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平说】广开惟才是举用人之道

2019-08-14 08:32:00 来源: 水母网 作者:

  近日,从报纸上看到两条新闻,分别报道了惟才是举的用人之道。一条是华为集团发布通知,对2019年新入职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8名2019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年薪89.6万元起,201万元封顶。另一条新闻是,南京林业大学今年3月出台了职称评审新政策,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唯一考核内容,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从而让北大数学系毕业后任教30年,因未发表过论文,职称停留在“副教授”12年的蒋华松,凭借“教学专长”晋升为教授。

  两条新闻从不同角度彰显了重学力、不唯学历,重论文价值、又不唯论文的实事求是用人之道。两种举措相辅相成,为人才脱颖而出,打开了方便之门。

  乍一看,华为用人之道,好像有点儿百万年薪买“学历”,有人感叹“高学历真值钱”,但细究起来,百万年薪买的绝不仅仅是“学历”,而是为博士生的潜在能力埋单。因为在华为用人有严格的考核章法,在实践中真正表现出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与一般仅有学历优势的人,其收入分化也越来越明显。集团为选人用人所建立的在学历之外的严格考核和筛选机制,更加严格而科学。集团凭此机制培养造就了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6000多位基础科研专家,形成了庞大的人才队伍。实践证明,华为的百万年薪并不是在刷学历,而是广开人才成长之路。

  而南京林业大学今年3月发布实施的《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政策后,任教30年的蒋华松,虽无论文发表,但富有教学专长,善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领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深受学生欢迎,成为凭借“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这对于当下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得好不如写得好”“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的不良倾向,无疑也有警示作用,广开了人尽其才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整装再出发的新形势下,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是各级领导的共识。大家争相招聘人才,但何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怎样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让名副其实的人才脱颖而出,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当今,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尤其需要不拘一格选用和培养人才,推动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