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威海抗战老兵

2019-08-15 10:50:05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作者: 杜晓莹 杨正 李森 杨妍 张小寒

8月15日,在这样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有一群人我们不能淡忘,他们是八年鏖战、为了新中国赴汤蹈火的抗战老兵。威海是红色胶东的发源地,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革命战争时期23000多名烈士牺牲,300多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

近日,记者走近几位还健在的威海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烽火岁月。

“潜伏”一生,105岁的她想敬军礼

老兵寄语

“革命胜利了,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王淑贞

王淑贞。记者 杜晓莹 摄

昆嵛山东麓,有个叫闫家泊子的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105岁老人——王淑贞。

8月14日晌午,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讲解员田淑丽又来看望老人。见有人来,王淑贞混沌的眼睛透出光亮:“谢谢你们不嫌弃,大老远来看我。”

银发苍苍,满是褶皱的双手……眼前的这位百岁老人,正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员刘福考烈士的遗孀。直到2017年,因一纸保存了近80年的入党申请书,王淑贞地下党“女交通员”的身份才被人知晓。此时,王淑贞已经103岁。

1936年夏天的汪疃集上,22岁的王淑贞挺着8个月的肚子跪着不走,终于要来了敌人挂在集上示众的刘福考的头颅。

抱着丈夫的头来到河边,王淑贞为丈夫洗最后一把脸,用手一点点擦拭着血迹和泥污。她嘴上露着笑,浑身却止不住地抖:“你啊,也不等着见上老二一面。放心吧,家里老小都有我,你没干完的事也有我。”

那天起,村里多了个“疯婆娘”,扭着小脚,别着珠花,山前山后地乱窜。年复一年,小孩子见了她就躲,乡亲们见了就嫌。没人知道,早在1939年,王淑贞就申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开始装疯卖傻送情报。

再拿出这张入党申请书,薄如蝉翼的纸张上记录着老人的初心。在入党动机那一栏,蓝色笔迹工整地写着:“为我男人报仇,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

那时候,昆嵛村民家里都有个菜窖,用来储存白菜和堆放杂物。而王淑贞家的菜窖,则成了地下党员开会的活动场所。干部开会时,王淑贞就在一旁择野菜、做针线打掩护,开会决定的重要文件,就直接交给她去送。

王淑贞负责将信件送到北山山神庙。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她总把情报挽在发髻里,再插上那朵结婚时丈夫给的珠花。有次盘查,敌人要取下她的珠花,王淑贞立刻满嘴胡话,撒泼打滚起来。敌人见她是个“疯婆娘”,就放松了警惕,嫌弃地让她“滚”了。

还有一次,眼看几百米就到山神庙,王淑贞却遇上了敌人。跑已经来不及了,她灵机一动,立刻蹿起身子滚下山去,石子、树枝在她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几步踉跄来到田地,王淑贞立刻蹲下身子佯装割草,重要情报再次得到保护。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了。得知这一大好消息,王淑贞扔下手里的农活,拉着两个孩子就往刘福考的坟前跑。在坟前,王淑贞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娘仨就那样静静地跪了一个下午。

抗战胜利后,王淑贞干起了村妇救会长,白天组织村里妇女为八路军贴饼子准备干粮,晚上就借着月光为战士做鞋做衣裳。新中国成立后,王淑贞成了村里的妇女主任,一直到退休。

“潜伏”一生,王淑贞从未向党和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对儿子和儿媳也只字未提。问起以前的事,王淑贞说:“干工作不用说这说那,任谁都一样。”

如今105岁的王淑贞,没有军功章,也没有身份证明。她最珍贵的东西有三样——党组织为她起的名字“王淑贞”、完好无损的入党申请书和褪了色的珠花,不久前王淑贞将珠花托付给了田淑丽,希望她拿着这支珠花把红色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风雨过后,阳光散落在小院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田淑丽唱起老人爱听的歌曲,王淑贞微笑着眼泛泪光,她缓缓举起了右手,敬了一个这一生都想敬的“军礼”。

