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智造〡仿制药洗牌,青岛如何打破“0”的尴尬

2019-08-21 09:41: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孙 欣

  2019082106_brief.jpg

  2019年8月21日 青岛日报6版截图

  

  仿制药洗牌,青岛如何打破“0”的尴尬

  一致性评价改变了行业原有的“比赛规则”,竭力适应新规则的同时,企业也在寻找新的机会

  全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通常被简称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一致性评价”)全面启动已三年多时间,青岛药企还没有一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51个城市117家企业的224个产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山东的过评产品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列前五。

  这是一个尴尬的数据。

  面对市场形势的快速变化中,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对于青岛医药产业而言可谓迫在眉睫。

  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共有51个城市117家企业的224个产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是大健康产业研究机构火石研究院近日一份报告给出的数字。但遗憾的是,这其中并没有看到青岛的身影。

  中国是仿制药大国。按照国际惯例,一旦原研药的专利保护到期,其他制药厂就可以进行仿制。一个广为流传的数据是,在我国约17万个药品批文中,95%以上都是仿制药。在青岛,创新药更加“稀缺”,仿制药更是医药产业最主要的倚靠。在我市整个医药产业中,除杰华生物在产的“乐复能”为其自己的原研药外,其余在产产品均为仿制药。

  去年夏天一部《我不是药神》让更多人看到了我国在仿制药上的差距,一直隐藏于国内患者心中的“吃药鄙视链”——进口原研药>印度仿制药>中国仿制药也浮出水面。国家2015年就提出的一致性评价正是指向这些问题,让我国的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保持一致。

  不过对整个医药产业来说,这除了会带来产品品质的提升,还会带来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甚至重新洗牌。客观上,但凡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的仿制药产品,都必须在相关时限内过评,才能拿到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入场券,过评时间越早企业越能抢占先机。但药企在主观推进过程中,这条路并不好走,尤其是类似青岛药企规模的中小药企。不过,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从中看到了新的机会。

  行业分水岭

  多家印度药企近期的动作引来了不小的关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我不是药神》中印度仿制药的原型厂家——印度药企 Natco 制药。它在年中报中透露,计划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抗癌药仿制是这家全球领先制药企业的重要业务之一,包括诺华的格列卫、阿斯利康的易瑞沙等全球明星药品都被其仿制过。国内药品审批制度的改革、“4+7”带量采购的试点实施等一系列行业政策的改变推动了此轮外国药企在中国的加速布局。这些来自“世界药房”的“鲶鱼”将如何搅动国内仿制药市场,成为很多国人关心的话题。

  不过,对很多中国药企来说,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有一个更迫在眉睫的课题摆在他们面前——能否在一致性评价这场淘汰赛中跑赢。

  不久前,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继去年之后,再次发布通知,将暂停采购一批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涉及123家药企的133个药品。无独有偶。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也于近日发文,将309个未过评药品的采购价调整至该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最低价。更早之前,黑龙江、广西等省区也都有类似动作。这些调整都源于国家一条政策:“对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原则上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随着越来越多省份有所动作,产品尚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企压力明显增大。

  而如果不加快进度,这些企业最终丢失的将不仅是集中采购资格。根据国家政策,除特殊产品外,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评价,如未完成,则不予再注册,批准文号将予以注销。这意味着,企业将不能再生产该产品。

  仿制药产品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保持一致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最低门槛,这样的“比赛规则”是很多国内药企不能适应的。“一致性评价可以看作是国内仿制药市场竞争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市场竞争是1.0时代,产品拼性价比、拼渠道、拼销售;一致性评价会将竞争带入2.0时代,企业要拼质量、拼疗效、拼生产工艺研发。”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晓卫介绍。

  此前,我国对仿制药的要求是“仿标准”,即只在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剂型等方面与原研药一致。但这种标准并不能与质量和疗效直接画等号。药品的疗效除了由有效成分决定,还与辅料、生产工艺等紧密相关。如果用考试来类比,质量和疗效一致以100分计,达到标准则只相当于60分及格。与此同时,在我国原有的招标体系下,很多药企也并不在质量和疗效上下太多功夫,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终端销售上,通过营销手段获取市场。有数据显示,国内上市药企平均销售费用率超过55%,有的甚至高达73%。

  统计显示,目前过评产品数量较多的均为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业内普遍观点是,大批药品批文以及没有工艺研发、质量管控能力的仿制药企业将在这场淘汰赛中消失。这事实上也与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相符。在美国和日本,医药行业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资料显示,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启动“生物等效性评价”,淘汰了约6000种药品;日本从上世纪末开始“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仿制药企业从1300余家洗牌至约100家。

