课堂上,首先让大家观看了南怀瑾老先生吟诵的《清明》。随后,刘宗顺又为大家展示了许多经典吟诵片段,如臧克家吟诵的《忆中州》、古常宏吟诵的《春望》、王希孝吟诵的《木兰辞》、孙仲春吟诵的《诗经·风》……他们里面有大学教授、有大作家、有普通人,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热爱吟诵。通过一个个视频短片,大家了解到吟诵在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是非常流行的,但中国才是吟诵这种读书法的发源地。

  “吟诵是最容易学,也是最难忘记的一种读书的方法。”刘老师说,吟诵就像唱歌,唱着唱着,我们就把课文内容记住了,而且就像记歌词一样,会非常牢固。大家不但学到了吟诵的好处和悠久的历史,还学习了吟诵的具体方法:“以字行腔”和“以义行调”,并带领大家学习了《静夜思》的吟诵。

  课堂上,刘老师还给大家预留了短暂的相互交流的时间,最终在老师和国学班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和家长们都学会了一首吟诵作品,并一组一组上台展示,还学会了配合吟诵中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此次国学课堂,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吟诵的独特魅力,知道了吟诵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其实,汉语单音节动词“歌”“咏”“吟”“哦”“唱”“诵”“读”在古代都有其重要含义。古代“吟诵”和今天“朗诵”区别在于:吟诵可用方言方音,个性化色彩浓郁,形式风格多样化,适合于古代诗文。而朗诵却用普通话,字正腔圆,有较为固定划一的标准,更适合于白话文作品。 吟诵是我国三千年来诗词文赋欣赏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应该进行保护、传承。

  此次活动为滨州市图书馆“暑期文化活动月”第二季—“读好书,消酷暑”国学系列活动第十四期,旨在让读者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青少年的假期文化生活。精彩国学活动,周周有安排,公益活动,免费参与。详情请关注“滨州市图书馆”“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