一块老怀表,记录烽火征战路

老兵寄语

“要永远相信人民是有力量的,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刘振声

刘振声。记者 杨正 摄

拨拨指针、上上螺丝、不时放在耳边听听响……这块滴答旋转的老怀表,已经跟随刘振声80余年,每天起床摆弄老怀表也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入伍以来,怀表就没离开过我。它见证了一场场战役的胜利,也记录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刘振声说,每次翻开怀表,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恍如昨日,一帧帧在他眼前回放。

今年已93岁高龄的刘振声,记忆力有些减退,但谈起烽火征战的岁月依旧刻骨铭心:“那年的事,我忘不了。”

“那年”是指1944年的威海境内的卫城守卫战。年仅16岁的刘振声,第一次拉响手雷。

1944年,刘振声凭着一腔热血,加入到崮山镇民兵队。威海卫独立营与敌人展开正面交锋,部署作战计划时,决定派遣一名士兵潜到敌人驻地安装炸药包。正当犹豫人选时,刚从学校出来的刘振声高喊一声:“我来!”

在当时参与战斗的人员中,刘振声身材最瘦小、年龄最小、身手最灵敏,即便出任务被发现,跳窗户、钻地洞都来得及。回忆那段毛遂自荐的经历,刘振声坦言那是至今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就算牺牲了,俺还是最年轻的英雄。”

按照计划,刘振声趁着太阳还未落山开始行动。瞅着敌人换岗间歇潜入岗楼掩藏炸药包,溜进武器房淋湿满地的炸药、枪支。

一切准备就绪。他又藏身到岗楼外的一处草垛,盯着怀表指针,等待接收行动信号。

“冲啊!”当怀表时针转动到9,独立营发出号令,刘振声准时拉响炸药,接过战友递来的小米加步枪,跟随部队朝着岗楼冲去。

遭遇炮弹轰炸的敌人死伤无数。仅剩的几名幸存者也在独立营和民兵队的追赶下,倒在血泊中。守城战役胜利了。刘振声也凭借出色表现,由民兵正式转为一名八路军。

“守城战役的胜利,怀表也得记上一功。”刘振声笑着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刘振声跟随部队南下。同他一起攻下守城战役的怀表,跟随他开始四处征战——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

1963年,刘振声离休回家,被安置在威海市军休所。跟他从部队一同回家的除了一身笔挺的军装和军功章,还有这块怀表。

离休在家的刘振声,时常翻开怀表跟儿女、子孙讲述那段烽火岁月,教导后代珍惜当下,要时刻保持拼搏的劲头,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前不久,刘振声做了个决定,将老怀表捐给经区管委,希望跟随他半生戎马的怀表能够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不怕,咱会堂堂正正回家”

█老兵寄语

“抗战教会我的医德始终不敢忘,病人永远都在第一位。”

——李光琢

李光琢。记者 李森 摄

“那天是元宵节,我端着碗,眼巴巴看着妈妈从锅里捞饺子,一声炮响,妈妈推着我就走……”石河街4号楼402室里,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李光琢眼睛怔怔出神:“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晚的饺子。”

羊亭镇大西庄人李光琢,在家中五个弟兄中排行最小。母亲疼老幺,把他送去私塾读书识字。那时家中苦,但男丁多,日子也还过得去,直到1938年的那个正月十五。

母亲把哥几个推出了家,自己却坚持留下,十岁的李光琢一步三回头,和哥哥抹着泪连夜离开了家。躲在山坳子的亲戚家,李光琢日夜盼着母亲来接他,却等来了八路军武工队的同志。那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区里书记,从头到脚一身伤,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却生着一双有神的眼睛,摸着他的头说:“娃,不怕,咱会堂堂正正回家!”

后来,李光琢辗转到荣成孔家庄一所根据地学校读书,很快,又自发到黄庄子村的东海三所做了一名医护兵。干革命的那年,他不过15岁。

那时,东海三所里只有四个医生,每天要接收四五十号伤员,走一批来一批,有的人隔几天就再见到,有的人永远也见不到了。

“一个战士被战友背到医院里,他的腿被打穿感染,膝盖以上都要截掉,没有麻醉药,只有一点乙醚和磺胺,他醒来后,连着几晚都要疼醒,把被子都咬烂了。”