  考验企业耐力

  凡是想要继续在仿制药市场上生存下去的药企,都明白及早过评的意义。但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一致性评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青岛百洋制药首席科学家杨永胜介绍,一致性评价的两大核心为药学评价和生物等效评价,药学评价即在药品质量方面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涉及对仿制药产品有效成分、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生物等效则是要在临床层面确定仿制药在药物吸收速度、吸收程度等方面与原研药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有企业坦言,开展一致性评价的难度不亚于开发一个新产品,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从2016年就首先启动了其旗下两个主力品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和骨化三醇软胶囊的一致性评价工作。两年多后,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完成研究,于2018年底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了一致性评价审评,青岛正大制药成为国内首家申报该品种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对该品种的投入已超千万元。另一仍在研究中的骨化三醇软胶囊投入则更高,据透露已超过3千万元。期间,企业也面临一些非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在辅料采购上,部分国产辅料无法满足一致性评价的质量要求,进口辅料采购周期太长、价格高,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一致性评价所需要的参比制剂,也面临采购难题。”公司研发负责人陈阳生说。

  很多企业都面临类似的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全国一致性评价总体进展并不算快的原因。按国家最早计划,289个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需在2018年底完成一致性评价。但国家相关部门去年底透露,截至2018年11月底,只有90个相关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多种因素之下,国家也调整了对一致性评价的时限要求。

  对药企来说,这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它们需要通盘考虑开展一致性评价的策略,以应对其高额的成本。正如青岛正大制药所做的,先从优势领域的主力品种入手。“后续,我们会紧跟政策和市场发展,持续对产品价值进行评估,选择优质、差异化,具有市场潜力的品种。”陈阳生介绍。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鼓励一致性评价的补助政策,如青岛就明确提出给予过评且投产的品种每个300万元的补助。不过,也有不少小企业碍于成本而选择完全放弃评价,在时限到来之前“卖一天算一天”。

  目前,青岛有7家仿制药生产企业的32个品种正在开展一致性评价。从目前进度看,今年底有望迎来首个过评产品。

  寻找新机会

  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一致性评价也成为一些药企的新机会或战略转型的新起点。

  青岛百洋制药是青岛医药产业的“新丁”,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缓控释产品的生产工艺等方面掌握了一套自主技术。其最先仿制的3个仿制药产品不仅在美国获批上市,目前也正处于国内的相关审批之中。在它看来,一致性评价意味着“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致性评价相当于将很多企业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尤其是在集中采购层面,不论原来市场占有率、渠道能力如何,以后都必须有一致性评价才能入场。再结合国家对采购招标政策的改革,对像我们一样能保证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却没有太多市场积累的企业来说,绝对是个好机会。”青岛百洋制药研发相关负责人雷继峰说。

  以百洋制药所在的缓控释细分市场为例,目前,缓控释片的一致性评价进展相对缓慢。与普通片剂相比,缓控释片能通过控制释药速度延长作用时间,降低药物副作用。与之相应的,则是其比普通片剂更为复杂的生产工艺。对企业来说,要将仿制药做到与原研药等效,难度较高,耗时会更长。对像百洋制药一样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窗口期”。

  仿制药门槛的不断提高,也让一些企业在大力推进一致性评价的同时,加快向创新药转型。

  陈阳生告诉记者,青岛正大制药就已逐步提高创新药的研发投入,结合自身团队经验、优势领域以及市场导向,其已在海洋药物、肿瘤领域和骨科领域重点布局。其中,已与管华诗院士团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海洋新药、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同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也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战略合作。目前,已有2个抗肿瘤创新药项目在开展中,其中一项已开展临床I期试验。而未来3-5年,其计划每年有2-3个创新药项目申报。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 欣)

  【新经济周评】

  智能家居蓬勃兴起的第一个5年里,大多产品都停留在“伪智能”阶段。

  一方面让部分用户不愿意为了“智能化”而产生的产品溢价买单,但另一方面,也让用户有了更多期待,期待智能家居真正带来生活方式上的转变

  智能家居 要回归用户需求

  有人将2014年看作智能家居的元年。这一年,苹果发布Homekit,谷歌32亿美元收购Nest,海尔发布了U+智慧家庭生活平台……资本纷纷试水的热情和厂商的踊跃布局为智能家居打开了一扇从科幻世界照亮现实生活的窗口,第一批“吃螃蟹”的家庭用户也就此诞生。

  如今,智能家居市场已经经历了第一个轰轰烈烈的5年,似乎依然在风口之上。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累计出货近1.5亿台,同比增长36.7%,其中第四季度出货4610万台,同比增长45.4%。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亿台。

  奥维云网(AVC)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18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在所有智能家居产品中占比最高。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等产品渗透率逐年增长。具体品类方面,激光电视、智能投影和智能音箱三个品类零售量均实现了100%的同比增长。其中,智能音箱销量达1625万台,增长高达823%。

  和所有的“概念”一样,对于造风者来说,智能家居是探索,对于跟风者来说,智能家居只能称得上是噱头。

  什么是智能家居?要想实现科幻场景中的主动服务,需要产品通过物联网实现互联,通过终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使产品“懂”它的主人,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使用体验。

  智能家居蓬勃兴起的第一个5年里,大多产品都停留在“伪智能”阶段。以冰箱为例,伴随着第一台互联网冰箱的出现,在冰箱上加块显示屏成为了所有厂商的普遍操作。然而,还原到冰箱的原始功能,可以看电视的冰箱称不上是智能。真正的智能冰箱,要能告诉用户鸡蛋是哪天放进去的、还有几颗、什么时候过期,缺少的时候提醒自动购买,帮用户更好地完成烹饪实现健康管理;同时,在将厨房场景智慧化的基础上,实现与安防等其他场景联动。

  大多的场景中产品不联动、服务不主动,体验效果并没有达到用户的预期,一方面让部分用户不愿意为了“智能化”而产生的产品溢价买单,但另一方面,也让用户有了更多期待,期待智能家居真正带来生活方式上的转变。

  5G的商用让这种期待更加强烈,厂商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加速跑。

  智能音箱出货量大增的情势下,天猫、小米和百度,正在以各自的语音助手切入用户家庭,构建着智慧家居体系的“护城河”,愈演愈烈的割据战背后是各自的产业和生态链布局。家电品牌方面,进入8月,“海尔智家”旗下品牌统帅正式发布了5G家用空调,和中国移动、华为成立5G衣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加码5G智慧家庭布局。8月6日,美的旗下品牌布谷与华为荣耀达成全面生态合作。这也意味着布谷产品有望通过HiLink平台实现全屋互联的场景服务。

  回归智能家居的原点,最根本的还是要打动用户,回应用户的“真需求”。以用户思维出发,让产品变智慧,硬件有突破,确保好的性能;让家庭生活变智慧,物联技术有突破,让连接更好,操作更简单、场景更实用。毕竟,智能家居未来的市场有多大,还是用户说了算。

  (杨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山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

    u=347403257,1179052449&fm=26&gp=0.jpg

    山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截至2019年7月23日,山东省应于2019年完成整治的县级饮用水水源地636个问题已整治完成549个,完成率为86.3%[详细]

    08-21 07-08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住宅施工转向现代化!济南等9市试点推广“钢房子”

    6b24261fa66f44be9363759211d0fb35.png

    济南等9市试点推广“钢房子”关于房屋结构,业界历来有这样一种说法 如果说钢筋混凝土结构让施工从手工走向机械化,那么钢结构的应用就使得住宅施工转向现代化。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批复同意山东省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试点期限均为3年(201...[详细]

    08-21 07-08济南日报
  • 上半年GDP总量出炉:省会城市在加速,济南或率先破万亿

    u=926083818,2965886751&fm=26&gp=0.jpg

    上半年GDP总量出炉 省会城市在加速,济南或率先破万亿随着各市经济总量半年报的渐次出炉,2019年上半年GDP总量前30强城市已见分晓。总体上来看,进入榜单的成员城市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明显,仅有福州和石家庄的“一进一出”,于山东而言,跻身GDP总量30强...[详细]

    08-21 07-08齐鲁壹点·齐鲁晚报
  • 冲刺时速385公里!鲁南高铁“超速”啦!

    u=2529334526,167225656&fm=26&gp=0.jpg

    鲁南高铁“超速”啦。8月20日上午,被称为“青铜剑”的CRH380am-0204高铁检测列车迎着朝阳,如一道银色的闪电在鲁南大地上划过[详细]

    08-21 07-08齐鲁壹点·齐鲁晚报
  • 山东省一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月均增加190元

    一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月均增加190元。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关于2019年调整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详细]

    08-21 07-08大众日报·海报新闻
  • 泉群彻底解渴水库也喝饱了

    泉群彻底解渴水库也喝饱了。本报8月20日讯[详细]

    08-21 07-08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