战争让李光琢迅速长大,文东县独立营八连卫生员、27军81师214团卫生连连长、九纵81师军医……他无数次想扛起枪上战场,跟战士们并肩战斗,但最终坚持了下来,从小小卫生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地军医。

哪里枪声最密集,哪里的伤亡也最大,李光琢和卫生员们要穿过枪林弹雨,第一时间把伤员背下来。战斗最激烈的一回,早上还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战友,一场战役下来,8名卫生员仅剩1人……

“我这辈子没啥事迹,从没扛过枪,见笑了。”讲完自己的故事,李光琢挠了挠头,有些羞赧。他说自己现在老了,很多事记不得了,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坚强的小战士,还有紧随其后的卫生班。(记者 杜晓莹 李森 李文思 实习记者 杨妍 通讯员 张小寒 陈明)

锐评

年轻人,不妨“刷一刷”抗战精神

◎记者 杜晓莹

74年前的今天,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中国人民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赢得了抗战胜利。

伟大的抗战精神,穿越了岁月和时代,辉映着当下也激励着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如暂时放一放朋友圈、少看会综艺节目,沉下心来“刷一刷”抗战精神,在传承和弘扬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祖国永远在心中”。抗战时期,无数个革命先烈没有选择离开,用血肉之躯与炮火抗衡、用生命发出中华民族的怒吼——“这里是中国!”年仅22岁的王淑贞,勇敢接过牺牲丈夫的“接力棒”,装疯卖傻送情报,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为的是让更多人不用遭罪,过上幸福的生活。打赢这场长久而艰苦卓绝的抗战,靠的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一种为民族独立而勇于牺牲的精神。在当下这个和平年代,祖国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但一个人,不论学问、地位多高,“爱国”都应是他为人的“底线”,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和“本”。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肩头上的中国梦”。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风烛残年的抗战老兵,也曾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1944年,16岁的刘振声作为队伍里年纪最小的一个,自告奋勇拿起炸药包去炸敌人驻地,至今谈起依然不悔;李光琢15岁入伍,不能冲锋陷阵,就从卫生员迅速成长为战地军医,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看似岁月静好,实则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需要每个人都能够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像革命先辈那样拿出必胜的信念和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不断用“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激励自己,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推荐阅读
  • 大竞赛 大比武|拿地即开工,山东流程再造出实招

    2_副本.jpg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跨度时间长,以往是企业开展项目建设中最头疼的环节。为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堵点”,山东不少地方大力度推进流程再造,目前已有济南、莱西、昌乐、茌平等多地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受到企业欢迎。 [详细]

    08-15 08-08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山东人,你怎么这么好看!

    1_副本.jpg

    迎战“利奇马”,党员干部一直冲在最前线,他们中,有在疏通涵道的过程中被洪水冲走的村干部;有化身“奶爸”趟深水救出刚满15天婴儿的消防员;有变身“托举哥”,托举电缆数小时保障通行的民警;有在河口决堤之际,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洪人墙的近400名武警官兵。“逆...[详细]

    08-15 08-08大众日报·山东政事
  • 济南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泄洪 上游留水下游减压

    3_副本.png

    上游留水下游减压。今天早8时,小清河黄台水位20.50米,比正常水位20米高50厘米[详细]

    08-15 08-08济南日报
  • 510万人次进城共喝掉2152吨啤酒 啤酒节热度不减

    4_副本.jpg

    8月1日,这里举行了“北京千人团 干杯西海岸”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狂欢之旅活动,近千名北京游客走进金沙滩啤酒城,体验激情难忘的啤酒狂欢之旅。雅设美学生活馆,位于金沙滩啤酒城啤酒文化博览区2号楼,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基于美学、美育、美人的服务理念潜心打造“...[详细]

    08-15 08-08半岛网
  • 山东2021年建成应急管理体系 城乡可抗6级地震

    在安全生产方面,亿元全省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7%,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1.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力争达到0.1。在灾害防治方面,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控制在1%以内...[详细]

    08-15 07-08济南日报
  • 2020年将实行“新高考”!“6选3”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

    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6科中确定。考生从6科中选3科参加考试,高校各专业根据需要从中指定1科、2科、3科或“不提科目要求”。即高校指定1门科目的,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均需选考的,考生均需选考方可...[详细]

    08-15 08-08生活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